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论文 > 以祖国的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2)

以祖国的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2)

时间:2010-05-31 14:38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运用实例教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实例教学主要是以过去发生的地质事件或地质工程为模式,说明某个地质现象的特征及其处理办法,使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接触到实际问题,感到自己所学的知识是有用的,将来走上工作岗位,遇到类似问题,自己也能解决,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讲到地质灾害时,介绍一些滑坡、泥石流和地震的实例,如:云阳县鸡扒子滑坡,使长江断航三个月;香港宝城滑坡,造成120人当场死亡;1989年华蓥山溪口泥石流,造成215人死亡。1976年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使整个城市成为废墟,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引起了同学们高度重视,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
当讲到地基的稳定性时,常举一些国内外知名的建筑物来吸引同学们的注意力。例如,意大利的比萨斜塔是地基沉降差引起的建筑物倾斜的典型实例。该塔自1173年9月8日动工,到1370年峻工,历经197年。全塔共8层,高度为55米。塔身呈圆筒形,每层都有精美的圆柱与花纹图案,是一座宏伟而精致的艺术品。1590年,伽利略曾在此塔做过落体实验,创建了物理上著名的落体定律。因此,斜塔成为世界最珍贵的历史文物,吸引无数世界各地的游客。该塔地基持力层为粉砂,下面为粉土和粘土层。目前塔向南倾斜,南北两端地基沉降差为1.8m,塔顶离中心线已达5.27m,倾斜5.5°,成为危险建筑。1990年1月14日被封闭,现除加固塔身外,正用压重法和取土法进行地基处理,尚无明显效果。
四、宣讲专家、学者的奋斗经历和壮志豪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地质界的专家学者,就是我们的榜样。李四光就是地质界的杰出代表,周恩来曾评价李四光是一面又红又专的旗帜。因此,我常给同学们宣讲李四光的故事。少年李四光喜欢轮船,他十四岁时东渡日本求学,学习造船6年,回国后,无船可造,他当时认为造船需要钢铁,而铁矿又是从地下采出来的,因此他又去英国学习采矿,一年后,他又认识到光会采矿还是很被动,祖国幅员辽阔到哪里去采矿呢?所以,他又改学地质,他立志要把开采地下宝藏的金钥匙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后来终生从事地质事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创立了地质力学理论,发现了大庆油田,并且首次在庐山发现了中国的第四纪冰川遗迹,以事实驳斥了“中国文化西来说”的无稽之谈。新中国成立后,他从英国回到祖国,担任新中国第一任地质部长,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科协主席,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杰出贡献。据报导,在北京中华世纪坛树立的中华五千年40位名人的塑像,其中就有李四光,他是地质界的唯一代表,这是地质界的骄傲。每当讲到这里,同学们都深受鼓舞,感到地质事业大有作为,从而激发了学习兴趣。
同时,我也告诉同学们,地质工作是十分艰苦的,献身这门科学,将可能是脑力和体力的双重透支,地质事业是英雄们的事业,地质科学是勇敢者的科学,只有不畏艰苦攀登的人,才有希望第一个到达光辉的顶点。
总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只有把个人的兴趣同祖国的需要联系在一起,树立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这样的兴趣才能持久,才有生命力。


  本文标题:以祖国的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1344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1344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3)
100%
-------
欢迎你对以祖国的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以祖国的需要为目标,培养学生学习地质科学的兴趣(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