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学地学科技活动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学地学科技活动 > 地学科普创作(2)

地学科普创作(2)

时间:2010-01-29 01:05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少儿地学科普作品的主要形式

  少儿地学科普作品的形式很多,大致可以归纳为8个大类:①科普著作;②科普文章;③科学小品;④游记;⑤地学童话;⑥地学诗;⑦科幻小说;⑧科普音像材料。这里,将用实例讨论有关地学童话, 地学诗和游记的写作问题。

  1.地学童话

  童话符合少年儿童富于想象、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幻想的心理特征,深受青少年的欢迎。童活创作中常见的手法是“拟人法”,如郭以实同志的《鸟儿的报告》现摘录部分内容如下:

鸟儿的侦察报告

  我有一只鸟儿,它能飞遍各地,向我报告各种消息。

  有一天,我对它说:“朋友,请你飞到外面去侦察一下,好吗?”

  “你想知道些什么情况呢?”鸟儿问我。

  “去看看你的同伙们——那些可爱的鸟儿,它们都是我的朋友。我已经很久没有听到它们的消息了,我很想念它们。”

  “好,明白了。”我的鸟儿出发了。

  鸟儿具有象人一样的感情、心态和口吻,直接参与人们所关心的环境问题的讨论,通过侦察报告与人交流消息,沟通思想,更烘托出一种使人身临其境的氛围。来自鸟儿的报告都是发生在人们周围的实实在在的环境遭受威胁的各种现象,属于货真价实的科学问题,通过鸟儿的嘴讲了出来,又情真意切,忧心忡忡,不由地会引发小读者的同情和爱心,从而会加强他们的环境意识,收到环境教育的效果。这样的童话作品,既不失其科学性,又使读者读来亲切自然、极富吸引力,尤其会受到少年儿童的欢迎。

  2.地学诗

  青少年喜欢诗,就连儿童也喜欢唱儿歌、说歌谣,如果能够创作出一些好的用于普及和传播地学知识的诗,就像给知识插上翅膀,使它们迅速地飞进孩子们的世界。许多地理教育工作者都尝试过运用诗歌的形式传播地理知识,近年出版的一些科普读物和教师的经验总结中都载有不少这样的作品,例如《地球的特点和经纬线》一文就是这样写的:“地球之特点,从西向东转两极稍微扁,赤道略鼓点。南北纬线圈,平行度高短。东所为经线,相对成等圈。/……”这首歌谣讲述地理课堂教学的内容,对于帮助刚刚开始学习地理知识的学生们有一定的作用。如果地学诗中的地学事物被拟人化了,这便成了地学童话诗,高士奇的《我们的土壤妈妈》就是这样的作品。诗中是这样描述土壤的作用的:“她保管着矿物、植物和动物,/还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生物;/它改造物质,发展生命,经营着无机和有机,/两大世界的巨大工程。”作家赋予了土壤以极富人情又极具威力的“妈妈”的形象,生动的语言,浅显的比喻,以致使枯燥的土壤学知识也能被孩子们所接受了。

  无论是地学诗还是地学童话诗,既然是诗,当然都要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要有较强的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于感染力。但它们同时又是普及作品,是为着普及和宣传地学知识而创作的。这就要求作者下功夫研究如何把知识性和艺术性结合起来,把对地学科学知识的传播和青少年的接受性结合起来的正确方法,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和语言特征,这样才能不断地创造出青少年欢迎的地学诗篇来。

  3.地学游记

  所谓地学游记是专指那些以游记的形式记述地学现象或事物,传输地学知识的科普作品。地学游记记述的地点,虽也多属旅游胜地,也要描写山川景物,却不像“正宗”游记那样写景状物是为着借景抒情,而更多地是借助对景物的描写传播地学知识,说明地学道理;它也记叙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一些人文色彩明显的游记中更免不了对各地区风土人情的描述,但它更着重于对人地关系的探讨,努力为各种人文现象寻找科学的解释。在这些游记中,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神游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山大川、湖泊、瀑布、森林、草原、古迹名城;油然生发出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怀,因而受到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在实际应用中,应该把地学游记和地学考察报告区别开来。一般讲,地学考察报告的学术性更强,结构更严谨,语言也更简明些,而地学游记则更侧重于文学性,写作的手法也更自由一些。


  本文标题:地学科普创作(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ji/459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ji/459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学科普创作(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学科普创作(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