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淤地坝

淤地坝

时间:2012-10-14 10:3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淤地坝是指在水土流失地区各级沟道中,以拦泥淤地为目的而修建的坝工建筑物,其拦泥淤成的地叫坝地。在流域沟道中,用于淤地生产的坝叫淤地坝或生产坝。
      1. 栏泥保土,减少入黄泥沙
      2. 淤地造田,提高粮食产量
      3. 防洪减灾,保护下游安全
      4. 合理利用水资源,解决人畜用水
      5. 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退耕还林还草和农村经济发展
  水利部2003年颁发的《水土保持治沟骨干工程技术规范》(SL289—2003) 规定:骨干坝单坝控制流域面积,在侵蚀模数大于15000t/(km2·a)的剧烈侵蚀区一般为3km2,在侵蚀模数为8000~15000(km2·a)的极强度侵蚀区一般为3~5km2,在侵蚀模数为5000~8000(km2·a)的强度侵蚀区一般为3~8km2;骨干坝的工程规模,多数库容为
50×104~100×104m3,少数库容为100×104~300×104m3,个别库容为300×104m3~500×104m3。
      淤地坝的发展:二十世纪50年代的试验示范,60年代的推广普及,70年代的发展建设和80年代以来以治沟骨干工程为骨架、完善提高的坝系建设阶段。据调查统计,经过50多年的建设,黄土高原地区现有淤地坝11万余座,淤成坝地450多万亩,可拦蓄泥沙210亿m3。主要分布在陕西(36816座)、山西(37820座)、甘肃(6630座)、内蒙(17819座)、宁夏(4936座)、青海(3877座)、河南(4147座)等七省(区),其中陕、晋、蒙三省区共有淤地坝9万余座,占总数的82.5%。
  淤地坝适合黄土地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水土流失的特征,在黄土高原有广阔的发展前景。随着淤地坝建设的发展,逐步在各级沟道空间上构成了群体集合坝系,具有一系列的特殊功能,其中以蓄水、防洪、灌溉、拦泥、淤地和生产最为显著。其沟道农业经济的主要支撑作用主要表现在: 一是可改良土壤。淤地坝之所以受人民群众的喜爱,主要是坝地的质量远优于坡耕地和梯田,具有较高的自然生产能力。坝地主要是由山坡表土随坡面径流汇入沟道淤积而成,水分条件较好,抗旱能力强。同时,大量的牲畜粪便、枯枝落叶以及有机肥料流入坝内,使坝地非常肥沃,成为高产稳产基本农田。一般坝地的土壤养分较坡耕地高3 %~8 % ,新淤坝地高于坡耕地28 %~36 % ,坝地土壤含水量高于坡耕地土壤含水量的86 %。二是可增加耕地面积。淤地坝将泥沙就地拦蓄,使荒沟变成良田,增加了耕地面积,许多沟道实现了川台化,水沙资源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本文标题:淤地坝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57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57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淤地坝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淤地坝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