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古诗词中的气象学--漫谈地方性气候

古诗词中的气象学--漫谈地方性气候

时间:2014-07-06 16:51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一年中某一个特定的时期总是出现某种天气特征,成为一种地方性的气候。最熟知的例子就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了。梅雨时节,阴雨连绵,连日不断,因此时正值梅子成熟,所以称为“梅雨”。许多诗词都有涉及到梅雨,如宋代赵师秀《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夏天的某一个夜晚,约客久等不至,窗外是连绵的细雨,青蛙呱噪声不时从青草池塘处传来,作者在百般聊赖之中,唯有“闲敲棋子落灯花”。“家家雨”极言梅雨时节雨水之多。
  梅雨天气是长江中下游地区所特有的,但它的出现却不是一种孤立现象,是和大范围的雨带南北位移息息相关的,梅雨天气就是因为雨带停滞在这一地段所致。这条雨带又是怎样产生的呢?每年从春季开始,暖湿空气势力逐渐加强,从海上进入大陆以后,就与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由于从海洋上源源而来的暖湿空气含有大量水汽,形成了一条长条形的雨带。如果冷空气势力比较强,雨带就向南压;如果暖空气势力比较强,雨带则向北抬。但初夏时期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冷暖空气旗鼓相当,这两股不同的势力就在这个地区对峙,互相胶着,展开一场较为持久的“拉锯战”,因而就形成了一条稳定的降雨带,造成了这种绵绵的阴雨天气,横贯在长江中下游地区。这就是江南地区初夏季节梅雨形成的原因。
  持续连绵的阴雨、温高湿大,经常出现衣物发霉现象,是梅雨季节的主要特征。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我在南京求学时,每当梅雨季节,所用毛巾如果晾晒不佳,十天半月之后便如米汤泡过一般,甚至搓洗之下会呈“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状。梅雨时节在长江中下游生活过的人,一定与我有切身感受。
  梅雨季节,细雨绵绵,连月不开,淅淅沥沥,在心头漫溢,唤起不少文人墨客的愁思。贺铸《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华年谁与度?月台花榭,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这首词通过对暮春景色的描写,虚写相思之情,实抒郁郁不得志的“闲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叠写三句,极言愁绪之多之广之长,兼兴中有比,韵味悠长,为传诵一时的名句,贺铸也因此获“贺梅子”的雅称。
  一般而言,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长约20~30天。“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但天有不测风云,老天爷并不总是按规律出牌的,梅雨有时早有时迟,有时长有时短,甚至个别年份还会出现“空梅”。
  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时,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比较频繁,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时会“乍暖还寒”的感觉,也就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40~50天,个别年份长达2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等强对流天气。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本文标题:古诗词中的气象学--漫谈地方性气候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5893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58934.html
顶一下
(3)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古诗词中的气象学--漫谈地方性气候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古诗词中的气象学--漫谈地方性气候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