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教学方法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教学方法 > 气候形成因子说课稿(2)

气候形成因子说课稿(2)

时间:2010-09-19 20:57 来源:地理教师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六、分析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复习(3分钟)--导入(3分钟)--新课教学活动(35分钟)--小结和作业布置(4分钟)
(一)、复习引入
  首先是复习,让学生做一题练习,这题练习主要考查气压系统和气流系统知识,有四个小题,不同的难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一题来解答,并通过键盘输入答案。在学习答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平台查看学生答题情况,并进行个别辅导,达到师生互动的目的。
(二)、新课导入
学生活动:导入两则日记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日记1主要描写的是天气的特点。日记2描写气候特征,其中的四个材料,让学生分组阅读思考,并可通过耳麦和按钮选择与同学或老师交流,阅读后完成下表内容:

影响时间

稳定性

让学生通过对比日记1和日记2,分析天气和气候的不同特点,并得出气候的概念;通过阅读日记2,让学生归纳气候形成的主要因子。四个材料分别说明了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和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从而引入气候形成因子的教学。
(三)、新课教学活动
一、气候形成因子
1、太阳辐射(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子)
  第一个片段的教学主要分析太阳辐射对气候形成的影响。
  首先是温故,复习五带的知识。通过观察太阳直射点和晨昏线移动的动画来复习五带的知识。然后是知新,五带的形成反映了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太阳辐射能不同,从而导致了气温的差异,热带地区终年高温、寒带地区终年严寒、温带地区气温的季节变化显著,从而形成了三个主要气候带: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然后再通对比漠河和龙岩的气温差异来将温带进一步划分为:亚热带、温带和亚寒带气候。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要主要气候带的气温进行定量分析,让学生阅读讨论课本的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分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气温特点。如热带的四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有一个共同点,即最冷月气温高于15度,同样让学生对比分析亚热带和温带的气温特点,并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个教学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
最后还要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热量带和气候带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联系是:热量带是划分气候带的基础,所以我们把太阳辐射看作是气候形成的最基本因子,二者的区别是:气候带的分布并不完全与热量带的分布一致,这个可以让学生看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得出结论,为什么呢?因为太阳辐射并不是气候形成的唯一因子,还有其它因子和太阳辐射一起共同影响气候的形成。比如说下垫面。
2、下垫面
  分析下垫面的含义,导入6幅图让学生阅读,说明下垫面最大的差别是陆地和海洋,留下其中的海洋与陆地两幅来分析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
⑴、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分析的重点)
  复习部分,让学生思考:海陆热力性差异表现在哪些方面?接下来让学生阅读伦敦和莫斯科这两个城市的多年平均气候资料统计表,来分析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首先让学生通过地图了解伦敦和莫斯科的地理位置,一个位于沿海,一个位于内陆。接下来让学生分析讨论两个城市表中各月气温和降水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完成一题练习。然后把自己所填的表和课本的表进行对比,可以分析出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征。

降季节变化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伦敦

莫斯科

  通过这个教学,培养了学生从图表接下来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资料中提取气温和降水等有效信息的能力,突破了本节的难点知识。
接下来再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
练习:填南半球的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比较表。

气候类型

最冷气温月

最热气温月

大陆性气候

海洋性气候

  平原、山地以及裸地和植被覆盖地对气候的不同影响,分别通过一个案例分析来完成教学。结合白居易诗词阅读课本表2.4,来分析平原和山地对气候的不同影响,阅读一个学生的研究课题,来分析森林和裸地对气候的不同影响。这些活动都让学生通过讨论来完成,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
  最后让学生思考一个问题,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思考“以上三组不同性质的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的共同点?”----它们都是通过影响大气获得的热量和水汽的多少来影响气候的,即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的水源。而水汽和热量的输送主要是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的。导入第三个片段的教学。
  本文标题:气候形成因子说课稿(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fangfa/2025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fangfa/20250.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气候形成因子说课稿(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气候形成因子说课稿(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