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

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

时间:2016-10-08 08:4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生态建设任重道远,恢复植被已成共识,然而更重要的是植被与环境的保护,保护不力,“建设”成果难免付诸东流。而保护植被又涉及农牧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单纯的大面积植被保护常不容易实施,因此,保护必须与发展经济结合起来……

  每年春季都是全国人民植树造林的高峰期,是绿化祖国美化环境的关键时期。多年来我国取得了人工造林面积世界第一的美誉。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我国人工造林对改造自然、改善生态环境发挥了巨大作用,在防沙治沙方面的成就也是举世瞩目的。在改造宏观生态环境方面,造林无疑是最有效的措施。若是全国都能覆盖上森林该有多好啊。

  然而,就现在的生态条件而言,上述的理想是不可能实现的,在自然界由于降水等条件的不同,出现了森林带、草原带和荒漠带,以及其间的过渡性植被带。在北方,森林带降水大致在700~800mm以上,在这些地区可形成较高的森林覆盖率和价值高的乔木植被;在草原带降水在250~400(450)mm,植物以多年生耐旱草本植物为主体,兼有部分灌木,局部水分条件较好的地段才能形成森林,想要形成大面积森林是不可能的,既使形成了也是不能持久的,主要是水分条件难以为继。而在降水200mm以下地区,天然植被只是些低矮、稀疏、极耐干旱的灌木、小灌木,甚至是赤地千里的不毛之地,这就是荒漠带。森林只能在有水源补充的特殊地段或有灌溉条件的土地上出现,故不可能形成大面积林地。通过整地、选择耐旱树种、控制适宜密度及其它措施可以扩大造林面积,但这是有难度的。不考虑客观条件,仅凭主观愿望和热情,其结果只能是不断地“交学费”。多年实践表明,一般条件下,降水300mm只能形成草地及营造灌木。若营造乔木林,如在宁夏盐池县大部分地区就是不能郁闭或形成老头林;在降水不足200mm的沙坡头流动沙丘上,设置草方格后营造耐旱灌木,仍要注意密度问题,否则在经过一段繁荣期后,植被就会走向衰败,越是植物多的地方越死得多;在降水400mm左右的榆林地区,在实现大面积植被建设以后,原来丰富的水资源已发生巨大变化,地下水位已下降3m以上,昔日沙丘间的众多海子(湖泊)基本全部消失,原来随处遇到的小河均已干涸,地头马槽井已成为历史。西北地区许多旗县林业部门总结几十年造林经验后得出“应以灌木造林为主”的结论。

  理论和实践都提醒我们,有必要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前提下,研究和讨论林业的科学发展问题,把林业建设置于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和先进技术支撑的平台上。正确制订发展目标,明确不同地区林业的功能,制定科学的经营措施,严格保持,认真管理,完善政策,保证经费。半个世纪的研究与实践,无数的成功与失败,解决林业科学发展问题的时机早已成熟。
  本文标题: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288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288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漫谈造林与生态建设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