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中国高铁具备“走出去”的基础是
A.政策 B.劳动力 C.技术 D.市场
[解释]高铁是新兴的运输方式,是科技发展下的交通变革。
2.合福高铁开通将产生的效益是
A.提高福建沿海港口的吞吐量 B.带动沿线旅游产业发展
C.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 D.促进西部大开发
[解释]图中合服高铁沿线通过武夷山、黄山著名的旅游区。
2015年3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图2示意福建自贸区局部图,据此完成3~4题。

3.与广东、天津自贸区相比,福建自贸区的区位优势是
A.区域经济发达 B.政策扶持
C.大量廉价劳动力 D.对台合作交流便利
[解释]与其他省区比,福建的独特优势是与台湾隔海相望。
- 随着自贸区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平潭片区最适宜开发的清洁能源是
[解释]平潭是海岛地区,风能丰富,水能缺乏。太阳能与潮汐能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商业发电。
图3是某年2~7月110°E~120°E平均降水量纬度——时间分布图。读图完成5~6题。

5.该年5~6月由旱急转涝的地区可能是
A.25°N一带 B.30°N一带 C.35°N一带 D.40°N一带
[解释]从图中看,5月少雨,6月多雨的纬度是30度附近。6月锋面雨带移到江淮地区,为梅雨季节。
6.影响图示区域降水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锋面 B.台风 C.冬季风 D.副极地低气压
[解释] 110°E~120°E是我国东部地区,锋面雨带2-7月从南往北移动。
出生人口性别比是指每出生l00个女孩所对应的男孩数,正常情况下保持在103—107
之间,我国已长时间偏离正常范围。图4示意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变化,读图完成7~8题。

7.我国城乡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差异
A.与教育程度有关 B.与自然环境有关 C.与人口政策无关 D.与经济水平无关
[解释]城市性别比低于乡村,是因为乡村地区重男轻女、养儿防老的观念。与教育、经济等有关。
8.我国人口性别比失衡对未来发展影响较小的是
A.城市化 B.就业 C.人口再生产 D. 国防
[解释]我国人口性别比大于107,未来男性人口比例大大多于女性。
近年来,百合花在我国的上海、北京、广州、台湾等花卉市场上十分畅销,云南是国内最大的供应地。福建北部的延平区自然条件十分适宜百合花的生长,正全力打造百合产业。根据材料完成9~10题。
9. 百合的生长习性可能是
A.喜高温 B.好潮湿 C.需强光 D.宜碱土
[解释]云南地处云贵高原,四季如春,无高温、阳光;福建北部的延平也不符合高温;两地属于南方酸性土壤。共同特征只有降水丰富。
10.与云南相比,延平区发展百合产业的优势区位因素是
A.气候 B.劳动力 C.市场距离 D.产业基础
[解释]云南昆明四季如春,有气候优势;全国最大的供应地,有产业基础;劳动力廉价;而福建靠近北上广台的消费市场。
图5中O点为极点,实线AB为某一纬线,虚线AC为晨昏线,两线相切于A点。读图完成11~12题。

11.C点的地方时可能是
A.2时 B.6时 C.10时 D.16时
[解释]切点A地方时为0或12点,C与A时差约4小时,C地方时
为0(24)加减4或12加减4,符合只有16时。
12.如果在某时段内0A距离不断缩短,且AC为晨线,该时段
①适合到北极地区进行科考[暖季7月]
②天山牧民在云杉林以下的牧场放牧[冬季1月]
③南极大陆终日斜阳[南极极昼12月]
④开普敦温和湿润[南半球冬季7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释]已知AC为晨线,假如图中AC右侧是昼,那么地球逆时针转,O是北极为极昼;假如AC右侧是夜,那么地球顺时针转,O是南极为极夜。所以太阳直射在北半球,为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本题条件“在某时段内0A距离不断缩短”推断切点纬度增大,直射点纬度减小,直射点向赤道移动,但与选项无关,所以这个条件是多余的。
37.(37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甲国位于印度洋主航道中心线附近。中国与该国围绕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达成一系列共识和合作计划,积极启动双边自贸谈判,重点推进港口建设和运营、临港工业园开发建设,以实现互利共赢。图ll示意海上丝绸之路(局部),图12示意甲国区域。

(1)判断中国古代商船从甲国返航的最佳季节,并说明理由。(8分)
(1)(8分)
夏季(2分)古代商船航行主要依靠风力与海流,夏季北印度洋盛行西南季风(2分),
北印度洋大洋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2分),商船可以顺风顺水航行,节省了航行的时
间(2分)。
(此题答到“盛行西南季风”、 “表层海水自西向东流”、“顺风顺水航行”三个关键
词即可得分。)
[解释]甲国就是斯里兰卡。古代航行主要依靠顺风顺水。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与洋流方向冬夏不同。
(2)甲国水能丰富但开发程度低,说明该国水能开发少的原因。(10分)
(2)(10分)
甲国气候特征为干湿季分明(2分),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水能开发不稳定(2分).
山区起伏较大,生态环境脆弱,不易开发(2分);经济落后,资金不足(2分):技术
水平差(2分)。
[解释]水能有利的条件包括:气候、地形、河流水文、经济水平、资金、技术、市场、环境等。水能开发少的原因应该从不利条件的角度分析,本题考查逆向思维能力。
2007年10月,在中国的援助下,在A地开始建设大型港口,它将成为印度洋主航道上的重要海港,进而成为中国远洋船只的理想中继点。
(3)指出A港获得开发的区位优势。(10分)
(3)(10分)
接近北印度洋主航道中心线,且大致位于主航线中点,地理(交通)位置优越;货物
运输量大;位于河口,地势平坦利于港口建设;河流为港口提供淡水;与铁路相连,
水陆联运便利;政策支持;中国提供资金与技术支持。
(答对l点得2分,言之有理,酌情给分)
[解释]港口条件:位置,港口的沿海地形、海岸、水深、河流、其他交通、资金、技术、政策等。
(4)依据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分析共建海上丝绸之路对中国产业向甲国转移的促进作用。(9分)
(4)(9分)
甲国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我国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3分);该国对基础设施的建
设需求大,为我国的产业提供了新的市场(3分);两国签订合作计划,提供优惠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降低内部交易成本(3分)。
(从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三个方面能合理表述即可得分)
[解释]根据题目提示“依据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从劳动力.市场、内部交易成本三个方面能合理表述。
- (15分)地理
图13示意某时段内我国西南地区灾情的变化,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图示时段内西南地区干旱灾害的变化特征。(6分)
(1)(6分)
受灾面积、成灾面积和绝收面积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略有差异(3分);
受灾面积除80年代外,其它年代呈增加趋势(1分);成灾面积除70年代外,其它年
代呈增加趋势(1分);70年代后 ,绝收面积持续上升(1分)。
[解释]本题6分,大部分会想到3种面积变化各2分。这样就漏掉“总体特征”的3分。注意,特征类回答不仅要总体,还要有局部。
(2)从气候角度分析西南地区干旱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御措施。(9分)
(2)原因:(4分)
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或:不同年份冬、夏季风进退时间、强度和影响范围不同,致
使降水量在年内和年际时、空分布差异(2分);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强,加剧了干旱
发生的速度和频次(2分)。
措施:(5分)
建立和完善干旱灾害的监测、分析和预报系统;新建或修葺储水工程,调节降水量的
季节分配不均的问题;修造跨流域调水工程,解决水资源地区分配不均的问题:植树
造林,改善生态环境,调节局部气候:在可能的情况下增加人工降水,遏制早情恶化: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节水意识。(每点l分,答出5点即可)
本文标题:福建省南平市2015年5月模拟考试地理详解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57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