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时间:2016-11-20 22:0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太阳辐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    )

A.色球层耀斑爆发     B.内部核聚变反应    C.内部核裂变反应   D.放射性元素衰变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太阳是恒星,自身能够发光发亮释放能量,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选B。

考点:本题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图中a为北半球的一段纬线,b为晨昏线,c为经线,A、B两点为纬线与晨昏线的交点、M、P为经线与晨昏线、纬线的交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2.如果M、P两点重合,且离北极点距离最大,c为东经120°,则下列叙述可能的是(     )

A.北京刚好日出         B.上海市正处在上班高峰期

C.M点的夜长0小时     D.P点昼长12小时

3.若一年之内,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     )

A.地轴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最大     B.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强盛

C.太原市可能秋高气爽             D.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答案】

2、C

3.C

【解析】

试题分析:

2、如果M、P两点重合,且离北极点距离最大,则说明晨昏线与北极圈相切,c可能为昼半球的中央经线,或是可能为夜半球的中央经线,所以M点的夜长可能为0时。若c为东经120°,北京和上海可能为12点或0点;P点昼长可能为24小时或0小时。

3.M点在极点与P点之间来回移动,则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应为两分日;地轴与晨昏线之间的夹角最大时,应为两至日;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强盛,应为北半球的冬季。

考点:本题组考察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下图为太阳辐射随纬度变化坐标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4、关于图中A、B、C所表示地理含义的描述正确的一组是: (    )

A.A一全年     B一夏半年 C一冬半年  B.A一夏半年 B一冬半年 C一半年

C.A一冬半年 B一夏半年 C一全年    D.A一全年   B一冬半年 C一夏半年

5.与地球具有适宜的温度条件有关的影响因素不包括:

A.日地距离适中                         B.自转和公转周期适当

C.地球外部的大气层具有保温和削弱作用   D.地球大气成分以氮和氧为主

6.下列关于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条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B. 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能使自己发光发热

C. 太阳光照稳定,使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D. 地球的公转周期短,从而有液态水的存在

【答案】

4.A

5.D 

6.A

【解析】

试题分析:

4.根据图示信息,A表示赤道地区太阳辐射多,极地地区太阳辐射少,数值等于BC之和,所以为全年太阳辐射量;B图表示北极附近获得太阳辐射较多,为北半球的夏半年,而C表示极地附近太阳辐射少,赤道辐射多,为北半球的冬半年。

5.地球大气成分与地球生命条件中的呼吸生存条件有关,与温度关系不大。选D。

6.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条件有:充足的水分,恰到好处的大气成分和大气厚度,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等。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拥有足够的引力,能使大气吸附在自己外围,但地球是行星,不会自己发光发热;地球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是经过地球长期演化的结果;液态水的存在是日地距离适中等多因素营造的合适温度环境形成的。选A。

考点:本题组考察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地球生命条件。

下图示意甲、乙两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H)在一年中的变化情况,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7.甲、乙两地的纬度值可能是(     )

A.20°N、20°S     B.10°S、30°N     C.27°N、13°S     D.15°S、25°N

8.依照上题结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时甲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   B.①时之后,乙地昼长短于甲地

C.③时之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地   D.④时之后,乙地昼长开始变短

【答案】

7.B

8.D

【解析】

试题分析:

7.根据图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减去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零的时间长于小于零的时间,知道甲地纬度低于乙地;甲乙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40°时,太阳直射点应接近甲地,又因两地正午太阳高度有相等时,所以甲地应位于南半球,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差为40°有一段时间,且这段时间近为4个月,所以太阳直射点应位于甲地以南,且从甲地到南回归线,再从南回归线返回甲地,其移动纬度范围近30°,所以甲地的纬度约为10°S,那么乙地应为30°N。故选B。

8.②时以后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在减小,所以②时太阳直射10°S,甲地为直射现象,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值;①时两地正午太阳高度差为0,太阳应直射甲乙两地的中间纬度10°N,乙地位于北半球昼长应长于甲地;③时之后,太阳直射点由10°N向北移动,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小于乙地;④时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差是-27°,所以太阳应直射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乙地的昼长开始变短。故选D。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9.该优惠政策有助于

A、游客对旅游目的地进行选择             B、提升当地旅游资源价值

C、降低游客交通与游览用时的比值         D、提高旅游服务设施等级

10.下述景区组合中,旅游资源多样性最丰富的是

A、大相国寺、清明上河图、禹王谷、铁塔公园  B、太行大峡谷、红旗渠、殷墟、马氏庄园

C、老君山、鸡冠洞、龙峪湾、抱犊寨          D、八里沟、万仙山、秋沟、齐王寨

11.放假期间

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               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

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               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

12.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已经到我们多远的星系

A. 1.496亿km    B.9.4608×1012        C.140亿光年   D.4.2光年

【答案】

9.A

10.B 

11.A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9.该优惠政策利于吸引北京游客到河南省旅游,有助于游客对旅游目的进行选择;而不会改变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人数增多,游客的交通用时和用时都会提高;对旅游服务设施等级不会产生影响。故选A。

10.A选项中以人文景观为主;C、D选项以自然景观为主;而B选项中既有人文景观,也有自然景观。故选B。

11.立冬为11月7日,小雪为11月23日,所以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黄山昼短夜长,6点以后日出;南极大陆的极昼范围扩大。故选A。

12.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即据我们最远的星系,距离是140亿光年。

考点:本题组考查旅游活动价值、旅游景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宇宙中的地球。学科网

下图外圆为晨昏圈,中心点O为太阳直射点,N为北极点,A点地理坐标为(66° 34′N,0°),据此回答下题。

 


 13.O点的地理坐标为(    )

A.0°,O°           B.23°26′N,180° C.23°26′N,0°        D.0°,180°

14.此时北京时间是(    )

A.6月22日8时      B.6月22日20时      C.12月22日8时       D.12月22日20时

【答案】

13.B

14.A

【解析】

试题分析:

13.根据N为北极点,则A点和O点位于极点相对的两条经线上,根据A点的经度为0°,确定O点所在经线的经度为180°;根据A点在晨昏线上,而直射点纬度和晨昏线分界点纬度互余,A点的纬度为66° 34′N,则判断O点的纬度为23°26'N,故选B。

14.根据上题信息,O的坐标为(23°26′N,180°),O为太阳直射点,为地方时12点,所以180°为6月22日12点,北京时间是东八区的区时,故北京时间为6月22日8时,选A。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2007年9月21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在东京以南太平洋一处水深2500米的海洋开始钻探,从海底向下钻入7000米深处,盼能揭示气候暖化秘密,寻找有助于解释生命起源的微生物及了解地震成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5.下列关于“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此次钻探的深度只能在地壳层     B. 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面

C. 此次钻探可能钻穿古登堡面      D. 此次钻探能到达地心

16.有关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岩石圈属于地壳的一部分,由岩石构成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岩石构成岩石圈

C. 岩石圈就是地壳             D. 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层构成岩石圈

17.若发生海底地震,“地球”号探测船将会感觉到(     )

A.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B.只有水平晃动,没有上下颠簸

C.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D.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答案】

15.B

16.B

17.A

【解析】

试题分析:

15.根据材料信息,“地球”号探测船的钻探深度可以达到水深2500米的7000米深处,而大洋地壳的最薄处大约6千米,所以,此次钻探可能会穿越地壳,到达莫霍面附近。

16.根据岩石圈定义,岩石圈是指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的的刚性盖层,选B。

17.地震波包括纵波、横波,横波不能在液态中传播,所以,海上的探测船只能感觉到纵波的上下颠簸,不能感受到横波的水平摇晃。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的内部结构。

读某河流及沿横断面AB所作的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18.该河流可能位于(     )

A.南半球        B.北半球        C.东半球        D.西半球

19.如果河流的流向是由东向西,图中太阳光线与河岸垂直,所示的角度为太阳直射20°S时的太阳高度,则该地的地理纬度为(     )

A.14°30′N        B.54°30′S     C.75°30′S        D.20°S

【答案】

18.A

19.B

【解析】

试题分析:

18.根据图示信息,河流自南向北流,而B岸即左岸较陡峻为侵蚀岸,所以是南半球。

19.根据题设,此时“太阳光线与河岸垂直,所示的角度为正午太阳高度,为55°30′,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当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此时太阳直射点在20°S,据此可以求取该地的地理纬度为54°30′S,选B。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夫人计算。学科网

对地球来说,太阳是最重要的天体,它向地球提供巨大的能量,维持地球上生物的生存和发展,而且地球上的许多自然现象也都与之相关。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20. 太阳能是地球最重要的能量,原因是(     )

A. 太阳辐射能绝大部分到达地球            B. 太阳能是一种“绿色能源”

C. 太阳辐射是地球和生物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D. 太阳上有大量核聚变反应的燃料[来源:学科网]

21.下列能源的形成与太阳能无关的是(      )

A. 沼气         B. 煤炭         C. 石油          D. 核能

【答案】

20.C 

21.D

【解析】

试题分析:

20.太阳辐射将热量传输到地球,地球上的诸多自然现象和生物能量均来自太阳辐射能,所以说,太阳能是地球和生物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21.核能是放射性元素产生的,与太阳能无关。

考点:本题组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下图为“中纬度某地某日河流、风向、等压线、等高线、晨线的组合图”,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22.该地区                 

A.位于南半球   B.该日昼长夜短    C.图中河段有凌汛现象  D.典型植被为热带雨林

23.此时下列发生的现象中,可能的是

A.南部非洲的草原一片葱绿                B.塔里木河正值枯水季

C.长江口表层海水盐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D.北印度洋海水自西向东流

24.下列关于周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4小时

B.地球公转的周期是通常我们所说的一年

C.太阳黑子数与耀斑活动强度变化周期约为11年

D.经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在宇宙中绕地轴转过的角度为360度

【答案】

22.B

23.D

24.C

【解析】

试题分析:

23.结合图中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风向向右偏可以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晨线呈西北-东南走向,北半球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判断为北半球夏季,故该日该地昼长夜短,B项正确。河流由纬度较高处向纬度较低处流,不可能有凌汛;该地位于中纬度,不可能有热带雨林。

23.结合上题,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的冬季。A项南部非洲此时为冬季,故草木枯黄,错误。B项塔里木河夏季为汛期;错误。C项长江河口盐度受长江流量的影响,夏季长江流量大,故入海径流量大,河口盐度较低;错误。D项北印度洋此时夏季受西南季风的影响,海水自西向东流,正确。

24.地球自转的周期是23时56分4秒,A错;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年;经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在宇宙中绕地轴转过的角度为360°59′;太阳黑子数与耀斑活动强度变化周期约为11年,C项正确。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读我国某地9月23日太阳直接辐射变化曲线图(虚线为理想曲线,实线为当日实测数值),回答下列问题。

 

25.据图,日出以后该地最可能经历了

A.沙尘暴   B.月食    C.日食    D.磁暴

26.当日理想曲线和实测曲线都表明日落大于日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纬度    B.海陆    C.海拔    D.地形

27.该城市可能为

A.徐州    B.西安     C.兰州    D.乌鲁木齐

【答案】

25.C 

26.D

27.D

【解析】

考点:本题组考查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学科网

下图是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米尔迪拉市(约34°S,143°E)建造的太阳能热力塔式发电站。它由200面大镜子和一个大铁塔组成,镜子聚焦,将太阳光反射至塔上,塔内产生的热量与天然气、水混合后发电,发电容量高达20万千瓦。而塔底镜子的数量还可以根据所需太阳能的多少随时进行调整。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28.右图中能正确表示米尔迪拉市六月份太阳升落视运动路径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9.200面大镜子中朝北的镜面,在春分日时与地面的倾角最好是(   )

A.34° B.23°26′ C.57°26′ D. 56°

30.在该地建太阳能电站的区位条件是(   )

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太阳辐射强  ②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晴天较多

③地处墨累-达令盆地,水源有保证   ④靠近该国东南部,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28.D

29.A

30.B

【解析】

试题分析:

28.六月份为米尔迪拉市的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米尔迪拉市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北,并且日出东北,日落西北,昼长小于12小时,据此选④。

29.镜面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即镜面与地面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与该地的纬度差,选A。

30.米尔迪拉市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晴天较多,太阳辐射强;水源充足;且靠近该国东南部经济发达地区,能源市场需求量大,选B。

考点:本题组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学科网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40分)

31.读“地震波速度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问题。(每空1分,共10分)[来源:学科网ZXXK]

 

(1)图中E、F代表的地震波类型分别是:E      F      ,传播速度较快的是     .

(2)图中分界面M是       ,G是        。

(3) 在地球内部圈层中,不连续面M以上为      ,M和G之间为      ,G以下为      。

(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在         层,位于图中MG之间的上部,该层顶部至地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叫          。

【答案】

(1)横波   纵波   纵波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壳   地幔   地核

(4)软流   岩石圈

【解析】

试题分析:

(1) 纵波速度快,可以在三种状态中穿过;横波速度慢,不能穿过液态。

(2) 地壳与地幔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地幔与地核的分界线为莫霍界面古登堡面,据此做出判断。

(3) M为莫霍界面,其上为地壳,G为古登堡界面,结合上题可知,MG之间为地幔,G以下为地核。

(4)岩浆存在于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软流层以上包含整个地壳及软流层上面的刚性盖层,由坚硬的岩石组成,称为岩石圈。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的结构。

32.读下面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9分)

(1)该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牡丹江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__。(2分)

(2)图中,A、B、C、D、E五点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E点的夜长是       小时。(2分)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                                  ,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是                             ,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              (方向)移动。(3分)

(4)该日,地球接近     (近日/远日)点,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慢)。(2分)

【答案】

(1)夏至日      昼长夜短  (2分)

(2)C、D,   20  (2分)

(3)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北半球  南  (3分)

(4)远日, 慢  (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图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牡丹江位于中国东北,故昼长夜短。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图示五点线速度最大的是赤道上的C、D两点;E点夜长昼短,图中经线间隔是30度,即相差2小时,图示E所在纬线昼长是4小时,所以其夜长是20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此时晨昏线与地轴间的倾角最大,整个北半球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4)近日点是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是7月初,速度慢;图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33.读某日某时日照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1)此时的节气是_______。

(2)A点的地方时是_______点,A点这天昼长大约为_______小时。

(3)图中所示三点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     点,此日后地球公转速度将变     (快、慢)。

【答案】

(1)冬至   23°26′S

(2)20  16

(3)C   快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34.读下图,图中的MP、MQ为部分晨昏线,阴影所在的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回答问题。(12分)


(1)此时,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此时的日期临近二分二至的________,而此时的北京时间是________,图中Q点地方时为________。(5分)

(2)此时上海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全球此时极昼的分布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1分)

(3)图中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此后至春分阶段,该交点移动的纬度范围是________。(2分)

(4)此时,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1)20°S、60°E   冬至  16点   6点(5分)

(2)夜长昼短、且夜渐短昼渐长。(2分)70S°及其以南地区都是极昼(1分)

(3)从70S°向极点移动(2分)

(4)从20°S向南向北递减,20°S的太阳高度为90°(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阴影所在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MP、MQ为部分晨昏线,可推断P所在经线为180°,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60°,则M所在经线为0时所在的经线,为120°W,因此可计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60°E。晨昏线与70°S相切,且70°S以南为极昼,所以太阳直射点在20°S上。此时临近冬至日。此时60°E为12点,则北京时间为16点。Q点位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点。

(2)由上题可知,此时太直射20°S,如果太阳直射点南移,则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如果太阳直射点北移,则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此时太阳直射南纬20°,则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此时太阳直射20°S,如果太阳直射点南移,则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先向极圈移动,再向极点移动如果太阳直射点北移,则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向极圈移动。

(4)此时太阳直射南纬20°,20°S的纬线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为90°,故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考点:本题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光照图的综合判读。


试题解析部分

1.B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队地球的影响。太阳内部能量来自于内部的核聚变,B正确。

 

2.C

【解析】根据题意,当如果M、P两点重合,且离北极点距离最大,c为东经120°,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或南回归线,北京可能是12h或者24h,A、B错误;M点的夜长为0时或者24时,C对;P点的昼长为0时或24时,D错,故答案选C。

 

3.C

【解析】当M、P两点相距最远时,M在北极点,P点在北极圈,两地距离最远,此时太阳直射在赤道上,北半球为春秋季,B错,C对。D错;地轴与晨昏线夹角最大时太阳直射在南北回归线上,A错,故答案选C。

 

4.A

【解析】根据图示曲线,结合太阳辐射的纬度和季节分布规律,可知A是全年的辐射量,夏半年比冬半年的辐射量要大,故B是夏半年,A是冬半年,故答案选A。

 

5.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太阳有适宜的温度的条件是: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和公转周期适中,还有大气层,具有保温和削弱作用,故答案选D。

 

6.A

【解析】地球上有生命物质存在条件既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又有自身条件。与太阳的距离适中,使地球有适宜的温度,A正确;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B、C错;地球公转周期与有液态水的存在没有因果关系,D错,故答案选A。

 

7.B

【解析】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也就是各自离当天太阳直射点所在纬度之差的差。根据图中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减去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大于零的时间长于小于零的时间,知道甲地纬度低于乙地;当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正中间的纬线时△H为0,当太阳直射点离其中一点的纬度最近时,△H绝对值最大,当太阳直射点在两地纬线外侧移动时△H不变。根据图中△H的变化,△H最小为0时,说明太阳直射点位于两地之间,甲、乙两地的纬度垮了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H最大值为40°且一段时间不变,说明直射点离甲地近并在其外侧移动,甲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甲、乙两地相差40°。△H最小值是-27,只有一个值,也就是直射点只能有最接近乙地的一天,不能移动到乙地外侧,这一天应该是直射回归线,乙地离该回归线的纬度比甲地近27°。由此可以推算出甲、乙两地的纬度值可能是10°S、30°N(或10°N、30°S)。故选B。

 

8.D

【解析】根据上题分析,依照上题结论甲地纬度10°S,乙地纬度30°N。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一年中有两次最大值90°;①时之后太阳直射两地正中的10°N并向南移,有段时间乙地昼长长于甲地;③时之后太阳直射10°N并向北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开始小于乙地;④时之后太阳直射点自北回归线开始南移,乙地昼长开始变短。故选D。

 

9.A

【解析】该优惠政策利于吸引北京游客到河南省旅游,有助于游客对旅游目的进行选择;而不会改变旅游资源的价值;旅游人数增多,游客的交通用时和用时都会提高;对旅游服务设施等级不会产生影响。故选A。

 

10.B

【解析】A选项中以人文景观为主;C、D选项以自然景观为主;而B选项中既有人文景观,也有自然景观。故选B。

 

11.A

【解析】立冬为11月7日,小雪为11月23日,所以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而此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黄山昼短夜长,6点以后日出;南极大陆的极昼范围扩大。故选A。

 

12.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目前我们能观测到的宇宙范围是140亿光年,故答案选C。

 

13.B

【解析】根据题意和地球运动的知识,外圆为晨昏圈,N为北极点,A点地理坐标为(66°34′N,0°),故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为(23°26′N,180°)或(23°26′S,0°),故答案选B。

 

14.A

【解析】太阳直射的地理坐标为(23°26′N,180°),故北京时间为6月22日8时,故答案选A。

 

15.B

【解析】根据题意可知日本探测船“地球”号海洋中钻探7000米,海洋地壳平均厚度约6千米,此次钻探可能到达莫霍面,故答案选B。

 

16.B

【解析】地壳是地球硬表面以下到莫霍面之间由各类岩石构成的壳层;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合称为岩石圈;地壳是岩石圈的一部分,答案选B。

 

17.A

【解析】根据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随着所通过物质的性质变化而变化,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气体,而横波只能通过固体的特点,在地壳较深处,纵波的传播速度突然下降,而横波消失,因此若发生海底地震,“地球”号探测船将受到纵波P的影响,只有上下颠簸,没有水平晃动。

 

18.A

【解析】根据图示,河流左岸右岛侵蚀,河流在南半球,故答案选A。

 

19.B

【解析】H=90°-纬度差(指所求点的地理纬度和太阳直射点的地理纬度的差值),从上题可知当地位于南半球,该角度为太阳直射20°S,即可算出答案,故选B。

 

20.C

【解析】太阳辐射能量巨大,只有小部分到达地球,A错。太阳能是一种清洁能源,但并不因为其清洁就是地球重要的能量,B错。太阳辐射是地球和生物最主要的能量来源,C对。太阳有大量核聚变材料,但不是成为地球能量来源的原因,D错。故答案选C。

 

21.D

【解析】核能是铀元素通过核反应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不是来自太阳能,故答案选D。

 

22.B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根据风向向右偏,可判断该地是北半球,A错;根据晨昏线,可判断该地昼长夜短,B错;河流从高纬流向低纬,没有凌汛,C错;热带雨林位于低纬度地区,D错,故答案选B。

 

23.D

【解析】根据上题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夏季,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此时自西向东流,为顺时针,D对;南部非洲为南半球热带草原气候,此时进入旱季草原一片枯黄, A错;塔里木河气温最高,冰川融水最多,为丰水期,B错;长江为丰水期,入海水量大,河口淡水注入多,盐度达到最小值,C错,故答案选D。

 

24.C

【解析】地球自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日23是56分4秒,A错;地球公转的周期是一个恒星年365日6小时9分10秒,B错;太阳黑子数与耀斑活动强度变化周期约为11年,C对;经一个昼夜交替的周期,地球在宇宙中绕地轴转过的角度为360度59分4秒,D错,故答案选C。

 

25.C

【解析】图中显示该日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于正常数值;沙尘暴天气主要发生在春季,该地此时(9月23日)为秋季,不可能发生沙尘暴,故排除选项A;月食出现在夜晚,对于太阳辐射没有影响,故排除选项B;磁暴是太阳活动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与太阳辐射能无关,故排除选项D;发生日食时,月球位于地球与太阳之间,阻挡了部分太阳光线,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能减少,故选项C正确,故答案选C。

 

26.D

【解析】该地在日出、日落所处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同,该地的海拔高度应该相同,所以他们对太阳辐射的影响应该相同,故排除选项A、B、C;由于该地日落大于日出,有可能是该地东侧有高大地形阻挡日出时的太阳辐射,而西部没有阻挡,使得日落时太阳辐射能多于日出,故选项D正确,故答案选D。

 

27.D

【解析】根据太阳直接辐射理想曲线变化可知,该地北京时间14时左右,太阳辐射能最强;而一天中地方时为12时时,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太阳辐射最强;所以该地应该位于120°E经线以西120°-(14-12)×15°=90°E附近,结合选项中四城市的位置可知,选项D正确,故答案选D。

 

28.D

【解析】六月份为米尔迪拉市的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米尔迪拉市位于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正北,故答案选D。

 

29.A

【解析】镜面与地面的夹角与正午太阳高度互余,即镜面与地面的夹角等于太阳直射点与该地的纬度差。故答案选A。

 

30.B

【解析】米尔迪拉市位于墨累河沿岸,属于草原气候,晴天多,光照强,水源充足,利于发电,且靠近东南部经济发达区,能源需求量大,故答案选B。

 

31.(1)横波   纵波   纵波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壳   地幔   地核

(4)软流   岩石圈

【解析】(1)在各种介质中,纵波速度均比横波速度快,从图中可以看出,F波速始终比E快,说明E是横波,F是纵波。

(2)在M界面向下,纵波和横波波速均明显加快,该界面称为莫霍界面;在G面上,纵波波速明显下降,横波完全消失,该界面称为古登堡面。

(3)莫霍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位于此面以上的部位为地壳,此面以下到古登堡面之间为地幔,古登堡面到地心处称为地核。

(4)一般认为,岩浆的发源地位于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该层顶部至地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叫岩石圈。

 

32.(1)夏至日      昼长夜短

(2)C、D,   20

(3)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北半球  南

(4)远日, 慢

【解析】(1)图示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是北半球的夏至日;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

(2)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的,图示五点线速度最大的是赤道上的C、D两点;E点夜长昼短,图中经线间隔是30度,即相差2小时,图示E所在纬线昼长是4小时,夜长是20小时。

(3)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到一年中最大值的范围是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白昼时间达一年中最长的范围是北半球;该日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4)近日点是1月初速度快,远日点是7月初速度慢;图示夏至日6月22日前后,接近远日点;公转速度较慢。

 

 

33.(1)冬至   23°26′S

(2)20  16

(3)C   快

【解析】(1)从此图中可以看出,此时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因此可以判断此时的节气为冬至日。

(2)图中AB线东西两侧昼夜状态不同,为晨昏线,且该线以东为夜半球,因此该线为昏线,其与赤道的交点地方时为18:00,因此A点地方时为18:00+2小时,即20点;A点位于昏线上,此时正值日落,即A点20点日落,因此其昼长为16小时。

(3)自转线速度随纬度增加而降低,三点中的C点位于赤道上,自转线速度最大;该日为北半球冬至日,即12月22日前后,此日后,地球在其公转轨道上的位置逐渐接近近日点,公转速度逐渐变快,直至1月初公转速度达到最快。

 

34.(1)20°S、60°E   冬至  16点   6点

(2)夜长昼短、且夜渐短昼渐长。 70S°及其以南地区都是极昼。

(3)从70S°向极点移动

(4)从20°S向南向北递减,20°S的太阳高度为90°。

【解析】(1)阴影所在经度范围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MP、MQ为部分晨昏线,可推断P所在经线为180°,图中每两条经线之间相差60°,则M所在经线为0时所在的经线,为120°W,因此可计算出地方时为12时的经线为60°E。晨昏线与70°S相切,且70°S以南为极昼,所以太阳直射点在20°S上。此时临近冬至日。此时60°E为12点,则北京时间为16点。Q点位赤道与晨线的交点,为6点。

(2)由上题可知,此时太直射20°S,如果太阳直射点南移,则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如果太阳直射点北移,则北半球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此时太阳直射南纬20°,则南纬70°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3)此时太阳直射20°S,如果太阳直射点南移,则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先向极圈移动,在向极点移动如果太阳直射点北移,则M点为晨线与昏线的交点向极圈移动。

(4)此时太阳直射南纬20°正午太阳高度为90°,故全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分布规律是从南纬20°向南北两侧逐渐递减。

答案

选择:

1_5 BCCAD   6_10 ABDAB   11_15 ACBAB

16_20 BAABC   21_25 DBDCC   26_30 DDDAB

 


31.

(1)横波   纵波   纵波

(2)莫霍界面   古登堡界面

(3)地壳   地幔   地核

(4)软流   岩石圈

32.(9分)

(1)夏至日      昼长夜短  (2分)

(2)C、D,   20  (2分)

(3)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北半球  南  (3分)

(4)远日, 慢  (2分)

33.

(1)冬至   23°26′S

(2)20  16

(3)C   快

34.

(1)20°S、60°E   冬至  16点   6点(5分)

(2)夜长昼短、且夜渐短昼渐长。(2分)70S°及其以南地区都是极昼(1分)

(3)从70S°向极点移动(2分)

 

(4)从20°S向南向北递减,20°S的太阳高度为90°(2分)


  本文标题: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13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13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湖北省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9月月考地理试题解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