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7年9月1日1时6分,在印尼苏门答腊南部纬1.1°;东经99.7°)发生6.2级地震,展源深度40公里。此次地震发生时,当地的区时是
	
		6.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题6图),其中表示上升冷却凝结的箭头是
	
	
		题6图
	
		A.箭头A
	
		B.箭头B
	
		C.第头C
	
		D.箭头D
	
		读等压面图(题7,8图),完成7-8题。
	
	
		题7,8图
	
		7.图示气压最高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8.图中气(流运动方向正确的是
	
		A.①到②
	
		B.②到④
	
		C.③到④
	
		D.③到①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题9、10、11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国有领土。据此完成9-11题。
	
		
		
			题9、10、11图
	 
	
		9.有关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然
地理环境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处
	
		B.不易受到台风的影响
	
		C.分布大面积的热带雨林
	
		D.夏季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10.中国东南沿海渔民常到钓鱼岛附近海域捕鱼,渔民能在茫茫大海中准确定位航行,所采用的技术是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11.南海海域石油资源较丰富,仅从储油构造考虑,图(题11图)中海上石油钻并位置正确的是
	
		
		
			题11图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题12、13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A、B、C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
	
	
		题12、13图
	
		A.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B.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太阳辐射
	
		D.太阳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
	
		
			12. B
		
			【解析】
		
			12. 图中A由太阳放射出,是太阳辐射。B由地面放射出,是地面辐射。C由大气指向地面,是大气逆辐射,三个箭头所表示的辐射依次是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逆辐射,B对。A、C、D错。
		
			点睛:大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吸收的很少。对地面辐射却是隔热层,将地面辐射大部分吸收。根据箭头方向,判断辐射名称。大气逆辐射由大气发出,指向地面。
	 
	
		1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以及它们在图中对应字母的组合,正确的是
	
		A.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一A
	
		B.大气的反射作用一D
	
		C.大气的吸收作用一B
	
		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C
	
		
			13. D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A为被大气反射后的太阳辐射;B箭头向上,故为地面辐射;C箭头朝向地面,应该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具有保温作用;D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考点:该题考查大气辐射
	 
 
	
		14.读某区域气压分布示意图(题14图),下列关于图中叙述正确的是
	
	
		题14图
	
		A.就气压分布面言甲为高气压中心,乙为低气压
	
		B.若甲处是陆地,乙处是海洋,则北半球正值
	
		C.图中A处与B处相比风力较大
	
		D.若此图位于北半球,图中B处吹偏西风
	
		15.对右图(题15图)所示天气系统的判断,正确的是
	
	
		题15图
	
		A.北半球反气旋
	
		B.北半球气旋
	
		C南半球反气旋
	
		D.南半球气旋
	
		读图(题16、17图),完成16-17题。
	
	
		题16、17图
	
		16.从成因上看,山地M属于
	
		A.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17.下列山地中,成因和上图(题16、17图)所示不同的是
	
		A.庐山B.喜马拉雅山C.华山D.泰山
	
		读三种陆地水相互转化关系示意图(题18、19、20图),完成18-20题。
	
	
		题18、19、20图
	
		18.甲代表的水体是
	
		A.雨水
	
		B.地下水
	
		C.冰川融水
	
		D.积雪融水
	
		19.箭头a代表的现象一般发生在
	
		 A. 1~2月    B. 3~4月    
	
		C. 6~7月    D. 11~12月
	
		
			19.C
		
			【解析】a代表长江水补给洞庭湖水,应为洪水期,湖泊起削减洪峰的作用。长江流域降水在6-7月最丰富,形成的径流大。选择C项。
	 
	
		20.洞庭湖区进行大规模围湖造田,由此导致的箭头a、b流量的变化趋势是(  )
	
		A.a变大              B.b变稳定
	
		C.a在丰水期变小 D.b在枯水期变大
	
		20.C
	
		【解析】由于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减弱,则a(丰水期)、b(枯水期)都变小。
	
		21.下图(题21图)中能正确反映大洋洋流模式的是
	
	
		题21图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21.B
		
			【解析】洋流分布规律:①中低纬度海区形成以副热带高压为中心的大洋环流,北半球为顺时针,南半球为逆时针;②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形成以副极地低压为中心的逆时针大洋环流;③南纬40°附近海域形成环球性西风漂流。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22.读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题22图)。其中位于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
	
		
		
			A                 B              C                 D
		
			题22图
	 
 
	
		23,秦岭南麓所属的自然带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B.温带落时阔叶林带
	
		C.温带草原带
	
		D.亚热带常绿叶林带
	
		24.下列有关地形对公路选线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道路在陡坡上应尽可能地穿越等高线
	
		B.山谷中的道路应取直道
	
		C.平原地区选线时要尽量少占良田
	
		D.平原地区选线时应尽可能地绕过小村庄、小居民区或大城市
	
		读甲、乙、丙、丁四地的人口统计图(题25、26图),完成25-26题
	
		
		
			题25、26图
	 
	
		25.自然增长率从高到低排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甲丙乙丁
	
		D.丁乙丙甲
	
		26.甲地可能存在的主要人口问题是
	
		A.教育压力大
	
		B.人口老龄化
	
		C.劳动力不足
	
		D.死亡率极高 
	
		
			25.C   
		
			26.A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
		
			25.甲人口年龄金字塔属于高增长的年轻型,说明自然增长率高;乙人口出生率39‰,死亡率39‰,自然增长率约为0;丙65岁及以上人口在5%左右,15~64岁人口在70%以上,说明自然增长率较高;丁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自然增长率最低。故选B项。
		
			26.甲人口年龄金字塔属于高增长的年轻型,说明自然增长率高,青少年组教育压力大,故A项正确。
	 
	
		27.有关人口合理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B.科技越发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高,人均所需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
	
		D.地域越开放,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小
	
		28.下列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属于政治因素的是
	
		A.文化教育及婚姻家庭
	
		B.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C.战争引起的难民潮
	
		D.深圳经济特区吸引大量人口迁移
	
		29.人口迁移对迁出地和迁入地造成的影响正确的是
	
		A.缓解解迁入地的人地矛盾
	
		B.使迁出地人地矛盾加剧
	
		C.对迁出地环境造成巨大压力
	
		D.有利于加强迁出地与外界的联系
	
		读某地地租等值线分布图(题30、31图),完成30-31题。
	
		
		
			
				题30、31图
			
				30.地租等值线并不是呈同心圆,而是有明显的凹凸。造成局部区域地租等值线向城外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条件    B. 交通运输    C. 人口分布    D. 行政干预
			
				31.若要在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中选一处建大型仓储式超市,最好选在
			
				A. ①处    B. ②处    C. ③处    D. ④处
			
				30.B
			
				31.C
			
				【解析】
			
				30.仔细分析地租等值线图可知,等值线在交通线两侧向外凸出明显,即交通通达度较高,致使地租升高。
			
				31.大型仓储式超市占地面积大,故应选在交通便捷、地租稍低的近邻,既方便顾客,又降低了地租成本。
			
				考点:本题考查城市功能区的合理布局和城市地租水平分布的一般规律。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学生只要掌握距市中心的距离和交通通达度对城市地租水平的影响,并能结合主要城市功能区的布局原则读图综合比较分析即可。
		 
	 
	
		32.城市的等级越高,所提供的服务
	
		A.种类越多、范围越大
	
		B.种类越少、范围越大
	
		C.种类越多、范围越小
	
		D.种类越少、范围越小
 
	
		33.下图(题33图)中工业区和居民区的布局,不合理的是(D)
	
		
		
			题33图
	 
	
		读图(题34、35、36图),完成34-36题
	
	
		题34、35、36图
	
		34.图示阴影部分表示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季风水田农业B.传统早作谷物农业
	
		C.商品谷物农业D.热带作物种植园
	
		35.不属于此种农业地域类型主要特点的是
	
		A.小农经营
	
		B.水利工程量大
	
		C.机械化水平低
	
		D.单位面积产量高,商品率高
	
		36.该地区主要的气象灾害是
	
		A.地震
	
		B.海啸
	
		C.龙卷风
	
		D.早涝
	
		读油菜在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长状况图(题37、38图),完成37-38题。
	
		
		
			题37、38图
		
			37.产生图中所示的差异的主是(  )
		
			A. 热量    B. 光照
		
			C. 水源    D. 土壤
		
			38.a地种植的油菜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区的主导因素是(  )
		
			A. 水源充足    B. 土壤肥沃
		
			C. 地势平坦    D. 热量充足
		
			37.A
		
			38.D
		
			【解析】
		
			37.图中南方地区热量充足,农作物成熟早,纬度高的地区成熟晚,产生差异的原因是热量,A正确。
		
			38.图中a地位于我国青藏高原的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地区海拔较青藏高原面低,热量较充足,油菜分布在河地的主导因素是热量,C正确。
		
			【点睛】河谷农业主要分布在我国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影响因素是相对海拔低的谷地使热量较好,地形平坦,灌溉水源充足,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热量。
	 
	
		读中国本土某种工业生产厂的分布图。(题39、40图),完成39-40题。
	
	
		题39、40图
	
		39.该工业的布局属于
	
		A.原料指向型B.市场指向型
	
		C.技术指向型D.动力指向型
	
		40.该工业最有可能是
	
		A.飞机制造工业B.甘蔗制糖工业
	
		C.瓶装饮料工业D.高档时装工业
	
		41.人类实施生态农业,经济发展不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公平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共同性原则
	
		D.综合性原则
	
		
			41.A
		
			【解析】本题考查可持续发展。公平性既包括同代人之间、代际之间的公平也包括人类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不同国家与地区间的公平。
	 
	
		
			荒漠化已成为当今全球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根据联合国环境署推断,目前世界约1/4的陆地、2/3的国家和地区受到荒漠化的威胁。中国是全球荒漠化面积大、分布广、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其中西北地区则是我国风沙危害和荒漠化问题最为突出的地区。回答42-44题。
		
			42.下列自然特征中,本身就包含着荒漠化潜在威胁的是
		
			A.干旱的气候条件            
		
			B.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C.人口激增                   
		
			D.过度放牧
		
			42.A
		
			【解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因干旱植被覆盖率低,风沙危害大,易产生荒漠化,所以干旱的气候条件本身就有荒漠化的威胁,而CD项为人为因素不是自然特征,故选A。
	 
	
		43.在西北地区荒漠化土地中,导致荒漠化的人为因素是
	
		A.气候干早
	
		B.植被稀流
	
		C.全球变暖
	
		D.水资源利用不当
	
		44.水源的多少决定了绿洲的人口和农田规模。但由于灌溉措施不当,在西北干旱气候条件下,可能出现的荒漠化现象是
	
		A.水土流失        B.土地沙化        C.裸岩       D.次生盐渍化
	
		44.D
	
		【解析】试题分析:西北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不合理灌溉使地下水位上升,水分大量蒸发,盐分在地表聚集,使土壤含盐量上升,产生次生盐渍化,故选D。
	
		【考点定位】水资源利用不当导致的环境问题
	
		读图(题45、46、47、48图),完成45-48题。
	
	
		 
	
		 
	
		 
	
		 
	
		 
	
		题45、46、47、48图
	
		45.有关图中暖流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增温增湿
	
		B.①附近陆地形成大面积沙溪
	
		C.降温减湿
	
		D.从①到②航行的船船速度减慢
	
		
			45、A
		
			【解析】图中是美国东部的墨西哥湾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故正确;图中是美国东部的墨西哥湾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图中是美国东部的墨西哥湾暖流,对沿岸起增温增湿的作用.故不符合题意;该洋流方向是向北,从 ①到 ②航行的船舶速度加快.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46.田纳西河流域早期开发活动造成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A.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
	
		B.降水减少,土地荒漠化
	
		C.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
	
		D.水体污染,水资源枯竭
	
		47,图中B为美国田纳西河,其流域治理的核心是
	
		A.土地资源的综合开发
	
		B.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
	
		C.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
	
		D.水资源的综合开发
	
		48.有关美国农业生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本土平原广阔,水热条件较好
	
		B.农业机械化水平高
	
		C.农业生产地区专门化显著
	
		D.农业科技落后
	
		德国鲁尔区和我国珠江三角洲都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据此完成49-50题。
	
		49.有关德国鲁尔区早期繁荣的叙述,正确的是
	
		A.劳动力资源丰富B.煤炭资源丰富
	
		C.铁矿资源丰富D.石油资源丰富
	
		50.有关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城市酸雨现象严重
	
		B.工业化推进了城市化的发展
	
		C.城市占用耕地减少
	
		D.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亟待完善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50分)
	
		二、综合题(共5小题,计50分)
	
		51.读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的位置示意图(题51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题51图
	
		(1)在图中A处和公转轨道上分别标出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
	
		(2)当地球位于A处时,北半球的节气是        ,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                    。
	
		(3)当地球位于B、D两处时,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状况是             ,西安的夜长是                     。
	
		(4)当地球位于C处时,南半球是            (季节),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高度达一年中           (最大值或最小值)。
	
		
			【解析】(1)
		
		
			如图:地球自转、公转都是自西向东。
		
			(2)由上图可知A处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是北半球夏至,北极圈及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北极圈正午太阳高度90°-(66°34′-23°26′)=46°52′。
		
			(3)地球从B、D处,为北半球秋、春分,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减少,西安昼夜等长。
		
			(4)当地处C处,南半球为夏季,北极圈出现极夜,南回归线及以南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最大值。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52.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题52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题52图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      7月       月(1月或7月)。A处气压中心的名称是                印度低压(亚洲低压)                   。
	
		(2)图中C地该季节季风形成的原因是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3)B附近海域洋流名称为  日本暖流           ;北印度洋海域洋流此时呈    顺   时针方向流动。
	
		(4)图中受热带季风影响的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水稻种植业          ,其主要特点有      小农经营(机械化水平低、)       、   单产高            、  商品率低       等。
	
		53.读图(题53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题53图
	 
	
		(1)城市A与B相比,形成较早的是              ,理由是                         。城市B与C相比,形成较早的是                ,理由为                          。
	
		(2)若图中铁路为京九线,则与C城市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  )
	
		A.株洲  B.武汉  C.九江  D.天津
	
		(3)C城市中的主要商业区区位的有利条件是                                  。
	
		(4)在C城市的①、②、③、④四处,布局工业区最合理的是          处,原因是                                                      。
	
		
			【答案】(1)B 位于河流交汇处,有三个方向上的航运优势 B 铁路交通的建设晚于河运
		
			(2)C
		
			(3)位于市中心,有多条道路交汇,交通方便,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消费人群
		
			(4)③ 位于城市的下风向、河流下游,有公路、铁路经过,交通便利
		
			【解析】
		
			(1)判断城市形成的早晚,应看城市诞生的主导因素,然后依据主要因素的作用情况做出判断。影响图中城市的主导因素是交通,而交通形式铁路要晚于河运。
		
			(2)若图中铁路线为京九线,则C城市地处通航河流与铁路交汇处,与此地域形态最为接近的是九江市。
		
			(3)城市的市区图中,主要商业区位于多条道路交会的市中心,交通便利,消费人口众多。
		
			(4)工业区位的选择应注意盛行风向、河流等问题,要最大限度地减少对城市居民的影响。
		
			考点:城市区位、商业区位、工业区位
	 
	
		 
	
		
			54,读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题54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题54图
		
			(1)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             (华北、西北),东线工程主要利用            运河作为输水果道,以节省投资。
		
			(2)“南水北调”中的“南”、“北”分别是指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                   淮河一线。
		
			(3)潮南省某中学小明、小强同学利用暑假沿东线考察,发现从扬州到天津
		
			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这种变化反映的是           (纬度、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4)小明、小强两同学考察后,以“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题,开展探究活动,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看法。
		
			①小明认为:利大于弊
		
			②小强认为:弊大于利。
		
			你赞成哪位同学的看法,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第(1)题,本题根据所学课本知识结合图示可知:南水北调东、中线工程调水的主要调入区是华北地区。东线工程主要利用已有的京杭大运河作为输水渠道,以节省投资。
			
				第(2)题,我国南方、北方的地理分界线大致是秦岭-淮河一线。此线也是我国一条主要的地理分界线。
			
				第(3)题,从扬州到天津基本沿南北方向,沿途植被景观的变化明显反映的是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基本规律。
			
				第(4)题,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调入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利弊共存,利大于弊可从缓解了华北地区水资源供应紧张状况;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方面分析。弊大于利可从由于不合理灌溉,可能导致华北地区土壤次生盐碱化更严重方面分析。
			
				【点睛】以我国南水北调示意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南水北调的路线、各线路优缺点及南水北调的地理意义,属基础知识题难度较小。解答时注意结合课本所学知识灵活分析。同时注意总结我国及世界上一些著名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如美国的北水南调,澳大利亚的东水西调等。
		 
		
			5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2001年起国家对塔里木河进行综合整治,下游断流近30年的河段(大西海子水库至台特马湖段)恢复了水流,沿岸生态环境得到了初步改善。
		
			材料二:塔里木河流域气候干早,年降水量不足50mm。在脆弱的生态环境中,当地发展了“果(、桃、苹果、红枣)—麦一棉”农林复合型生态系统。
		
			材料三:下图(题55图)中甲为“塔里木河流城略图”。图二为“塔里水河(阿壮尔文站)径流量变化图”。
		
			
			
				题55图
		 
		
			(1)塔里木河径流量最大值出现在             ,最小值出现在              。
		
			(2)塔里木河下游出现多年断流,其人为原因是                           。
		
			(3)“果棉”农林复合型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                           ,其生产的限制性因素是                   ;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该地区果、麦、棉等农作物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主要有               、            。
	 
	
		55 . ( 10分)
		(1)8    4
		(2)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3)绿洲(有水源的山麓地带)   水源   昼夜温差大     光热充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