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赣州福寿沟详细资料介绍(2)

赣州福寿沟详细资料介绍(2)

时间:2012-08-16 11:13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运转  福寿沟综合集成了城市污水排放、雨水疏导、河湖调剂、池沼串联、空气湿度调节等功能,甚至形成了池塘养鱼、淤泥作为有机肥料用来种菜的生态环保循环链。整个排水网络“纵横纡折,或伏或见”。福寿沟运转奏效,经年不坏,有赖于定期清淤疏浚。宋治干是为赣州市政服务过32年的退休工人,多年维护着这一地下脉络的清洁畅通。据他介绍,虽然福寿沟名字很好听,但疏浚工作也是十分艰苦的。他第一次进沟时,差点被恶臭熏倒。历史上经元、明、清三代,福寿沟因年久失修,倒塌淤塞严重,清同治年间和上世纪初期都进行过较大规模的修复。上世纪50年代,经过修复的福寿沟再次恢复了排水功能。
  抗洪案例  2010年6月21日,赣州市部分地区降水近百毫米,市区却没有出现明显内涝,甚至“没有一辆汽车泡水”。此时,离赣州不远的广州、南宁、南昌等诸多城市却惨遭水浸,有的还被市民冠上“东方威尼斯”的绰号。一时间,效率低下、吞吐不灵的城市排水系统成了众矢之的。这一切的不同,都源于赣州市至今发挥作用的,以宋代福寿沟为代表的城市排水系统。   包括广东省一位城管局局长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都承认,城市排水系统做得最好的是江西赣州。不过,他略显不服气地强调,“这个系统也是古人留下的”。   至今,全长12.6公里的福寿沟仍承载着赣州近10万旧城区居民的排污功能。有专家评价,以现在集水区域人口的雨水和污水处理量,即使再增加三四倍流量都可以应付,也不会发生内涝,“古人的前瞻性真令人赞叹”。编辑本段破坏  不过,古人的前瞻性往往赶不上后人的破坏性。   相对而言,深埋地下的福寿沟是保存完好的,现存约1公里的“寿沟”从姚衙前一直延伸到涌金门。雨水伴着污水从城楼下的排水口喷薄而出,同时带着福寿沟里特有的气味。站在船上才会发现,在排水口有一扇铁质的圆形水窗,这是替换了旧时的木质水窗。   问题是,如果江水水位超过排水口,水窗紧闭,江水是进不了城,可城内的积水又从何处排出呢?   据万幼楠介绍,按照刘彝当初的设计理念,福寿沟仅是整个赣州排水防洪体系中的一环。修建于宋代的坚固城墙是最好的防洪堤坝,还有城内的数百口水塘。刘彝曾差人将福寿沟与城内的水塘连通起来,以发挥重要的调蓄作用。   “就像长江流域有鄱阳湖、太湖、巢湖,这些湖也都起了类似的作用。”万幼楠说,水塘增加了城市暴雨时的雨水调节容量,以此减少街道淹没的面积和时间。   然而,让古人想不到的是后人竟会填塘建房。“这几十年,我们天天呼吁保护水塘,可建国初哪里管这些东西啊?”赣州市一位文保专家说,“现在人更直接,都钻进钱眼里了,城里有地方还不开发卖房子?” 北京大学地理系教授冯长春是最早意识到赣州水塘重要意义的人之一。1984年,在详细考察了赣州的水塘之后,他发表了一篇论文,题为《试论水塘在城市建设中的作用及利用途径——以赣州市为例》。当时,赣州城的水塘面积约0.6平方公里,占整个城市用地的4.3%。冯长春从赣州园艺场得到的资料显示,1958年该单位拥有400多亩水塘,到1981年初仅剩130余亩。市区其他几个公社所管理的水塘有很多被填平。一旦破坏了原有的排水系统,在城市排水上出现困境几乎是立竿见影的。冯长春了解到,靠近厚德路附近的水塘填掉后,盖起一幢五层住宅楼,致使周围地区排水无出路,附近的土坯房屋被水浸泡后倒塌。填掉赣江餐厅后面的水塘后,下大雨时,餐厅厨房内积水一尺多深,根本无法正常营业。在当年的那篇论文里,冯长春建议,今后应该坚决停止向水塘“进军”。同时,他建议将水塘与护城河连成水系。在冯长春看来,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远大于填塘建房。26年过去了,在听说“水塘只剩下两口,护城河早已被填平”之后,冯长春仍然觉得非常惋惜。当年北大师生历经数月为赣州作了一份规划,希望新城在外围发展,最终未被采纳。“城市没有水就失去了灵动和活力。”冯长春认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水塘被填平后,连接着它们的福寿沟也已经死了。现在,后来者只能通过荷包塘、蕻菜塘、清水塘这些残留的地名,去遥想当年那座被水环抱的江城了。编辑本段反思城市排水系统  据气象预报称,最近台风暴雨或夹击南方,一些南方城市,特别是沿海城市,又将再一次面临“水漫金山”的考验。“东方威尼斯”的调侃,实际上是对城市排水系统的巨大嘲讽。每次暴雨降临,总要吞噬一些无辜的生命以及百姓的财产。也正是在暴雨中,城市排水系统的各种问题才凸显出来。 在反思城市排水系统时,江西赣州古人留下来的排水系统——福寿沟,引发关注。这一古人留下来的排水系统,让三面环水的赣州免遭城市内涝,甚至避过了1998年的大洪灾。(7月14日《中国青年报》)笔者身为赣州人,和城里的百姓一样,为“福寿沟”的保驾护航表示感谢、感到骄傲。而实际上,福寿沟是古人建设的工程,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巨大作用,也曾有专家考察过。但遗憾的是,尽管城市内涝频频出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屡遭威胁,却很少见现代版“福寿沟”出现。相关部门总是喜欢用“N年一遇”来形容灾难的突如其来,孰不知,无论多少年一遇,总归还是出现过。如果这样的灾难之前出现过,政府部门还不吸取教训,直到内涝发生,才拿排水系统有缺陷来说事,就难免有些失职了。而且历来城市内涝灾害发生后,无论产生的损害是大是小,也少有相关责任人因此受到惩处。市政工程的功能在于使得市民生活得更美好、更安全。可是纵观当前的城市化建设,不少城市更多注重的是外表的光鲜亮丽,街景的五彩缤纷和楼宇的鳞次栉比,偏偏忽视了“内在肌理”——维系一座城市的排水系统却可能非常落后,以至于每一次暴雨来临,光鲜亮丽的城市外衣,总是难免要泡在内涝积蓄的污水里。 排水设施等基础建设若不能及时升级更新,则城市外表越是光鲜亮丽,暴雨所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每次城市内涝过后,重新建设的费用恐怕要比修一条“福寿沟”多得多。为何只有城市内涝成灾,危及市民安全的时候才想到古人留下的“福寿沟”?这或许跟城市化进程中的浮躁情绪有关。不少城市只热衷于在表面上做文章,这也是为什么城市拆拆建建、难有文化积淀的原因之一。城市的坐标越来越宏伟,城市景观越来越时髦,但维系着一座城市会否被淹的排水系统,却可能异常脆弱。如今又不少城市还大喊“建设国际大都市”的口号,如果经不起一场暴雨考验,则国际化大都市也只能是昙花一现。希望在历经内涝危害之后,相关部门在追求外表光鲜的同时,也想想一座城市的百年根基,为城市建一个“福寿沟”式民生设施,不仅功在当代,而且能造福后人。


  本文标题:赣州福寿沟详细资料介绍(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128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128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1)
100%
-------
欢迎你对赣州福寿沟详细资料介绍(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赣州福寿沟详细资料介绍(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