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质量检测3答案及解析

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质量检测3答案及解析

时间:2015-05-13 12:5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3·安徽六校测试)下图为某国家经济发展时期与其人口数变迁的统计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曲线所代表的意义,正确的是(  )
A.①是人口数变化;②是死亡率    
B.①是人口数变化;②是出生率
C.①是出生率;②是死亡率    
D.②是死亡率;③是自然增长率
解析:此题由学生已知的人口增长知识加以迁移,加上了人口数变化曲线,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此题只要抓住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的时间变化特征便可确定③为死亡率,在工业前期开始下降,②为出生率,在过渡期开始下降,到工业后期达到较低的水平。
答案:B
2.关于此统计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工业前期的出生率与死亡率低于工业后期
B.过渡期时,死亡率高于出生率
C.过渡期时,自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
D.工业期时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数量也开始下降
解析:工业前期出生率和死亡率均高于工业后期,故A错;过渡期,由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导致人口增长迅速,即自然增长率达到最大值,故B错,C正确;工业期时,出生率下降,但自然增长率仍为正值,所以人口数量仍然在增长,D错。
答案:C
(2013·汕头质量测评(一))某干旱、半干旱地区人口持续增长。下图示意该地区25人/km2等人口密度线的变化。据此回答3~4题。

3.对该地区人口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西北多东南少       B.南多北少
C.东北多西南少       D.均匀分布
解析:该地区人口持续增长,说明该地的人口密度在不断增大,该地人口密度等值线向东南方向移动,说明该地区的西北部人口密度较大,即西北人口多、东南人口少。
答案:A
4.若A地人口密度高于周边地区,其原因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水源充足      B.资源开发 
C.交通便利      D.地势高峻
解析:A地位于该地的东南部,人口密度应较小,但该地人口密度却偏大,可能是由于该地水源充足、交通便利,也可能是由于该地资源的开发吸引了大量人口迁至该地;地势高峻不利于人口居住,人口密度应偏小。
答案:D
读“西安市人口资料图”,回答5~6题。

5.西安市人口增长特点有(  )
A.1955~1970年情况类似于目前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人口增长阶段
B.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低到较低水平,人口增长缓慢
C.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呈负相关的关系
D.人口自然增长特点的变化是经济发展自然演变的结果
解析:1955~1970年西安市自然增长率较高,类似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处的传统型人口增长阶段;目前人口自然增长率已降低到较低水平,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绝对增长依然很快;一般自然增长率和人口数量增长速度呈正相关的关系;西安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0世纪70年代迅速下降是实施计划生育的结果。
答案:A
6.下列措施对缓解西安目前面临的人口问题有效可行的是(  )
A.大力倡导适龄妇女生育
B.鼓励居民外迁他省
C.推迟退休年龄
D.构建完善的抚养体系
解析:目前西安人口年龄结构中老人比例已超过8%,人口结构已从成年型过渡到老年型,面临日趋严重的老龄化问题。我国人口基数太大,抑制生育将是一项长期人口政策;西安人口以迁入为主,并且迁入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对老龄化有缓解作用;推迟退休年龄只是降低社会养老负担,并不能抑制老龄化。
答案:D
(2013·浙江温州十校联考)图2为我国东部某城镇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图1为城市水循环系统模式图。读图,回答7~8题。

7.假设图中功能区布局合理,则图中甲、乙、丙、丁四个功能区分别是
(  )
A.住宅区、商业区、工业区、绿地
B.住宅区、工业区、商业区、绿地
C.商业区、住宅区、工业区、绿地
D.住宅区、商业区、绿地、工业区
解析:阅读图示可知,乙是该城市分布最广的土地利用方式,可知乙对应住宅区。故C为正确选项。
答案:C
8.城市化过程影响着地理环境,在城市水循环系统中,最不活跃的环节是
(  )
A.降水       B.给水 
C.污水       D.浸透
解析: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水泥建筑增多,硬化路面增多,降雨发生时,雨水难以下渗。渗透是城市水循环系统中最不活跃的环节,故D为正确选项。
答案:D
(2013·漳州一中期末)下图为福建省中北部山区管前镇区域图,20世纪60年代起在该镇及一些村落逐步形成有规律的赶集日。读图回答9~10题。

9.与其周围村落相比,绿柳村成为集市点的原因是(  )
①交通通达度好 ②地理位置较优越 ③该村等级更高,服务种类更多 ④基础设施完善 ⑤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⑤
解析:与其周围村落相比,绿柳村位于区域村落的中心位置和地方交通干道交会处,交通相对便捷,服务范围广。
答案:A
10.20世纪90年代前,公历每月逢3、8在马坪村赶集;到90年代以后,逐步被西溪口村替代。20世纪90年代前后变化的原因最不可能的是(  )
A.马坪村的消费能力下降
B.政策的影响
C.西溪口村人口消费的等级更高
D.西溪口村的交通更便捷
解析:都是村一级的行政单位,消费等级应该相等。
答案:C
11.(2013·浙江五校联考)德国的弗赖堡市因推行先进的环保政策而著称,下图是弗赖堡市的中心商业区和老市区及其周边交通网。关于图中交通设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为限制车辆入市区,在老市区边缘设置一般停车场
B.为增加公交车的机动性,连接市内电车线路与城市间铁路
C.为方便市民出入,电车车站的密度与人口分布密度呈正相关关系
D.为方便市民到郊外绿地、农庄度假娱乐,开辟自驾车停车换乘站点,在指定区域换乘巴士或火车
解析:老市区位于市区东部边缘地带,车流量大,可以设置停车场,限制车辆进入市区;连接市内电车线路与城市间铁路,可扩大电车活动区域,增加公交车的机动性、通达性;电车车站密度与人口密度一致,有利于人口出行;停车换车场设立并非在于方便市民到郊外绿地、农庄度假娱乐,开辟自驾车停车换乘。由上分析可知,D为符合题意的选项。
答案:D
(2013·山西省山大附中高三月考)图甲和图乙为研究性学习小组观察记录的我国某城市相关资料。读图,回答12~13题。

12.由图甲分析,解决该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  )
①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 ②积极推广使用电动汽车 ③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 ④所有车实行单双号出行 ⑤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
解析: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必须要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①对。积极推广电动汽车,并不能减少汽车数量,不能缓解交通拥堵问题,②错。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数量,可以减缓交通拥堵问题,③对。一些急救车辆、公安、消防车不能实行单双号限行,④错。读图,交通拥堵最严重的时段是8∶00或18∶00,即上下班高峰时段,错开上下班高峰,也能减缓交通拥堵,⑤对。所以选项D对。A、B、C错。
答案:D
13.若该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结合图甲、图乙判断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可能在(  )
A.0~4时         B.6~9时
C.10~15时      D.15~19时
解析: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是汽车尾气排放多,空气对流最弱的时候,读图甲可知,上下班高峰时,交通拥堵,尾气排放最多,读图乙可知,0点~9点时段气温最低,空气对流最弱,但是0~4时,尾气排放少,A错。而6~8时正是上班高峰,拥堵导致尾气排放多,B对。10~15时,气温高,空气对流强,污染气体易扩散,污染不是最严重,C错。15~19时,空气对流比早晨要强,污染相对较少,D错。
答案:B
(2013·百校联盟卷)在我国城乡转型进程中,农村由于人口非农业化带来“人走屋空”,新建住房向外围扩展,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原宅基地废弃、闲置,形成空心化现象。读“城乡接合部典型空心化村庄发展演化模式图”。回答14~15题。

注:居人宅基地变化率主要反映的是有人居住的宅基地的变化情况,正值表示有人居住的宅基地面积增大,负值表示有人居住的宅基地面积减小。
14.图中a、b、c三条居人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分别表示的(  )
A.全村、村中心、村周边       B.全村、村周边、村中心
C.村周边、全村、村中心       D.村中心、全村、村周边
解析:村中心的居人宅基地变化率与村周边的居人宅基地变化率之和等于全村的居人宅基地变化率,由此即可判断曲线a表示全村的居人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农村发展的初期,由于人口少,聚落规模小,村中心的居人宅基地面积增大,因此曲线b表示村中心的居人宅基地变化率曲线;则曲线c表示村周边的居人宅基地变化率曲线。
答案:A
15.下列关于图示信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M点时,村中心居人宅基地面积减少趋势开始逆转
B.N点时,村中心和村周边居人宅基地的变化趋势相同
C.P点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D.R点时,全村宅基地的废弃和闲置最为严重
解析:P点时,全村居人宅基地变化率即将由正转负,此时全村人口数量达到最大值。
答案:C
二、综合题(40分)
16.(20分)(2013·湖北八校联考)读“北京市常住人口调查数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与2000年相比,2005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原因有________。
①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②北京市人口死亡率大幅下降 ③外来人口大量迁入 ④北京市人口出生率大幅增长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性别比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平均每100个女性所对应的男性人口数量。北京市的人口性别比是________。
(3)北京市的劳动力是否短缺?为什么?
(4)从北京市常住人口年龄比例构成上看,北京市现在面临着哪两方面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你有什么良策?
解析:本题考查人口增长的原因、人口性别比的计算、人口问题和解决措施等,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北京市经济发达,生活条件较好,且由于人们生育观念的改变,人口自然增长率不会太高,人口死亡率也不可能大幅度下降,所以北京常住人口有较大幅度增长主要是由于外来人口大量迁入。第(2)问,根据人口性别比的概念,用材料中的调查数据计算即可。第(3)问,15~6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9%,说明劳动力充足。第(4)问,北京市15~64岁人口比例大,所以就业压力大,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65岁及以上的人口比例大,老龄化严重,养老负担重,应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
答案:(1)C (2)102(或103)
(3)否。15~64岁的人口比例达到79%,劳动力充足。
(4)就业压力大;人口老龄化。对策: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增加就业机会;建立健全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建立养老院,关心老年人等。(回答合理即可)
17.(20分)(2013·江西师大附中、临川一中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两图为某大城市1949~2002年发展统计图。

材料二 下图为该大城市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比较图。

(1)据材料一描述该大城市的发展特征。
(2)据材料一中的右图,说明该大城市发展对郊区农业的影响。
(3)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该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解析:第(1)问,发展特征应结合非农业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比重以及建成区面积进行分析。第(2)问,城市发展促进郊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面积减小。第(3)问,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的状况,其解决措施应从增大下渗量、增强地表径流的排泄能力两方面分析。
答案:(1)非农业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比重变大;建成区(城市用地)面积增大。
(2)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蔬菜、花卉种植;耕地面积减小,农业用地紧张。
(3)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小,地表径流量较大,易形成城市内涝。措施: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大雨水的下渗量。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
 

  本文标题: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质量检测3答案及解析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6553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6553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质量检测3答案及解析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15与名师对话地理课时作业--质量检测3答案及解析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