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环境化学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环境化学概论 > 6.1水体中需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水体自净--水体污染物化学(二)(4)

6.1水体中需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水体自净--水体污染物化学(二)(4)

时间:2010-01-29 02:0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6.1.3.2 细菌生长繁殖曲线和BOD曲线

  细菌通过不断呼吸而生长,又通过不断分裂的方式而繁殖(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每20~30分钟分裂一次)。将少量细菌接种于一定量的培养基内,在适宜温度下培养,定时测定其数量,则可得到细菌的生长和繁殖曲线如图6-2所示。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可粗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对数生长阶段,即生长率上升阶段。其初期(也称诱导期),细菌有一个适应新环境的过程,一般只生长不繁殖。此后细菌迅速繁殖,这时为繁殖所需的食料供应是充分的,而细菌的生长却受自身生理机能的限制。对数生长阶段临近结束时,细菌生长率最大,它们对培养基中有机物的分解速率也最快。在对数生长阶段中细菌数的对数与时间呈直线关系,

  

式中 N0——在时间t=0时,每单位体积内细菌个数;Nt——在时间t时,每单位体积内细菌个数;k0—对数生长速率常数。

  如果每一个细菌都具有相同大小的质量,则单位体积内活性微生物总质量M符合下列关系式:

  细菌繁殖的第二阶段是生长率下降阶段,由于培养基中食料逐渐减少,细菌排泄物积累,从而影响了细菌的生长率。第三阶段是内源呼吸阶段,培养基中所含食料已所剩无几,菌体内贮存物甚至体内酶都被当作营养物质以维持菌体生命。最后细菌进入衰老死亡时期,但在体内还可保留一定的残留细胞。

  取实际水样,测定其随时间变化的BOD值,可得到如图6-3所示的BOD曲线。图中,BOD5和BODu(最终生化需氧量,一般写作BOD20表示20天期间的耗氧量)代表细菌降解水样中有机碳化合物所需氧量,特用碳化需氧量CBOD表示。硝化需氧量NOD则表示有机氮化合物被氨化细菌无机化为NH4 及随后又由硝化细菌将NH4 氧化为NO2-、NO3-的需氧总量。当存在诱导期时,BOD曲线起始处会出现一个少量耗氧区段(图中未显示),在这个生化反应预备阶段,因细菌生长所需而消耗少量溶解氧。此外,水样中含有一些无机还原性物质(如Fe2 、S2-、SO32-等),对这一阶段的BOD值也有一些贡献。这两方面因素引起的耗氧被称为瞬时需氧量(IDOD)。为了在BOD试验中将CBOD和NOD区分开来,可取另一培养瓶,外加10mg/L2-氯-6-(三氯甲基)吡啶试剂作同样的BOD测定,该试剂是NOD测定的抑制剂,而对CBOD测定无影响,所以测得结果是单纯的CBOD值。

  6.1.3.3 生化需氧过程中的生物系统和生化反应

  生化需氧过程中的生物系统可用图6-4表示。从这个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在生化需氧过程中,细菌和原生动物(原生动物以吞食细菌为生)所起的主导作用,以及其他各组分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一般,如水样中除细菌外没有别的微生物,则在24~48小时处细菌增殖达到极大,再维持数天后,老龄细菌逐渐死灭。在水样中有细菌和原生动物共存条件下,一般是细菌先增殖,到一定程度后,细菌数开始减少,因为它们被原生动物作为有机物之外的食料吞食了,这时原生动物才开始增殖。

  在生物需氧过程中发生的反应有氧化反应、合成反应和内源呼吸反应(氧化反应在好氧、厌氧条件下皆能发生,而且细菌生长和能量利用情况也很相似,但反应产物是十分相异的)。典型反应归纳列举如下:
  本文标题:6.1水体中需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水体自净--水体污染物化学(二)(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uaxue/73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uaxue/735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6.1水体中需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水体自净--水体污染物化学(二)(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6.1水体中需氧性有机污染物和水体自净--水体污染物化学(二)(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环境化学概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