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灾害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灾害地理 > 霜降与霜冻

霜降与霜冻

时间:2011-02-07 08:1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八个节气,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节气。每年的公历10月23日或24日,太阳运行到黄经210度时为霜降节气。今年霜降是10月23日(农历九月廿五日)。从表面的意思看,霜降是渐冷、开始降霜。确切地说,霜并非从天而降,而是近地面空中的水汽在地面或地物上直接凝华而成的白色疏松的冰晶。在黄河中下游地区,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一般出现初霜,与霜降节气完全吻合。随着霜降的到来,不耐寒的作物已经收获或者即将停止生长,草木开始落黄,呈现出一派深秋景象。
霜冻是指在生长季节里,夜晚土壤表面温度或植物冠层附近的气温短时间内下降到0℃以下,植物表面的温度迅速下降,植物体内水分发生冻结,代谢过程遭受破坏,细胞被冰块挤压而造成危害。发生霜冻时,植物是因为低温受到危害,不是单单因为霜对植物造成危害。如果空气相对湿度低,就不一定能见到“白霜”,霜冻同样会发生,通常人们也把见不到“白霜”的霜冻称为“黑霜”。
可见,“霜降”和“霜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霜降仅仅是一个节气,在这个节气黄河中下游一般会出现初霜;而霜冻是与植物受害联系在一起,没有植物的地方,就没有霜冻发生。
 
根据霜冻发生的季节,可分为早霜冻和晚霜冻两种。
早霜冻发生在由温暖季节向寒冷季节的过渡时期,在北方,常常发生在秋季,所以也叫秋霜冻,尚未成熟的秋收作物和未收获的露地蔬菜危害愈大。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冻称为初霜冻,初霜冻愈早对作物的危害愈大。
晚霜冻发生在由寒冷季节向温暖季节过渡的时期,在北方常发生在春季,所以又叫做春霜冻,危害春播作物的幼苗、越冬后返青的小麦和处于发芽期和花期的果树。春季最后一次出现的霜冻称为终霜冻,终霜冻发生得越晚,植物的抗寒性就越弱,霜冻危害也就越大。
对于霜冻的防御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采取根本性措施如兴修水利、种植防护林带和进行农田基本建设都能改善农田小气候、防御霜冻危害。2、根据作物种类选择地点和播期,避开霜冻。3、灵活应用催熟技术,合理施肥灌溉防止贪青,促早熟,避开霜冻。4、霜冻来临前,采用灌水、喷雾、薰烟、覆盖、加热等措施防霜。


  本文标题:霜降与霜冻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aihai/2434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aihai/2434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霜降与霜冻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霜降与霜冻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