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作文指导
当前位置: > 作文大全 > 作文指导 > 作文技巧点拨16--叙述的技巧1

作文技巧点拨16--叙述的技巧1

时间:2013-05-21 15:4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作文技巧点拨16--叙述的技巧
要义解读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表达出来称为记叙或叙述。记叙的作用主要是介绍人物经历,介绍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为议论说理文章提供论据。从高考阅卷的情况看,记叙类的文章的得分明显高于议论文。所以,我们要重视记叙文的写作,掌握常用的叙述技巧。
技巧点拨
  记叙(叙述)生动的方法:
1.化虚为实法。
所谓“虚”是脑子里面概念性的东西。“化虚为实”就是把这些抽象的概念性的东西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等具体形象的手段表达出来。比方说,遇到一个场面挤。哎呀,挤极了、挤得要命、特挤,大部分同学都会这么写,有的同学稍微夸张一下,都快把我挤成一张相片了。但也有的同学这么写:
“公共汽车擦着人群的边缘,驶了过来,没等到停稳,人们便一起涌向前门、中门、后门,于是,青年的潇洒大度、教授的温文尔雅、姑娘的矜持恬静,便一齐被抛在那空落落的车牌下,只有那一个个黑发的头、白发的头、长发的头、短发的头和戴帽子、包围巾的头,一样地在车门口攒动,那一双双白皙的手、粗糙的手、青筋暴露的手和戴手套的手,一齐向上挥舞着,努力向前伸——企图抓住车门,此时人们之间便无了高低贵贱,紧紧‘团结’在一起:笔挺的西装和肮脏的工作服挨在一起,白亮的高跟皮鞋胡乱地踏在黑亮的大头皮鞋上,人们之间也没有了礼貌谦让:身体高大的在尽情发挥高空优势,身体瘦小的也在巧妙地利用低层空间,上的人气急败坏,下的人败坏气急,满眼扭曲的面孔、暴怒的目光,满耳叫声、喊声、骂声和小孩的哭声。”
约三百字的环境描写无一“挤”字,而又无一字不写拥“挤”,具体而形象。与前两种写法比较,高下优劣不言自明。
2.化情为物法。
所谓“化情为物”就是把感情化为广义的物(人物、事物、景物、器物、动物、植物),做到情物交融、情景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如:
“爸爸,春天又到了!窗外那片竹,那样挺拔,那样秀颀,那样生机盎然。六年来,黄昏走来又走去,可我只能看到那片竹……
爸爸,那是我终生难忘的一个春天!初春时还飘着零落的雪花,当冻土还未化尽时,您带回来了几株瘦竹,叶尖微微泛黄,蔫蔫的,虽无生气,却有壮实的根。您种下了绿的希望,给我留下了窗外那片竹。就在当年暮春,您匆匆地走了,再也没有回来!
爸爸,那片竹顽强地活下来了,活得很旺盛,我整个的思念都系在了那片竹上,在那里,可以拾起您遗落的脚印,可以掬起您爽朗的笑声。”
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把对爸爸的怀念寄托在对竹的描写上,使人感到字字有情,句句含情,感受到一颗心在跳动。
3.化平为奇法。
所谓“化平为奇”就是把平平常常、平平淡淡的事写得令人惊奇、感到意外,也就是把事件写出波澜。如《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中令人感到意外的情节就是化平为奇的范例。
4.化显为隐法。
“化显为隐”就是把文章的中心思想融在文章的字句段里面,不直通通地说出来,而是含蓄地表达出来。这样写可以给看作文的人联想、想象的余地,更耐人寻味。但要注意的是化显为隐并不是“化明显为模糊”。
范文引航
高考回眸
(2008安徽高考)请以“带着感动出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得透露个人相关信息。⑤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思路点拨
从命题意图来看,在话题作文渐衰,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渐盛的形势下,命题者继续采用命题作文,使广大考生有足够的应对心理。就题目——“带着感动出发”本身来看,显然又契合了传统的“文以传道”的创作观。在时下,众志成城抗击暴风雪,抗震救灾是举国上下的头等大事,其中所表现的“道”是需要及时传承的。因此,考生不妨结合近期的这两件大事立意作文。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作文技巧点拨16--叙述的技巧1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作文技巧点拨16--叙述的技巧1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