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百科全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理百科全书 > 江汉平原(JiangbanPingyuan)

江汉平原(JiangbanPingyuan)

时间:2010-01-29 02:4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江汉平原(JiangbanPingyuan)

  由长江与汉江冲积而成的平原。位于长江中游。与洞庭湖平原合称两湖平原。位于湖北省中南部,西起枝江,东
迄武汉,北自钟祥,南与洞庭湖平原相连。介于北纬29°26′~31°10′,
东经111°45′~114°16′。面权3 万余平方公里。
地貌平原主属扬子准地台江汉断拗,地势低平,除边缘分布有海拔约50
米的平缓岗地和百余米的低丘外,海拔均在35 米以下。大体由西北向东南微
倾,西北部海拔35 米左右,东南降至25 米以下,汉口仅23 米。平原内湖泊
星罗,水网交织,垸堤纵横。地表组成物质以近代河流冲积物和湖泊淤积物
为主,属细砂、粉砂及粘土,第三纪红层仅于平原边缘地区出露。
长江、汉江和东荆河沿岸地势较高,一般在28~38 米。地貌上可分为两
部分:①处于河床与人工堤防之间的堤外滩地,现代冲积作用旺盛,地势较
高,大部分在30 米以上,土壤多为砂壤质。②大堤以内的堤内平原,一般较
堤外滩地低3~6 米,向内侧微倾,土壤多为厚层粉砂壤土。
江河之间相对低下,形成长形凹地,主要有汉北河与汉江间的天门河、
汈汊湖凹地;汉江与东荆河间的通顺河、排湖凹地;东荆河与长江间的四湖
(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凹地;长江右岸的松滋河、王家大湖凹地等。
凹地的地面高程多在25~28 米,地表组成物质主要为粘土,地下水位一般离
地表0.5~1.0 米,甚有不及0.5 米者,每遇大雨,易成涝渍。
江汉平原大小湖泊约300 多个,重要的有洪湖、汈汊湖、长湖、排湖、
大同湖、大沙湖等。湖泊一般底平水浅,是淡水养殖业的基地;又能调蓄江
河水量,减轻平原旱涝灾害。
气候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日照时数约2000 小时,年太阳辐射
总值约460~480 千焦耳/平方厘米。无霜期约240~260 天,10℃以上持续期
约230~240 天,活动积温5100~5300℃。平原各地利于棉花、水稻等喜温
作物栽种。年均降水量1100~1300 毫米,气温较高的4~9 月降水量约占年
降水总量的70%。汉江谷地为冷空气南下的重要通道,江汉平原首当其冲,
春、秋季节常发生低湿阴雨,使旱稻烂秧机率及二季晚稻空壳率较高;若遇
梅雨过长、暴雨多的年份,初夏易遭洪涝;盛夏常为副热带高压脊控制;秋
季又多晴朗天气,故伏、秋干旱频次较多。
改造“长江万里长,险段在荆江”,一是夏季高水位时,长江水面往往
高于两侧平原数米至十余米,二是荆江河段曲流发育,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汉江自古有“曲莫如汉”之说,其洪水量不及长江,但下游河槽呈漏斗状,
上宽下窄,每遇洪水,严重威胁两岸,与长江洪峰相遇,威胁更大。当外江
汛期,又适逢内湖水位上涨、地下水位增高的季节,外洪内涝,造成严重渍
涝。
1949 年以前,平原水系十分紊乱,洪涝灾害严重。江、汉堤防年久失修,
每遇大水常溃口成灾。从1644~1949 年的300 余年间,荆江大堤决口19 次,
其中1931 年的决口,计有9 县33.3 万余公顷良田被淹,12 万多人死亡,300
多万人流离失所。1949 年以来,对荆江、汉江、东荆河等堤防进行了整修加
固、增高培厚,并于1952 年和1956 年先后建成了荆江分洪工程和汉江杜家
台分洪工程。特别是1968 年汉江丹江口水库(见丹江口水利枢纽)蓄水发电
后,有效地控制了汉江上游洪水,与上述堤防、分洪工程相配合,大大减轻
了洪水对江汉平原的威胁。同时下荆江河段进行了上车湾、中洲子等人工截
弯取直工程,增加了泄洪量,提高了防洪能力。
1949 年以来,大力调整了原有水系,开挖了西起天门县魏家台,东至汉阳县新沟镇,长近100 公里的汉北河;四湖地区长126 公里的总干渠;东、
西干渠、田关渠等几十条大、中型骨干排灌渠道。至80 年代初期,平原的排
灌系统初步形成,减轻了旱涝灾害。
  本文标题:江汉平原(JiangbanPingyuan)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baike/888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baike/888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江汉平原(JiangbanPingyuan)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江汉平原(JiangbanPingyuan)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