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时间:2018-04-18 18:4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 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押题准、猜题巧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有用的地理”是地理学科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高考主要围绕“人口”“城市”“农业”“工业”“交通”这五大主题创设情境、设计问题。针对这五个主题,结合当今最新热点问题,原创预测押题,不仅能确保与高考神似,更能确保与高考形似。
热点主题(一) 人口

命题视角

押题缘由

 

人口

增长

 

人口红利、

人才红利

热点

“人口红利”面临终结,我国此前所经历的那个廉价劳动力无限量供给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挖掘人才红利是应对的关键措施

考点

结合相关图表,考查人口红利期的判读、应对措施

单独二孩、放开二孩、人口性别比

 

热点

为应对人口快速老龄化,2013年我国放开了单独二孩政策;2016年1月1日我国正式放开二孩政策

考点

结合单独二孩政策实施后的相关统计数据、图表,考查人口增长、图表判读及对相关措施的辩证思考

人口

移动

 

 

人口迁移、

民工荒

热点

随着全国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的拓宽、控制人口增长政策的效果,大批民工返乡创业或就近就业,东部沿海出现民工荒、用工荒等现象

考点

结合相关的热点事件、图表材料,考查民工返乡、民工荒的原因及影响分析

2016年1月1日起我国正式放开二孩政策。下图为四个地区2013年人口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1.与我国目前人口统计情况最相似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后将最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  )
A.数量  B.性别比
C.年龄构成  D.职业构成
解析:1.B 2.D 第1题,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大,虽然自然增长率较低,但是人口数量增加较快;老龄化进程加快;甲图65岁及以上人口小于7%,没有老龄化问题,故排除选项A;丙地区自然增长率为负值,总人口减少,故排除选项C;中国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时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重降到16.60%,而丁图0~14岁人口约为40%,排除选项D;乙图0~14岁人口为16%左右较为接近,故选项B正确。第2题,认真审题,注意题目要求是对我国“劳动力人口”的影响;由于实施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新出生人口需要育婴师、保姆等家政服务人员,所以首先影响我国劳动力人口的职业构成,故选项D正确。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1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之间,我国已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下图示意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读图完成3~4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3.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  )
A.与教育程度有关  B.与自然环境有关
C.与人口政策无关  D.与经济水平无关
4.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
A.城市化  B.就业
C.人口再生产  D.国防
解析:3.A 4.D 第3题,城市性别比低于乡村,是因为乡村地区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与教育、经济等有关。第4题,我国人口性别比大于107,未来男性人口比例大大多于女性,国防兵源充足。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10%,或65岁及以上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即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社会。读2000~2014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及占比统计图,回答5~6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5.有关上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
A.2004年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
B.2000~2007年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时期
C.2007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由传统型转变为现代型
D.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老年人口数量大
6.针对目前的人口形势,我国决定自2016年1月1日起施行全面二孩政策。预计未来几年,我国人口形势可能会出现的变化有(  )
①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将会迅速减少 ②劳动力大幅增加 ③人口性别比下降 ④国内需求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5.D 6.B 第5题,读图可知,2000年我国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约7%,故A错;我国人口老龄化增长折线,2008~2014年比2000~2007年陡,说明2008~2014年是人口老龄化速度较快的时期,故B错;由图中信息无法判定2007年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是否转变,故C错;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老年人口数量大,故D正确。第6题,施行全面二孩政策后,人口出生率会上升,可能使人口性别比下降,③正确;新生儿一出生就是消费者,未来几年也不会成为劳动力,因此人口出生率上升有利于扩大国内需求,②错,④正确;65岁及以上人口数量不会因为新生儿的增加而迅速减少,①错。
下图为我国目前国内人口迁移示意图,其中甲图为我国目前人口主要迁出地分布示意图,乙图为人口主要迁入地分布示意图,丙图为一则广东省某地招工漫画。阅读以上材料,回答7~8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7.下列有关我国人口主要迁入区及其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新疆,西部大开发 ②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达
③广东,人口出生率低 ④江苏,经济发展速度快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8.下列有关当前我国“用工荒”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型,急需大量高技术人才
②中西部地区高新技术发展,急需大量高技术工人
③中西部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吸引民工在当地就业
④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农民工工资水平相对较低,影响了民工的迁入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7.C 8.B 第7题,新疆位于我国西部,其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区,主要是国家政策西部大开发的影响,上海、广州、江苏成为人口主要迁入区主要是这些地区经济发达,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和较高的经济收入。第8题,沿海地区经济发达,技术密集型的产业会迁入,故急需大量高科技人才,①正确;中西部地区会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样农民工会优先在中西部就业,对劳动者的技术要求较低,故②错误,③正确;经济发达地区,劳动者的工资水平相对较高,④错误。
全面二孩政策于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热议。下图为某城市生育二孩意愿调查统计图。据此完成9~10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9.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
A.促进我国家庭结构的优化
B.缓解我国老龄化严重的问题
C.调节我国男女性别比失衡
D.强劲拉动我国的经济增长
10.影响该城市选择30~4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远高于选择20~30岁时生育二孩的人口所占比重的主要因素是(  )
A.国家政策  B.生育能力
C.经济水平  D.文化水平
解析:9.B 10.C 第9题,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主要是由于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若现行生育政策不调整,几十年后劳动年龄人口锐减,老年人口比重过大,势必严重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逐步调整和完善生育政策,就是要有效应对和积极缓解人口结构性矛盾的长期影响,保持合理的劳动力数量和结构,延缓人口老龄化速度。第10题,多数人在30~40岁时,第一个小孩年龄已经较大,且经过多年发展,家庭经济收入也基本稳定,所以生育二孩的意愿较高;而在20~30岁时,工作刚起步,且刚组建家庭或生育了第一个小孩,生育二孩会使家庭经济、工作压力增大,因此生育二孩意愿较低。
11.读材料,回答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上海市人口容量估算表/万人

2010年

2020年

2030年

水资源限制的人口容量

1 535.95

1 705.68

1 894.17

经济发展限制的人口容量

1 460.99

1 543.03

1 596.84

综合常住人口容量

1 788.5~1 870

1 841.5~1 935

1 894.5~2 000

(1)读图1,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2,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解析:第(1)题,根据人口金字塔读出数据即可,从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口比重较大,出现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第(2)题,该时段劳动人口数量较大,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也带来就业、住房压力较大的问题。第(3)题,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又出现增加的趋势;近郊、远郊人口增多。第(4)题,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水资源的影响较大,应该开源、节流;同时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人口容量。
答案:(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达,人口容量就越大。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热点主题(二) 城市

命题视角

押题缘由

城市

发展

城市群规划、

城市新区建设、

撤县设市(区)

热点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群、城市新区的建设和撤县设市(区)成为当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热点。如2015年4月批复的长江中游城市群,2015年7月批复的南京江北国家级新区以及一系列的撤县设市变动,京津冀一体化等

考点

结合相关的案例,考查城市群发展的条件、影响,考查城市新区建设的区位条件分析,考查撤县设市的成因分析等

城市

问题

 

 

城市内涝、

城市交通、

生态城市

热点

随着城市规模快速扩大,城市问题凸显,如近年流行各地的“看海”、交通拥堵等问题。2016年2月21日,中央提出新建住宅推广街区制,逐步打开封闭小区,实现内部道路公共化,解决交通路网布局问题

考点

结合城市化背景,考查城市内涝的成因、措施及交通拥堵的解决措施、生态城市的建设等

智慧低碳城镇应该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ICT,如3S技术、云计算等)的迅速发展,将城镇的智能信息化与低碳生态化相结合,强调智慧、低碳、有弹性的现代化新型可持续的城镇发展模式。下图示意智慧低碳城镇的概念。据此完成1~3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1.GIS在智慧低碳城镇建设中提供的应用为(  )
A.分析、管理空间信息    B.跟踪动态定位信息
C.提供精确的三维坐标信息  D.获取实时通信信息
2.下列措施中符合智慧低碳城镇概念的是(  )
A.大力进行城中村改造,提升城市市容
B.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C.将城市路灯全部换成太阳能路灯
D.倡导工业企业全部搬迁
3.智慧低碳城镇的建设对于城市发展来说,最重要的作用是(  )
A.完全解决城市环境问题
B.促进人口迁入城市
C.扩大城市规模
D.促进城市与环境协调发展
解析:1.A 2.B 3.D 第1题,GIS侧重分析,RS侧重实时监测,GPS侧重跟踪、定位和获取实时通信信息。第2题,智慧低碳城镇是指城市的经济、社会、生态得到可持续发展。A项所述内容不能体现这一理念;B项所述内容可以促进城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符合题意;C项所述内容没有考虑到各个城市的实际情况;D项所述内容会阻碍城市的发展。第3题,智慧低碳城镇的理念是引导城市与环境和谐发展。
2015年8月23日,国家战略下的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论坛召开。读下图,回答4~6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4.要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最重要的基础是(  )
A.交通运输网络  B.矿产资源
C.人口数量  D.轻工业
5.京津冀协同发展会使(  )
A.北京的城市影响力逐渐减小
B.天津的腹地范围扩大
C.北京对沧州的影响大于天津对沧州的影响
D.唐山的辐射能力降低
6.本次论坛中,有学者认为“北京人口的消费需求在增长和变化”。该背景下,下列城市中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里最具优势的城市是(  )
A.石家庄  B.秦皇岛
C.衡水  D.廊坊
解析:4.A 5.B 6.D 第4题,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可以促进人员和货物的流通,促进城市之间经济一体化发展。第5题,北京市的城市等级最高,对其他城市均保持较强的影响力;协同发展会使天津的服务范围扩大,则腹地范围扩大;沧州距天津较近,受天津的影响更大;唐山的辐射能力会显著提高。第6题,注意“北京人口的消费需求在增长和变化”这句话的含义,即北京的人口增长数量大,人口和相应的服务业都向环京地带转移。廊坊相对于选项中其他城市有距北京近且处于京津两个超级大城市的联系通道上的优势。
下图为北京和纽约1978~2010年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7~8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7.关于城市内部土地覆盖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1978年北京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
B.2010年纽约以植被和水体为主
C.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
D.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比重迅速上升
8.北京土地覆盖结构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是(  )
A.热岛效应减弱  B.内涝发生概率上升
C.地下水位不断上升  D.蒸发量增加
解析:7.C 8.B 第7题,1978年北京以其他用地为主;2010年纽约以不透水层和植被为主;1978~2010年纽约不透水层的比重变化不大;1978~2010年北京其他用地比重迅速下降。第8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京不透水层比重快速增加,比重较大,因而会导致内涝发生概率上升。
201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新提法是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要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读图回答9~10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9.采用“大院式”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主要考虑的是(  )
A.便于管理  B.人口密度大
C.地价低廉  D.地形平坦
10.我国城市主导用地布局从“大院式”向“街区式”的转变,将会(  )
A.增加居住小区的公共空间
B.降低城市商业网点密度
C.分散城市功能区布局
D.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
解析:9.A 10.D 城市主导用地布局模式“大院式”布局,主要为住宅区,这样便于统一管理。由“大院式”向“街区式”转变,可以改善城市的交通拥堵状况,从而提高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
11.2015年7月,国家批复南京江北新区为国家级新区,图1为南京市局部示意图,图2为南京江北新区规划范围示意图。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1)分析南京规划建设江北新区的原因。
(2)说明长江对江北新区发展的影响。
(3)近年来主城区化学工业不断外迁,有专家建议将化学工业迁移到江北新区浦口区铁路沿线一带,你是否赞同,请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分析建设江北新区的原因要从城市发展现状和建成新区后产生的影响两个方面进行。第(2)题,长江既为江北新区提供充足水源,便利水运,又阻碍其与主城区的联系。第(3)题,为开放性试题,注意观点要与理由相一致。
答案:(1)城市发展,主城区空间不足,限制城市进一步发展;江北新区因长江阻隔,发展较慢,规划建设新区可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2)有利影响:提供充足水源,便利水运等。
不利影响:需建设大桥、开挖隧道,成本高,可能阻碍与老城区的联系。
(3)赞同。理由:位于主城区外围,土地充足;位于铁路沿线,交通便利。
(或不赞同。理由:位于主城区西北季风的上风向,存在大气污染。)
 
热点主题(三) 农业
 

命题视角

押题缘由

农村

发展

 

空心化、

留守人员

热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吸纳劳动力能力的增强,农村出现空心化的现象,其表现是大量的房屋闲置,留守老人、儿童问题频出

考点

结合相关统计资料、热点事件等,考查农村空心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解决措施等

 

农业

发展

 

新技术

精准农业、

屋顶农庄、

绿色屋顶

热点

近年随着农业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出现一些新的技术,如光伏农业大棚、工厂化农业、基于北斗定位系统的精准农业等,在城市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农业类型,如屋顶农庄、绿色屋顶、郊区农业等

考点

结合相关的农业类型、技术,考查农业区位及其变化分析

生态农业、

循环农业

热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传统农业受自然条件限制大,投入多、污染重、产出低的缺点越来越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发展循环利用的生态农业,成为当前农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考点

结合区域生态农业案例、循环农业模式等,考查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的区位条件及变化。从人地关系角度,分析生态农业、循环农业等模式的意义

土地流转

热点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村土地出现流转现象

考点

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

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麦收后,都会留有大面积土地种植玉米。覆盖在土壤表面的小麦秸秆在湿热的环境中容易发生霉变,使后期生长作物产生病虫害。我国东北地区每年会产生大量的玉米秸秆,玉米秸秆粗且硬,不易粉碎,低温不易腐烂。据此完成1~2题。
1.下面关于我国北方和南方地区小麦秸秆还田方式和作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起到保水作用
B.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保热保水作用
C.南方地区,秸秆覆盖土壤表面,给玉米生长提供营养
D.南方地区,秸秆翻压土中,起保热保水作用
2.从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东北地区玉米秸秆处理的方式正确的是(  )
A.燃烧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B.粉碎还田恢复土壤肥力
C.大量用于沼气发酵  D.适量用于燃烧发电
解析:1.A 2.D 第1题,与我国南方地区相比,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将作物秸秆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有效减少土壤水分蒸发,从而达到保持土壤水分的作用;将秸秆粉碎压入土壤中,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可增加土壤有机物含量,提高肥力。第2题,东北地区纬度高,热量条件较差,影响有机物分解和沼气的发酵,即秸秆还田和沼气生产均受到热量条件限制;东北玉米秸秆产量大,将部分秸秆用于发电,可以增加当地能源供应,也充分利用了这一资源,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土地流转是指土地使用权流转,是指拥有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将土地经营权(使用权)转让给其他农户或经济组织,即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下图为2008~2013年我国土地流转状况变化图。据此完成3~4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3.由图中可知我国土地(  )
A.流转面积先降后增  B.流转比例2012年最低
C.流转比例未来还会增加  D.流转增速持续增快
4.导致我国土地近年来流转面积变化的最主要原因可能是(  )
A.工业化发展  B.人口增加
C.交通发展  D.科技进步
解析:3.C 4.A 第3题,据图可知我国土地流转面积一直上升,流转比例一直上升,按照这种趋势未来仍应是上升趋势,流转增速是先降后有上升。第4题,我国土地流转面积增加,即很多农户转让使用权,主要是因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空巢老人”,即与子女分开居住的老人。“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眼下许多“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四国人口年龄结构示意图。完成5~6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5.以下四国中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6.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的主要原因是(  )
A.惠民政策  B.家庭原因
C.自然空巢  D.个人原因
解析:5.D 6.A 第5题,空巢老人是随着社会老龄人口比重的不断增加(人口老龄化的加深),出现的一个社会问题。由图可知,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最大的为丁,则其可能出现“空巢老人”现象。第6题,近几年我国农村“空巢老人”现象较严重主要是子女大量外出务工所致,农村大量务工人员外出的原因在于近年农村惠民政策不断出台。政策宽松,农民工地位和数量明显提升,且工薪较高,以致不愿返乡,进而造成农村较严重的“空巢老人”现象。
家里的阳台和楼顶,铺上防水层和适度的土层,便可改造成为城市屋顶“空中花园”。如今在我国,传统的“空中花园”正逐渐被“空中菜园”这一新型的城市屋顶绿化取代。据此完成7~8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7.开辟城市“空中菜园”的限制性自然因素是(  )
A.光照  B.水源
C.土壤  D.热量
8.城市绿化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  )
A.为家庭提供观赏景观  B.多元化个性化需求
C.城市建设用地的紧缺  D.为调节局地小气候
解析:7.C 8.B 第7题,土壤厚度等是影响空中菜园的限制性因素。第8题,由“空中花园”向“空中菜园”发展,主要原因是适应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是在水面上架设太阳能电池板发电,水域用于水产养殖,实现“一地两用”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经济价值。读图,完成9~10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9.我国下列地区中,最适合大范围建“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的是(  )
A.柴达木盆地  B.黄土高原
C.内蒙古高原  D.长江中下游地区
10.“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可能会(  )
A.提升大气温度  B.降低水体温度
C.加快浮游植物生长  D.增强地面辐射
解析:9.D 10.B 第9题,长江中下游地区水域面积广,适合发展“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第10题,“鱼光互补”式光伏电站,减少了到达水面的光照,会降低水体温度。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吉林龙湾群国家森林公园位于吉林省东南部的原始森林地区。龙湾群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大的火山口湖群,共有7个湖。
材料二 吉林省盛产黄金米,是玉米粉碎加工后,因具有大米的形状和玉米的金黄色而得名。该省生产的黄金米无添加剂,玉米营养成分不丢失,方便储存。下图为吉林省卫星遥感地貌图。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1)龙湾里面的鱼肉质鲜美,其原因是什么?
(2)分析吉林省黄金米生产企业的区位条件。
(3)近年来,龙湾地区野生动物逐渐增多,预示着当地生态环境的好转。请分析当地保护环境的对策。
解析:第(1)题,材料中的“原始森林地区”说明生态保持完好,生物种群多,无工业污染,水质好。第(2)题,黄金米加工企业位于吉林省,吉林省是我国玉米主产地之一,故黄金米加工原料丰富;还可从材料中的“黄金米无添加剂,玉米营养成分不丢失,方便储存”等提取有效信息。第(3)题,主要围绕森林进行阐述,对原始森林的保护主要从建立保护区、立法执法、适度开发、调整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
答案:(1)纬度高,湖水温度低,鱼类生长缓慢;龙湾群位于原始森林地区,几乎没有污染,水质好。
(2)吉林省是我国著名的玉米产地,黄金米的原料丰富,品质好;黄金米无添加剂,玉米营养成分不丢失,利于市场认可;公路、铁路运输便利;劳动力丰富。
(3)建立自然保护区;加强立法、执法和宣传教育工作;在以天然林保护、森林资源培育为中心的基础上,适度加大森林资源开发力度;调整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加大生态保护资金投入。
 
热点主题(四) 工业

命题视角

押题缘由

 

工业

发展

 

互联网+、

工业4.0

热点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是在“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基础上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高科技战略计划,是指利用互联网信息系统将生产中的供应、制造、销售信息数据化、智慧化,最后达到快速、有效、个性化的产品供应

考点

互联网+、工业4.0提出的背景(成因)分析、影响探究

工业

形势

第四次产业革命、

第四次产业转移

热点

3D打印、信息化等21世纪发动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使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主要表现为高端制造业向欧美发达国家转移、低端制造业向中国的中西部或成本更低的东南亚地区的第四次产业转移,正方兴未艾

考点

结合产业变革、转移的具体案例,考查其对工业发展的影响、我国的应对措施、区位条件的变化等

下图为某区域工业基地的部分废弃物综合利用示意图。读下图,完成1~2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1.该地的主导工业最可能是(  )
A.冶金工业         B.建材工业
C.煤炭工业  D.化学工业
2.该生产系统(  )
A.节约能源,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B.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C.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保护环境
D.有利于产业升级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解析:1.A 2.B 第1题,读图可知,该区域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有炼铁废渣、镍弃渣、煤渣、粉煤灰等,由此可判断该地的主导工业最可能是冶金工业。第2题,读图可知,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使该工业基地的产业链延长,工业部门增多,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增加,A选项错误;废弃物的综合利用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废弃物的排放量,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B选项正确;该生产系统中还可能存在污染物的排放,C选项错误;该生产系统在废弃物综合利用过程中形成的工业部门均为传统工业部门,不属于产业升级,D选项错误。
全国首个云计算产业生态小镇——杭州西湖区“云栖小镇”,目前已引进涉云企业130余家,未来“云栖小镇”将集聚上千家涉云企业,形成完整的云计算产业链,成为全国的云计算产业中心。据此回答3~4题。
3.“云栖小镇”云计算产业得以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
A.劳动力丰富廉价  B.创新环境和创新人才
C.交通便利  D.环境优美
4.大量的涉云企业集聚“云栖小镇”,有利于(  )
A.降低运费和能耗  B.缓解交通压力
C.加强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D.降低工人工资
解析:3.B 4.C 第3题,云计算产业属于高科技工业,故选B。第4题,大量涉云企业集聚“云栖小镇”有利于企业间信息交流和技术协作。
“工业4.0”计划是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发展战略,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通过网络发送给智能工厂,由其自动完成原料采购、工艺设计和装配制造等生产环节,再通过智能化物流系统把商品交付给消费者。完成5~6题。
5.在“工业4.0”计划中,地位显著提升的生产要素是(  )
A.原材料  B.劳动力
C.互联网技术  D.自动化设备
6.“工业4.0”计划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
A.批量化生产,产品价格大幅降低
B.企业管理和装配部门的雇员激增
C.发展中国家的制造业更具竞争力
D.仓库和商铺的市场需求出现萎缩
解析:5.C 6.D 第5题,题目材料明确“工业4.0”通过网络发送,故互联网技术是“工业4.0”计划中地位显著提升的生产要素,故选C。第6题,由于实行互联网技术,自动完成原料采购、工艺设计和装配制造等生产环节,再通过智能化物流系统把商品交付给消费者,减少了仓库和商铺,进而使得仓库和市场出现萎缩,故选D。
工业专业化指数,通常用来衡量某一地区工业专业化程度及其在高一级区域中的地位,数值越大表示专业化程度越高。读某年江苏省工业专业化指数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7~8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7.甲、乙、丙、丁四地区中,符合产业转移规律的是(  )
A.甲向乙转移  B.乙向丙转移
C.丙向丁转移  D.丁向乙转移
8.有助于乙地区工业结构优化的措施是(  )
A.产品专注国际市场  B.促进工业生产自动化
C.营造创新的工业环境  D.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
解析:7.D 8.C 第7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甲地区资源、劳动密集型工业专业化程度都较高,乙地区劳动密集型工业专业化程度很高,丙地区资源密集型工业专业化程度很高,丁地区资本技术密集型工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根据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在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升级时,其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产业首先向外转移,而劳动力、资源丰富(专业化程度高)的地区会接受这些产业转移。结合选项分析可知,D选项最符合。第8题,乙地区主要为劳动密集型工业,说明乙地区劳动力丰富,且工资水平相对较低。乙地区劳动力丰富,在优化产业结构时要注重营造创新的工业环境,以承接产业转移,促进当地工人就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产品专注国际市场属于市场导向型工业应该注意的。促进工业生产自动化会减少对劳动力的使用,体现不出乙地优势。降低劳动力工资水平会挫伤工人的积极性,不利于工业的发展。
“第六产业”是指农户不仅种植农作物,而且从事农产品加工与销售,即将第一、二、三产业相加(1+2+3)或相乘(1×2×3),正好都等于6,故名“第六产业”。成都市蒲江县成佳镇有着“中国西部绿茶之乡”的美誉,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昔日单一茶叶种植园又成为茶叶新品种培育基地、高端茶叶产业园和乡村旅游的“观光景点”,经济效益显著提升。据此完成9~10题。
9.成佳镇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  )
A.茶叶加工  B.茶叶销售
C.茶园旅游  D.茶叶种植
10.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  )
A.改善茶叶品质,拓展销售的渠道
B.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C.增加就业岗位,推动城市化进程
D.创造优美环境,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解析:9.A 10.B 第9题,茶叶种植园的中心产业为茶叶加工。第10题,成佳镇发展“第六产业”主要是为了延长茶园产业链,增加产品附加值。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 000万元的村庄。目前,随着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有众多“淘宝村”。
2010年以前,山东省曹县丁楼村(如下图所示)是一个以农耕为主的贫困村,为生计大量农民进城打工。后来他们偶然间接触到了“淘宝”,发现了一个为学校、影楼、戏班等提供演出服装的商机,逐步从给别人做衣服到自己生产、自己销售,形成了“淘宝网店+演出服饰加工销售”的经济模式,并遍地开花。目前,全镇众多村庄成为全国知名的“淘宝村”,形成了一个演出服饰产业集群。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1)分析2010年以前丁楼村工业区位的不利条件。
(2)分析目前丁楼村发展演出服饰产业的优势区位条件。
(3)指出丁楼村从“贫困村”到“淘宝村”变化的地理过程,并说明其判断依据。
(4)随着演出服饰生产规模化、产品升级、品牌建设,围绕生产工厂留村还是进城,丁楼村村民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你赞成留村还是进城?请阐述理由。
解析:第(1)题,从丁楼村的地理位置、交通条件、市场条件等方面分析即可。第(2)题,应从劳动力、地租、交通、市场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产业特点和劳动力的从业构成、用地类型的变化等方面描述。第(4)题,本问为开放性设问,考生能自圆其说即可。
答案:(1)远离市场;运输不便。
(2)接近市场;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物流成本较低。
(3)地理过程:城市化、工业化过程。
判断依据:产业方面,农业向工业转变;人口方面,从农民向工人转变;土地利用方面,从农业用地向城镇用地转变。
(4)进城。理由:从成本低廉的服装加工业转向具有品牌等较高附加值的服装产业,有利于吸纳人才;有利于提升信息的通达度;有利于树立品牌,促进产品升级换代;有利于提升技术和管理水平。
(或留村。理由:在扩大生产规模的过程中,继续发挥生产成本低廉的优势,如劳动力成本低、土地成本低、物流成本较低;发挥产业集群的生产协作、基础设施等优势;继续享受国家对农村经济发展扶持的优惠政策,如用水、用电、税收等。)
 
热点主题(五) 交通

命题视角

押题缘由

交通

发展

高速铁路、

城际铁路、

地铁、高铁

热点

近年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的快速发展,国内高铁建设突飞猛进(从2003年开始至今,我国铺设的高铁已占世界高铁总长度的一半以上),在国外总理大力推销。高铁既是交通的大动脉,又是区域自然、人文要素的交汇带,是高考命题的重要素材

考点

结合我国高铁建设的案例研究等资料,考查高铁建设的区位条件、影响及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对比分析等

交通

技术

 

 

跨海大桥、

海底隧道、

人工运河

热点

诸如渤海海底隧道(烟大海底隧道)建设研究、白令海峡海底隧道的展望、珠港澳跨海大桥的建设,以及尼加拉瓜人工运河的开挖

考点

结合相关建设的案例,考查海底隧道、跨海大桥及人工运河的区位条件分析,区域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等

2015年12月30日,海南环岛高铁西段开通运营,与2010年12月开通运营的海南环岛高铁东段相连。这标志着全球第一条热带地区环岛高铁全线贯通,旅客乘高铁环游海南岛成为现实。下图为海南省环岛高铁线路图。据此完成1~2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1.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气候       B.水文、植被
C.土壤、地形  D.政策、经济
2.海南环岛高铁的开通运营对区域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
A.缩短区域间的时间距离
B.彻底改变区域农业结构
C.促进该岛屿与外界交流
D.促进该岛屿与大陆的交通联系
解析:1.A 2.A 第1题,海南位于热带地区,修建高铁时要考虑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同时环岛高铁主要分布在岛屿的沿海平原,地势相对平坦,因此影响海南环岛高铁修建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地形、气候。第2题,海南环岛高铁的开通运营,会促进岛屿内部交通发展,缩短区域间的时间距离,促进岛屿内部的交流。区域农业结构的影响因素有很多,交通的发展无法将其彻底改变。
读我国2014年建成的部分高铁统计表,回答3~4题。

序号

项目

里程/km

开工时间

速度目标

/(km/h)

兰州—乌鲁木齐

1 776

2009年

250

贵阳—广州

857

2008年

250

成都—绵阳—乐山

313

2009年

250

武汉—黄冈城际

37

2010年

200

太原—西安

575

2009年

250

3.下列高铁中(  )
A.①穿行于祁连山南麓  B.②经过珠江流域
C.③位于人口迁入大省  D.④建设难度最大
4.高铁⑤有利于(  )
A.双城互为周末旅游地  B.太原建设能源基地
C.双城互为职工工作地  D.沿线的房地产降价
解析:3.B 4.A 第3题,①从兰州到乌鲁木齐,穿行于祁连山北麓;②从贵阳到广州,经过珠江流域;③位于四川,四川省是我国的人口迁出大省;④位于江汉平原,建设难度小。第4题,⑤线路连接太原和西安,两城距离较近,旅游资源具有较大差异性,高铁缩短了两城间的运输时间,使两城互为周末旅游地,但不可能互为职工工作地;高铁修建将使沿线的房地产涨价。
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逐渐形成具备城市功能的新都市,称为边缘城市。下图示意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土地利用类型的空间布局。据此完成5~6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5.该城际高铁站附近首先出现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
A.零售业用地  B.办公用地
C.生产用地  D.居住用地
6.该边缘城市核心区(  )
A.居住用地面积最大  B.交通通达度高
C.昼夜人口流动量大   D.建筑物高大稠密
解析:5.A 6.B 第5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城际高铁、轨道交通的建设,城际高铁站、轨道交通站点附近成为购物、就业和人口的集聚区,形成边缘城市。城际高铁站附近交通便利,人口流动量大,地租水平较高,最可能首先出现零售业用地。第6题,边缘城市核心区一般是由交通条件改善形成的,交通通达度较高,地租较高,适宜布局商业区。昼夜人口流动量大、建筑物高大稠密是城市中心商务区的特征。
(2016·乳山期末检测)2014年年初大连湾海底隧道正式启动建设,预计2019年竣工通车。下图为我国大连港位置图。据此完成下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7.关于大连港海底隧道建设产生的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 ②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③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 ④缩短了大连市区与开发区的距离 ⑤导致海域污染加重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③④⑤
解析:选B 大连港海底隧道可以完善城市交通运输网,促进开发区经济的发展,缩短了大连市区与开发区的距离。
港珠澳大桥全长近50 km,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中间段的海底隧道两端各建一个人工岛。读图完成8~10 题。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8.港珠澳大桥中部有近7 km修建了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
A.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
B.保持珠江主航道的通航能力
C.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难度
D.方便旅客欣赏水下风景
9.港珠澳大桥建设带来的影响是(  )
A.提升澳门物流业的区域主导地位
B.极大破坏珠江口水域的生态环境
C.加快港珠澳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D.澳门将成为继香港之后新的国际航运中心
10.海底隧道两端建设人工岛,主要是为了(  )
A.方便游人观景  B.方便旅客休息
C.抵御地震和台风  D.利于桥隧转换
解析:8.B 9.C 10.D 第8题,海底隧道建设成本比高速公路更高,难度更大,也没有缩短通行距离和时间;隧道为钢筋混凝土整体浇筑的沉管,不透明,不能欣赏水下风景;海底隧道建设在珠江的主航道处,主要是为了不影响珠江主航道的正常通航。第9题,港珠澳大桥的建设,有利于促进三地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澳门的物流业并不具备区域主导地位;大桥建设对珠江口生态会产生一定负面影响,但不会太大;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与澳门的航运没有直接联系。第10题,由图可知,隧道两端的人工岛主要是为桥梁和隧道转换建设的;该大桥按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全长近50 km,通过时间短,旅客不需休息;为方便游人观景,一般情况下建设时专门建有观景台;整个大桥的建设均需考虑抵御地震和台风,故并非人工岛的主要功能。
11.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中缅铁路即中国昆明—缅甸皎漂段铁路,由我国瑞丽口岸出境,向西南到缅甸深水港皎漂。该铁路包括中国境内昆明—瑞丽段690 km和缅甸境内木姐—皎漂段810 km,沿线自然环境复杂,生物物种丰富,人文遗迹较多,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有重要影响。下图为中缅铁路规划线路图。
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1)简述中缅铁路缅甸境内段沿线主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气候对该段铁路建设的影响。
(2)简述该铁路建设中应注意的环境问题。
(3)说明皎漂港的交通区位优势。
(4)简析中缅铁路建成对我国西南地区工业发展的影响。
解析: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及图示经纬度可知,中缅铁路缅甸境内段沿线主要的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从降水、气温、灾害等方面分析对铁路建设的影响。第(2)题,从地质灾害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破坏方面分析。第(3)题,从海陆位置、腹地及战略位置方面考虑港口的区位优势。第(4)题,分析沿海通道建设对市场、工业结构等方面的影响。
答案:(1)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全年高温,旱雨季分明。
影响:旱季高温干旱,增加工人施工劳动强度;雨季降水多,易引发暴雨洪涝灾害,影响建设物资运输及施工进度和效率;热带季雨林多疫病、瘴气,影响施工人员健康等。
(2)堤防工程建设破坏山体平衡,引发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沿线生态环境脆弱,建设中应防止对植被等自然景观的破坏;沿线人文景观较多,应防止工程建设对人文景观的破坏等。
(3)地处印度洋沿岸,属深水港口;腹地广阔,中缅铁路建成通车后,可加强与缅甸内陆地区及中国西南地区的联系;是中国与南亚、非洲海陆客货运输的重要中转站等。
(4)有利于我国西南地区出口工业产品,进口工业燃料和原料,扩大国际市场;促进我国西南地区工业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西南地区工业的国际化。


  本文标题: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587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587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8届高三地理二轮复习专项检测(七)洞悉高考命题的五大热点主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