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100次地理探险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100次地理探险 > 芦苇筏再现古埃及航线

芦苇筏再现古埃及航线

时间:2010-01-29 03:0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5.芦苇筏再现古埃及航线
海尔达尔真是一个让人钦佩的人。他自从驾驶“康提吉”号远洋探
险以来,名望誉满全球,他是继阿蒙森以来最有声望的挪威航海家,他
多次获得勋章和奖金,他是美国纽约科学院院士,世界著名的畅销探险
书的作者。他完全可以为已取得的成就骄傲,不用再有所作为,但他却
还要驾驶着纸莎草芦苇筏从非洲横渡大西洋到达中美洲,探索“谁开辟
了美洲大陆”这一长期没有解开的问题,证明在哥伦布之前几千年,法
老时代的埃及和美洲之间就存在着某种联系,而海尔达尔认为,它们之
间最重要的联系环节是芦苇筏。
他推测,古代埃及人制造这种芦苇船,而且很可能坐着这种船到达
了南美洲。海尔达尔他也要坐着芦苇筏,像古代埃及人那样,从非洲航
行到美洲。
1964 年5 月23 日, 东方发白,从云缝中露出了金色的阳光,命名
为“拉”号的芦苇筏启航了。航行的第一天,探险家们就开始与汹涌澎
湃的波涛作顽强的斗争。两支舵撸损坏了,灼热的太阳暴晒着,有的船
员在发高烧,高达3—5 米的波浪让芦苇筏难以控制。
7 月上旬,情况越来越复杂了。芦苇筏的尾部及舱外甲板几天前就已
经被海水淹没了,只露出舷边的芦草艄头。尾部一天天下沉,芦草筏越
来越湿,它的长度整整减少了4 米,只剩下13 米了。探险家们在想,要
是遇到这种情况,古代埃及航海家会怎么办呢?大家一致决定,把芦苇
筏上唯一的一个泡沫塑料救生筏锯开,用整块的泡沫塑料代替芦苇捆来
加固尾部。结果尾部稍微浮起来一点,但很快就又恢复原状了。
当航行到第56 天时,“拉”号已经行驶了近3000 海里了,遇上了
自马提尼克岛开来的芬兰拖网渔船“谢南多亚”号。半浮半沉的芦苇筏
实在经不起巨浪的冲击了,海尔达尔只好和乘员们乘“谢南多亚”号渔
船抵达了巴巴多斯岛。
虽然“拉”号的探险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但它漂流了3000 海里,
而大西洋的宽度只有1500 海里,这就有力地证明了古代埃及人乘坐芦苇
筏是可以到达南美的。
但是,海尔达尔并不满足,他要乘“拉Ⅱ”号芦苇筏再次出洋探险。
这真是一个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人。
1970 年5 月17 日,天空中万里无云,海面上风平浪静,海尔达尔带
领他的7 名船员驾着“拉Ⅱ”号离开了萨菲港,扬起了风帆,向大洋漂
去。
在航行的第33 天,海洋突然变得汹涌澎湃,这样的滔天巨浪上次可
没遇到过。“拉Ⅱ”号常常被高高地抛上满是泡沫的浪峰,立刻又几乎
垂直地跌入深蓝色的浪谷之中。当芦苇筏落在浪谷底下的时候,第二个
浪峰就在桅顶上边,好像在筏的上方10 多米处耸立着一座水丘。接受上
次探险教训,改造后的月牙形船尾发挥了作用,海水没能涌上甲板,保
证了芦苇筏的完好。
到了漂流的第40 天,6 月25 日,他们发现芦苇筏不再下沉了,因为
芦苇捆已经吸足了海水。
第56 天了,离巴巴多斯岛越来越近。巴巴多斯岛派出了一艘小汽艇,护送“拉Ⅱ”号走完最后的路程,更让海尔达尔感到高兴的是,他的妻
子和大女儿就在小汽艇上,伴随着他走完这段辉煌的行程。
海尔达尔如愿了,他以卓越的探险精神,百折不挠的毅力,驾驶着
芦苇筏横渡了大西洋,完成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航海探险。
  本文标题:芦苇筏再现古埃及航线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tanxian/976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tanxian/976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芦苇筏再现古埃及航线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芦苇筏再现古埃及航线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