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2009年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6)

2009年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6)

时间:2010-01-29 01:24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治理措施:制定草场保护的法律、法规,加强管理;控制载畜量;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牧;建设人工草场,推广轮牧;禁止采伐发菜等。

  3.地震

  (1)我国典型地区:东部沿海;西南、西北地区。

  (2)形成原因: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剧烈;断层发育。造成重大人员和财产损失的原因可能有:震级大,破坏性大;震中附近城市分布多,人口集中;经济发达;浅源地震;发生的时间可能在夜间;诱发其他灾害等。

  (3)减轻灾害的措施:积极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和减灾意识;建立灾害监测预报体系;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提高建筑物的抗震强度;植树造林,建立防护林体系;加强国际合作等。

  4.泥石流爆发的条件:

  地形条件:山区坡陡谷深。

  岩石条件: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植被条件:植被覆盖率较差。

  气象条件:夏季暴雨或冰雪融水汇聚时,含有大量泥沙、石块和砾石的洪流就会沿山谷奔腾而下形成泥石流灾害。

  5.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

  形成原因:自然原因:(1)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岩石破碎;(2)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起伏大;(3)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人为原因:对植被的破坏。

  治理措施:恢复植被。

  6.台风

  台风多发生夏秋季节,主要发生海域为:西北太平洋、西北大西洋、孟加拉湾。

  台风灾害由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造成。

  台风对我国的有利方面:(1)带来丰沛降水,缓解长江中下游的伏旱;(2)缓解高温酷暑天气。

  减小台风损失: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气象卫星跟踪、沿海雷达监测)。

  7.寒潮

  时空分布考虑源地、冬季风强弱、地形地势的阻挡等因素,我国冬半年常发,影响范围大,除滇南、青藏高原、台湾、海南及四川盆地外。

  灾害特点:降温幅度大、风力强、影响范围广、出现降温、大风、暴雪冻害等灾害性天气。

  寒潮的利用:冻杀害虫;大雪缓解春旱。

  8.赤潮

  产生的原因:自然原因:春夏温暖季节,风和日丽;洋流缓慢,水温较高;封闭海湾(这是赤潮发生的外因)。人为原因:沿岸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工业废水、农业生产中的废水都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重金属、无机盐;生活污水未经处理流入江河、湖泊,汇入大海,海洋开发程度高和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严重的污染了养殖水域。使近海水体中氮和磷的含量过剩,造成海水富营养化(这是赤潮发生的根本原因)。

  易发生赤潮的区域:珠江口、渤海、杭州湾、长江口、南海的海口湾等。

  易发生赤潮的时间:赤潮易发生的时间段为5~10月。

  带来危害:海水富营养化,浮游植物繁盛,使鱼类窒息、中毒死亡;危害人体健康;影响海洋旅游业。

  9.咸潮

  咸潮多发生在沿海(或河口)地区,以冬季最为严重。

  咸潮的形成原因:自然原因:(气候)冬季降水少,气候干旱,河流正处枯水期,流量较小;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地形)地势低平,河汊纵横;(天文)朔望月天文大潮加剧了咸潮。人为原因:人类生产、生活用水增多;下游无序采沙,使河床降低等。

  咸潮发生时可能对当地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带来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对企业生产造成威胁,生产设备容易氧化、腐蚀,锅炉容易积垢;造成地下水和土壤内的盐度升高,危害到当地的植物生存。

  从长远看,防治咸潮可采取的措施:加强监测,建立预警机制;采取调水以淡压咸;对河流水资源及河道泥沙等加强统一调度、统一管理;节约用水。
  本文标题:2009年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540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540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2009年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6)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2009年高考地理知识大盘点(6)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