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时间:2017-09-27 18:4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下图表示地球局部经纬网,图中三条纵线表示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经线,三条横线表示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纬线,a、b相交于点O。读图完成第1题。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1.如果图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中的经纬度差都是5°,则 (    )
A.图中四个方块的面积相等       B.图中的三条纬线长度相等
C.图中的三条经线长度相等       D.图中O点在南北回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归线之间
2.读地球的圈层结构图,有关①~③的叙述,正确的是(    )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A.①②属于内部圈层                     B.②③属于内部圈层
C.②圈层密度最大                       D.①圈层由岩石构成
2016年我国国庆长假期间,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赴我国东南某地进行野外考察,下图为该小组考察区域的地形图。读图完成3~4题。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3.甲、乙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丙、丁四处中,能最早看到日出的是 (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4.该地断崖处有一攀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岩训练场,该攀岩训练场的攀爬高度可能为  (     )
A.150 m      B.100 m       C.5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0 m       D.10 m
5.下列能反映太阳辐射对地球影响的现象是 (     )
①煤、石油等矿物能源的形成 ②大气运动 ③“磁暴”现象 ④美丽的激光
A.①②  B.③④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C.①②③ D.②③④
下图中MON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图回答6~7题。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从O点向北发射的炮弹偏向东侧      B.Q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
C.从M到O的最短航向是一直向西北   D.MO为昏线,NO为晨线
7.此时北京时间为 (     )
A.6日12时   B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7日12时   C.6日24时   D.5日12时
读“太阳高度随经度和纬度变化示意图”,完成8~9题。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8.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会宁(35°42′N,105°E)夜幕深沉
B.多伦多(45°N,74°W)夕阳西下
C.布宜诺斯艾利斯(33°S,60°W)旭日东升
D.南极长城站(60°S,59°W)烈日炎炎
9.a、b、c、d四点比较 (     )
A.a点自转线速度比c点大           B.这一天b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点比a点晚见日出
C.这一天白昼最长的是d             D.一年中昼夜长短相差最大的是b点
读“北半球某地近地面与高空气压状况(热力原因形成)示意图”,完成10~11题。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10.关于图示甲、乙、丙、丁四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气温:甲>乙>丁>丙       B.气压:甲>乙>丙>丁
C.密度:乙>甲>丁>丙       D.海拔:丙>丁>甲>乙
11.此时,图中M地吹 (     )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10个小题,其中43、44小题为选做题.共160分)
36.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单位:m),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共24分)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1)描述图示区域内的地形地势特征。(6分)
 
(2)说出AB河段的河流流向。(4分)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甲、乙、丙、丁中的哪个村镇?请简述理由。(4分)
 
(4)当地拟修建一座水库,其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水坝坝顶的海拔为500米,水库坝址有A处和B处两个选择方案,请选择一个方案简述其主要的利弊。(6分)
 
(5)甲、乙、丙、丁四个村镇中,哪一处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更高,请说明原因。(4分)
 31(1)盆地;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2)由西北流向东南
(3)丁  有山脊阻挡视线
(4)B处方案:库区蓄水面积大;淹没土地多;工程量大;人口迁移规模大。
A处方案:淹没土地少;工程量小;人口迁移规模小;库区蓄水面积小。
(5)丁,原因:丁处附近等高线密集,该处的山体坡度大。
【来源】2016—2017学年重庆市第四十二中学校上期半期考试高二地理试卷(带解析)
【解析】
试题分析:
(1)结合图中等高线数值的大小及其变化特点可描述出其地形、地势特征:盆地地形,中间低,四周高。
(2)根据图中指向标确定出图示区域的方位,然后判断AB河段的流向:先由北向南,再向东南。
(3)某同学在登上当地最高的朝阳峰时,看不到丁村镇,因为有山脊阻挡视线。
(4)可以从库区面积、蓄水量大小、淹没土地多少、工程量大小和人口规模等方面进行分析A、B方案的利与弊。
(5)滑坡多发生于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的地区。丁处是四处等高线最密集,坡度最陡的地方,因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最大。
【考点定位】等高线判读。
【名师点睛】水库一般建在有河流的河谷,在狭窄的“口袋口”处筑坝,以形成不高于坝址高度的水库库区。库区的水源有三点:一为上游河流的水流量,二是水库周围山峰的集水线区域的降雨,三是地下潜水面的渗透。
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共22分)
材料一 因海洋和陆地受热不均匀而在海岸附近形成的一种有日变化的风系。在基本气流微弱时,白天风从海上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前者称为海风,后者称为陆风,所以合称为海陆风。
材料二 随着矿物能源的大量消耗,大气中二氧化碳不断增多。充分利用太阳能,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是工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1)根据材料一,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12分)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①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2分)
②在下图中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2分)
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
③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海陆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据分析的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4分)[来源:学科网ZXXK]
④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4分)
 
(2)二氧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化碳是一种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加强大气“温室效应”的?(4分)
 
(3)利用“温室效应”原理,我国北方地区冬季采用大棚技术种植蔬菜、花卉等作物。参考材料二中图甲,分别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有利影响。(6分)
【答案】
(1)
①海陆热力性质(2分)  浙江省杭州五中2010届高三下学期5月模拟考试地理
②如图。(4分)
③ 冬季(2分)    冬季风(2分)
④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4分)
(2)更多地吸收了地面长波辐射,提高了大气温度;增加了大气逆辐射,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3)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         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43.【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10分)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的方式和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景点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青睐的一种旅游方式。2016年12月22日,国家旅游局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印发《光宇大力发展题与旅游的指导意见》,部署体育旅游发展。体育旅游是指旅游者以参加或者观赏各类健身娱乐、体育竞技、体育交流等为主要目的的旅游。它是一种以体育为主题的旅游方式。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无景点旅游兴起的主要原因以及我国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作用。
43.主要原因:人们旅游方式个性化和多样化的需求;游客需求层次的提高;可以自主选择路线、自愿选择旅游伙伴、自行选择交通工具和自由选择旅游时间;不以游览景区景点为目的,而能享受旅途的快乐;旅游景区人满为患;景点门票价格过高等。作用:强身健体,身心合一;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等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新型旅游方式的出现与大众需求及市场变化有关,多为满足大众的个性需求而出现,同时也与游客的个人层次、收入等有关,近年大众旅游景点的一些弊端也是促使个性化旅游出现的原因。
大力发展体育旅游的作用包括强身健体,身心合一;也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一种新型方式。
44.【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10分)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甲烷含量占80%-99.9%,燃烧污染比煤、石油、天然气都小得多,而且储量丰富,全球储量足够人类使用1000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与其他矿物能源相比,可燃冰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解析】的突出优点。(4分)
(2)简析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的积极影响。(6分)
44.(1)污染小;储量大;燃烧效率高  (2)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改善我国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来源】【全国市级联考word】山西省孝义市2018届高三上学期入学摸底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本题考查可燃冰的相关知识。可燃冰属于可再生能源,且燃烧效率高,产生污染小,其大量使用对于能源消费结构、大气治理、就业等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矿物能源多为非可再生性能源,且燃烧中污染产生较多,根据材料,可燃冰产生的污染物要远远小于矿物燃料;且可燃冰储量大、燃烧效率高。  
(2)我国大规模开发利用可燃冰,一方面可以缓解我国能源紧张局面;改善我国以矿物燃料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由于可燃冰产生污染少,可以改善大气质量;可燃冰的大量使用,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本文标题: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214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214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甘肃省会宁县第一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地理试题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