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论文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论文 > 地理上的气候效应(2)

地理上的气候效应(2)

时间:2012-06-09 06:1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湖泊效应 是指人类修建大型水库(人造湖泊)而产生的相应的库区周围的气候改变。由于水体的热容量远大于陆地,因而库区周围的气温之日比较温差和年比较温差减少,使得夏天凉爽,冬天温暖。由于水陆的热力差异,在较大的库区也形成类似于海陆风的“湖陆风”。白天风从水库吹向岸边,夜间风从陆地吹向水面。另外,在水库的下风方向,由于水面源源输来的丰富水汽,使云量和降水有可能增加。

  热岛效应 二次大战以来,世界城市迅猛发展,不知不觉造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人口集中,高楼密集,高速公路密集,工厂、汽车、空调及家庭炉灶和饭店等大量消耗能源,散发出相当多的热量,甚至人体本身也都不停地产生热量;城市连片的人造设施,改变了下垫面的热力学性质,使城区的显热增加;同时城市密集高大的建筑物,是气流通行的障碍物,使城市风速减小,引起城市气候其他要素如风向、湿度、降水和云、雾等的相应改变。诸如此类的因素都使城市温度上升,并且在温度的空间分布上犹如一个突出于周围乡村较低温度海洋中的温暖岛屿一样,“热岛”之名由此而来。

  干岛效应 与热岛效应通常是相伴存在的。由于城市的主体为连片的钢筋水泥筑造的不透水下垫面,因此,降落地面的水份大部份都经人工铺设的管道排至他处,形成径流迅速,缺乏了天然地面所具有的土壤和植被的吸收和保蓄能力。因而平时城市接近地面的空气就难以像其他自然区域一样,从土壤和植被的蒸发中获得持续的水分补给。这样,城市空气中的水分偏少,湿度较低,形成孤立于周围地区的“干岛”。地理

  雨岛效应 “热岛效应”的存在,使城区气压相对四周气压偏低,当大型环流微弱时,这种因局部温度场而产生的气压梯度,导致热岛环流,即四周的气流聚合到城区。城区气流上升,并在四周下沉,再流向城区。上升气流中一旦水汽和其条件适合时(如有足量凝结核),便可产生城区的对流雨,此现象谓之“雨岛效应”。

  湿度效应 大气中的湿度会影响人们对温度的感觉。高温时,人体散热需通过汗液将热量排出体外。如空气湿度较大,汗不易挥发时,人就感到闷热,感觉温度往往比实际温度高。所以在高温条件下,地面河湖众多,水面面积较大会使空气湿度增大,进而影响到人们对气温的感觉。湿度的这种影响称为“湿度效应”。

  海洋沙漠化效应 是指由于漏油在海面扩展成油膜,抑制海水的蒸发,阻碍潜热的转移,从而引起海水温度和海面气温的上升;同时,由于水份蒸发受阻,海面上的空气也变得干燥,失去对气候的调节作用,类似于沙漠气候的特征;因此被人们称之为“海洋沙漠化效应”。在现代社会,海上能源运输十分频繁,时常有油轮因各种原因而发生漏油事故。大型油轮的装载量高达十几万吨,一旦发生意外往往能造成大面积的海洋污染。有人估计,由于各种原因,每年进入海洋的石油总量达到200-1000万吨。大面积且长期的海上石油污染,往往引起周围地区的连锁气候异常变化。

  综观上述各种气候效应,都与人类活动息息相关,人类应该对其未来作深深思索,对其进行的活动所引起的后果负责。


  本文标题:地理上的气候效应(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lunwen/1135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lunwen/1135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上的气候效应(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上的气候效应(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