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数字地球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数字地球导论 > 地球系统的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理论(3)

地球系统的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理论(3)

时间:2015-09-28 12:13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4.3 可持续发展理论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当代影响最大的“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理论”。1992年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有182个国家和地区首脑参加,共同签署了名为《21世纪议程》的宣言,正式确认了“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可持续发展是指: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要不影响后代人的需求。社会经济的增长,不能片面追求增长的数量和速度,要考虑增长的质量,包括对资源和环境不造成破坏,不引起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和造成贫富差别悬殊和社会的不稳定。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是:我们只有一个地球,至少目前是如此。地球的资源和环境的容量是有限。人们对地球或自然界的索取,不能超过地球的承载力,人们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必须遵循客观规律,违反了客观规律,将会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破坏。人们应保护资源和环境,应开发新资源、新能源、新材料和变有害废弃物成为有用的资源。要求达到资源、环境、社会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才是可持续发展,才是人类与自然间的协调关系。尤其要改变目前的粗放型、高能耗、高材耗、高破坏、高污染、高成本和低益的生产方式,提倡高技术、节约与集约型和规模生产方式;及改变目前的高消费、高浪费的生活方式,提倡合理的、俭朴的和适度的生活方式。

总之,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条件有:

·人类社会对非再生资源的替代速度≥非再生资源的利用速度;·人类对可再生资源的利用速度≤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人类对环境的破坏、污染速度≤环境自我恢复、自净速度;·人类社会对自然灾害的抵御能力≥自然灾害破坏能力;

·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建设速度≥人类与自然对环境的破坏速度。衡量任何一项人类的社会活动,是否符合可持续发展,主要判别标准有:·经济效益;

·资源与环境保护效益;

·社会效益,特别是科教效益。


  本文标题:地球系统的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理论(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udao/1036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udao/10366.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球系统的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理论(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系统的人口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理论(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