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环境保护”的内容分析(2)

“环境保护”的内容分析(2)

时间:2014-07-18 11:0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认识我国不同区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对其他区域的影响;了解生态环境问题形成的一般过程,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维护与保持生态平衡,促进它的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是关系到人类前途和命运的重大问题。自然生态系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的各种因素之间是互相协调的,如果从外部加进或减少其中某一重要环节,使物质和能量的输入与输出发生改变或超出它本身的自动调解能力就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破坏而引起生态环境问题。20世纪以来,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强度影响环境,损坏和改变自然生态环境,使全球生命支持系统的持续性受到严重的威胁。这主要体现在人们在开发自然资源的同时,采取短视行为,忽视了生态环境的支持能力。一方面对有限的自然资源进行掠夺性开发,另一方面又将生产过程中的副产品大量排放到自然环境中,使许多原本健康和一些本来就十分脆弱的生态系统急剧退化和受损,其中包括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森林面积减少、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等等一系列生态灾难。对于这一部分,学习目标要求了解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其中人为方面的原因是重要的方面。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由于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或进行大规模工程建设等引发的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或自然资源枯竭等环境问题。在我国比较突出的有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等。(1)水土流失问题是我国生态环境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它对于环境的危害十分严重。水土流失直接的后果是破坏土地资源,使耕地的表土流失,带走大量的营养物质,降低土地肥力,最终导致土地生产力的下降。(2)土地荒漠化主要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和某些湿润地区,由于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造成的土地退化,使其生物和经济生产潜力减少,甚至丧失。(3)森林资源匮乏,草场退化。我国的森林资源还存在乱砍滥伐的问题。长期以来,对草原的粗放经营,不合理开垦,过度放牧,破坏草原的生态平衡,使草原不断退化。(4)生物多样性的减少。由于森林砍伐、草原退化、环境污染、自然灾害、过度捕捞捕猎,使我国大量的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生境逐渐缩小,种群数量不断减少。我国生物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生态环境问题有自然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人为原因。巨大的人口数量的压力和不合理的开发活动是当今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生态保护的目标就是要维持健康的生态系统,达到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利用。我国的生态环境的改善,要靠动员和组织全国人民依靠科学技术,加强对原有天然林和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止荒漠化,建设生态农业,改善生产和生存条件,加强综合治理力度,完成一批对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工程,扭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这样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4.环境污染与防治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懂得环境污染事件形成的原因、过程、危害,了解防治的主要措施。

  由于自然的和人为的过程改变了环境中某些原有的成分或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时就会造成环境污染。按污染物性质可以分为:物理污染、化学污染、生物污染;按受到污染的环境要素可以分为:大气环境污染、水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我国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有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等。学习目标要求,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了解要结合具体的资料,既要知道环境问题,又要了解具体的实例。

  环境污染在现实生活中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污染的原因和危害,并根据它的原因和过程,找到解决的方法和预防措施。因此,课程标准将环境污染形成的原因、过程、危害及防治的主要措施作为一项学习目标。学生应重点掌握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和噪声污染的有关内容。

  5.环境管理

  这部分内容主要包括: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以及当前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认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环境管理是国家采用行政、经济、法律、科学技术、教育等多种手段,对各种影响环境的活动进行规划、调整和监督,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环境管理的内容包括资源环境的管理、区域环境管理和部门环境管理。基本手段有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经济手段、技术手段和宣传教育手段。环境管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环境管理主要是指污染控制;广义的环境管理把污染防治和自然保护结合起来。有的国家将环境管理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将协调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土地利用规划、森林植被管理、自然资源养护等也看作是环境管理的组成部分。当前针对全球环境问题的管理与国际行动很多,有不少环境保护的国际公约和国际条约。高中学生可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全球气候变化及其控制、臭氧层的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危险废物的控制以及海洋环境保护等。

  青少年是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没有青少年的广泛参与,要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长远目标是不可能的。高中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心理发展已日趋成熟,他们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环境态度、责任和做事的原则,因此,将个人在环境保护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列为学习目标之一。高中学生应加强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心,“面向全球,立足本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本文标题:“环境保护”的内容分析(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07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072.html
顶一下
(1)
50%
踩一下
(1)
50%
-------
欢迎你对“环境保护”的内容分析(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分析(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