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作文指导
当前位置: > 作文大全 > 作文指导 > 中考热点写作主题之七-以“事物”为由头,引发联想(3)

中考热点写作主题之七-以“事物”为由头,引发联想(3)

时间:2014-06-19 10:2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饱蘸深情的动词】
热点考点对接
近年来,中考作文命题在内容方面由对中学生学习、生活、社交等方面的横向探索,逐步转向了对中学生内心世界、思想品德、审美情趣等方面的纵深揭示。如2003年中考,江苏徐州市的“获取”、苏州市的“牵挂”,山东济南市的“期盼”,贵州舟山市的“沟通,等话题;2004年中考,江苏南京市的“呼唤”、南通市的“倾听”,内蒙古包头市的“表现”等话题,即是在“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同时,命题还注意引导考生在作文中对人生观、价值观作出判断,接受思想品质、道德修养、审美情趣的考查,有效地进行人文熏陶与审美教育。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饱醮深情的动词启示我们:将目光投向点滴的生活细节,以鲜活的语言传达鲜明的个性,从思考者的角度来透视纷繁复杂的世态和思想观念,用开放的视野、积极乐观的信念,在“感情”与“认知”之间牵线搭桥,多角度、立体式地展露理性思考与人生感悟,写出情理俱佳、个性张扬的考场佳作。

满分作文展示
守望沧桑
广东深圳一考生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明月光耀九州。干年来,同一个月亮被吟唱干回百遍。往昔的风流,只能从残旧破碎的书简中寻找。时间就是如此无情,在不知不觉间摧毁一切,建造一切。我们不能停止时间,却可以在时间的记忆中守望沧桑,守望梦里故乡。
可曾忆及那携长剑、走田夷的屈子。江边那一抔沙土,印着那两排忧郁的足迹。沧浪之水清兮,沧浪之水浊兮,那个神游天外的诗人早已随着时间沉入水底,他的《九章》、他的《离骚》却世世代代被传诵。
可曾记起那长啸动竹林,才名震天下的嵇中散。古琴的弦早已断裂,《广陵散》的遗韵依旧回荡。我不敢想象在刑台上拂琴是何等心情,但却知道三干太学生谏对后世来说,无疑可称做一部传奇。历史总是如此无情,时间的巨轮辗过,一切的一切全都在光明的尘埃里黯淡,隐去……
如今,我们只能在荒野中寻找遗迹,在破碎的唐砖汉瓦上,用手指触动历史的轮回。
唐代风流。如同一句模糊的呓语,常常在午夜梦回时吟诵。那是这片历经沧桑的土地上最绚烂的岁月,最浪漫的时光。纵使是只能从唐人随手写就的诗篇,宋人随口唱诵的小曲中去接近那段神话,也如醉如痴,似梦似醒。
那是个才华横溢的朝代。太白酒人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三分剑气,绣口一吐,便是一个盛唐。诗歌不属于青灯下那只秃笔,诗歌不是让人苦吟牵挂的东西。诗歌只属于一叶扁舟,两岸青山,黄沙碧海,落日残月。诗歌是天才们笔下的游戏。游戏人生,游戏风流。
还是那小桥依依的江南,长短句的缠绵就在吴侬细语中传唱千年。今宵洒醒,抱怨一句:“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便是杰作的诞生。不要忘了,长短句中的铁骨铮铮,角声漫卷红旗。文士们用丹青墨色点缀沧桑大地,黄土孤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考热点写作主题之七-以“事物”为由头,引发联想(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考热点写作主题之七-以“事物”为由头,引发联想(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