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4)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4)

时间:2012-10-26 11:2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在褶皱隆起的初期,往往背斜形成山峰,由于背斜顶部受到张力作用,裂隙发育,提供了外力侵蚀有利条件。经过长期风化剥蚀,背斜却发展成了谷地。这种现象被称为地形倒置,因此判别背斜不能根据地貌上的高山或形态上拱而要根据自核部向两翼岩层时代由老变新。

核部长宽之比小于3∶1近于浑圆形的背斜叫做穹窿,又称短背斜,穹窿是良好的储油构造,世界上许多油气田都与这种构造有关。

1002向斜  向斜在形态上是一种中间向下拗凹的褶曲,岩层自核部向两翼由新变老。核部是新岩层,而两翼是老岩层。在褶皱隆起的初期,向斜往往形成谷地,但是由于向斜的槽部受到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而两翼岩层松软,向斜反而成为山岭。如北京西山的百花山、妙峰山、都是高达近两千米的向斜山。因此,判别向斜,不能只根据形态,而要根据地层时代是否从核部向两翼由新变老。

向斜所形成的构造盆地,往往有良好的储水构造。这种盆地叫做自流盆地。

1003节理  岩石中,两侧岩层没有发生显著位移的裂隙称为节理。节理是岩石中极为普遍的一种构造现象,它常成组出现,沿着一定方向作有规律的排列,根据节理形成时受的力不同,可把节理分成两种,由引张力产生的节理,叫做张节理;由剪切力产生的节理叫做剪节理(又称“X”型节理)。根据节理和岩石形成的先后关系,可分为原生节理和次生节理。岩石在成岩过程中产生的节理称为原生节理,如岩浆冷凝收缩形成的节理或沉积岩在成岩过程中失水收缩形成的节理。在岩石形成之后形成的节理叫做次生节理。根据节理的成因可分为构造节理和非构造节理。由构造运动造成的节理,叫做构造节理,由外营力地质作用造成的节理,叫做非构造节理。自然界大多数节理属构造节理。

研究节理的类型成因和分布规律,对找矿和各种工程建筑等都有重要意义。构造节理是岩浆侵入的通道,控制着矿体的形成和分布。节理发育的岩石,往往构成地下水的含水层。非构造节理一般没有矿化现象,但在进行隧道水工建筑、矿井坑道建设之前,必须对该地区的节理构造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以防止可能产生的破坏作用。

岩石在有节理的地方,最容易受风化侵蚀,植物、流水、冰沿着节理面进行风化侵蚀,造成各种地形。许多河谷是沿节理方向发育的,许多垂直峭壁是直立节理形成的。

1004劈理  在某些岩层或岩体中,由于变质作用或变形作用而产生一种大致平行的微细而密集的构造裂隙,称为劈理。劈理在褶皱强烈的岩层中、断层两侧的岩石中和变质岩中较发育,是塑性变形到断裂变形的过渡阶段。

按劈理的形成方式,可以分为流劈理、破劈理和折劈理。

流劈理:岩石在强烈的构造应力作用下发生塑性流动,矿物发生重结晶作用,使岩石中的板状的、片状的和长条状的矿物沿着压力小的方向呈定向排列,从而使岩石产生了许多平行的易于劈开的软弱面,称流劈理。

破劈理:密集的平行节理和断口把岩石切割成薄片,在岩石中形成一组密集的大致平行的破裂面,就是破劈理,破劈理多发育在软性岩层内。破劈理往往是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伴生和次生的构造现象。所以在劈理发育的地区,利用与褶曲有关的劈理可以确定岩层顺序,恢复构造形态;利用与断层有关的劈理,可以大致确定断层面的产状。

1005断层  断层是构造运动中产生的一种很广泛的构造形态。岩石在应力作用下发生断裂,岩体或岩层连续性和完整性丧失了,而且沿着断裂面(带)两侧的岩层发生显著位移,这种断裂面称为断层。断层位移的距离不等,从几厘米到数百、数千公里。断层的种类很多,根据两盘的相对位移可分为正断层逆断层和平推断层三种。

断层的研究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要意义。(1)断层控制着矿床的形状和位置。沉积矿床常沉积在大断层造成的断陷盆地内;岩浆、热水溶液、含矿溶液最容易循断裂带侵入或填充,形成重要成矿带;当断层发生在矿床形成之后,矿层被断层切断,那么,必须正确判断断层的性质和断距,确定矿床的去向。(2)断层的性质、分布规律对工程建筑、水利建设有密切关系。例如水库的坝址、桥址等选在断层带上,就很不稳固。隧道通过断层时,也必须考虑相应的工程措施。(3)断层破碎带是地下水的良好通道和贮存区,所以研究断层对山区找水、农田水利建设都有很大意义。(4)活动性断层是导致地震的重要原因。(5)断层对地貌的影响很大,如形成块状山、断层谷等。

1006断层要素  断层的基本组成部分叫断层要素,按其空间位置,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断层面:岩层受力后,发生断裂,断层两盘发生相对位移,错移开的破裂面叫做断层面。有些断层的位移往往不是沿着一个简单的面发生,而是沿着许多密集的破裂面发生,沿着这些断裂面产生岩石破碎带,它的宽度由数十厘米到数百米,甚至更宽。

断层线: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断层线。断层线表示断层的延伸方向,可以是直线,也可以是曲线。

上盘和下盘:位于断层面以上的岩块,叫做上盘;断层面以下的岩块,叫做下盘。

上升盘和下降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的岩块,叫做上升盘;相对下降的,叫做下降盘。

断距:断层的两盘相对位移的距离,叫做断距。

1007 正断层  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称为正断层。这种断层的断层面一般较陡,或近似直立。由于断层面较陡,所以断层线较平直。正断层由引张力作用形成。

1008逆断层  上盘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叫做逆断层。断层面呈舒缓的波状,断层线较弯曲。逆断层一般发生在强烈的地壳运动区,由挤压力作用产生。

1009平推断层  两盘沿着断层面的走向相对位移的断层,称为平推断层。断层面平直、有时光滑似镜面。在破裂带附近有“X”节理。平推断层由水平挤压力产生剪切作用所致。

1010转换断层  大洋中脊被许多横断层切成小段,称为转换断层。转换断层两侧在海岭之间的位移是相互错动而在海岭外侧的位移都是在同一方向的。这是因为海岭的两侧也是向外运动的。这不是一般的平移断层,而是一面向两侧分裂,一面发生水平错动。地震的震中往往发生在海岭上或两段海岭之间的断裂带上,海岭之外,地震很少。在转换断层所在的错断带上,岩石比较破碎,容易被侵蚀,在海底形成显著的凹槽。转换断层是平错型的板块边界。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