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三门峡水利枢纽

三门峡水利枢纽

时间:2014-08-12 21:2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门峡位于中条山和崤山之间,是黄河中游下段著名的峡谷。三门峡水库的北面是山西省平陆县,水库南面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旧时黄河河床中有岩石岛,将黄河水分成三股息流由西向东,北面一股处为“人门”,中间一股处为“神门”,南面一段处为“鬼门”,故此峡称为三门峡。三门峡以西是渭河、洛河水的汇合处,两水汇合后再向东流到风陵渡入黄河,所以黄河入河南省后水流急、流量大,在旧社会经常泛滥成灾。为根治黄河水害,1957年开始在三门峡修堤筑坝,1960年建成著名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水坝高353米,库容162立方米。由于泥沙冲积及修建中的问题,1965年又逐步对工程进行改建,使其能正常发挥效益。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是发电、灌溉、防洪综合工程,它为河南、河北、山西三省提供了丰富的电力,为河南提供了灌溉的水源,对河南、山东的防洪起了重大作用。

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的三门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以防洪为 主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控制流域面积68.84万平方公里,占流域总面积的91.5%,控制黄河来水量的89%和来沙量的98%。工程始建于1957年,1960年基本建成,主坝为混凝土重力坝,量大坝高106米,长713.2米,枢纽总装机容量40万千瓦,为国家大型水电企业。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工程的建设,曾多次来此视察。1999年6月19日,江总书记来到黄河,亲临三门峡枢纽工程视察。三门峡枢纽工程建成后,经过几代治黄儿女长期不懈的探索改建,摸索出“蓄清排浑”的独特运用方式,创下了汛期浑水发电达到国家先进水平的试验成果,在水利水电运用开发、攻克黄河泥沙难关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1996年5月,企业改制为公司,强化管理,科学运营,充分发挥优势,以水电为依托并利用当地的矿产等资源,先后建成了年产5000吨铁合金及年产13000吨电解铝的金属冶炼企业。该公司拥有一支高素质、高技术的科技人才队伍和大型工程施工机械设备,并选派技术力量技援小浪底、万家寨等水利工程施工建设。1996年建成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的三星级涉外宾馆,以一流的服务受到海内外宾客的好评。

三门峡有着许多古老而动人的传说,相传大禹治水开凿的“人门”、“鬼门”、“神门”,已于大坝溶为一体,矗立在大坝下游的中流砥柱、张公岛、梳妆台及黄河古栈道等历史遗迹都充满着神奇色彩。值汛期泄洪之际,只看黄河水怒吼咆哮,气势磅礴,犹如千军万马一泄千里;当水库蓄水发电时节,又见湖光山水一色,碧波万倾。三门峡水利枢纽建成至今已发挥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黄河岁岁安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三门峡水利枢纽已成为旅游胜地,寻古抚今,使人留涟忘返,黄河三门峡水利枢纽这颗明珠正绽放出她更加璀灿夺目的光芒。

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57年4月13日,是建国后在黄河上兴建的第一座大型水利工程。此段黄河长120公里,穿过“人门”、“神门”、“鬼门”三道险峻峡谷奔腾而来,蓄水期碧水连天,泄洪期怒涛翻卷,形成难得一见的壮丽景观。“万里黄河第一坝”还穿起了畅游黄河、访古知典、纵情山水等众多精彩的旅游线路,成为探访华夏文明足迹、饱览母亲河风情的旅游热点。

黄河从潼关附近折向东流,进入豫西峡谷。三门峡就在豫西峡谷中间,是黄河最险峻的峡谷河道之一。1957年,万里黄河第一坝——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竣工,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三门峡市在陕州古城上崛起。在上个世纪50年代的中国,三门峡水利工程像本世纪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一样,大名鼎鼎,兴奋中国。谁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那曾经被一代人冀望“黄河清”的三门峡大坝,既是中国几千年治河史的丰碑,又是后人反思、借鉴的明镜。

新中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黄河是一条让人爱恨交织的大河,历史上,黄河以“善淤、善决、善徙”著称。黄河水患频繁,尤以下游的决口泛滥最为严重。
清道光23年(1843年),黄河爆发“千年一遇”的特大洪水,据当时宫廷奏文不完全统计,豫、皖两省约有40余州县受灾,受灾面积4万平方公里;1933年,大堤沿线54处出险,淹及当时的河南、山东、河北、江苏4省30县,273万人受灾,死亡12700人。曹县、巨野、定陶、单县惨遭淹没;1935年,大堤又于山东决口,苏、鲁二省27县受灾,淹没田地1.2万平方公里,受难灾民达341万人。
这近200年中的三次特大洪灾仅仅是沉重的黄河灾难史中一个小小片断。从西汉到清代的2008年间,共有316年发生了黄河洪灾,而从清道光21年至民国27年的98年当中,有洪灾的就有64年。
人们自古以来一直设法使黄河长治久安。上古时代,人类傍水而居,最早使用堤防作为“障洪法”,而后到传说中的大禹“疏导”治水,再到明代潘季驯的“束水攻沙”,人们不断在失败中总结经验摸索规律,但直到近代,治河思想大都着眼于被动防御洪灾的范畴,主要措施是依靠堤防排泄入海,治理活动多限于下游。
治水“治黄”是中国历代明君的大业绩。同样,新中国建立以后,“治黄”也是首要大事。1952年10月,毛主席亲自视察黄河,说了一句让几代人铭记在心的话:“一定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紧接着,前苏联慷慨伸出友谊之手——156项重点援建项目出台,黄河流域规划列在其中,而三门峡是唯一的一个水利工程。1955年,原列宁格勒设计院拿出设计方案,提出了“蓄水拦沙”的整体思路,要在黄河干流建造46个水坝,三门峡大坝是其中之一。
  本文标题:三门峡水利枢纽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24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24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三门峡水利枢纽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三门峡水利枢纽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