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四种香料动物

四种香料动物

时间:2010-01-28 23:4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在动物界中,有四种香料动物:麝、抹香鲸、灵猫和河狸。

  麝也叫麝香鹿,在许多地方俗名叫“香獐子”。属鹿科动物,但是麝在鹿科动物中个体最小也是最原始的,同时也是具有很高经济价值的动物。
  麝是东亚地区的典型动物之一,分布幅度很广,北达西伯利亚中部和东部,南达尼泊尔和印度北部。麝的种类也较多,仅在我国就有三种:原麝、马麝、林麝和喜马拉亚麝。
  原麝在我国产于东北、内蒙古、宁夏、山西、河北等几个省区,原麝栖息于比较开阔平缓地区的混交林和泰加林中,海拔一般不超过两千米。麝的个体不大,身长约八十五厘米,毛色较深,为暗褐色,背部有六行肉桂黄色斑点,唇短,有颈纹。
  马麝,在我国产于西北、西南的高原上,包括苦肃、青海、四川等省区。经常栖息于海拔两千五百米以上的针叶林和高山灌丛林之间。马麝个体稍大,身长约八十到九十厘,肩高五十到六十厘米,毛色较深,呈淡黄褐色,灰色较多。幼兽身上有花斑,随着成长的过程,身上的花斑逐渐消失。成年的麝身上无斑或颈部略保留少数斑点,吻稍长,有颈纹。
  林麝,产于陕西、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湖南和西藏等省区。是典型的林栖动物,素栖息于海拔两千四百米到三千八百米的针叶林阔叶林中。体小灵活,喜欢爬上斜树上玩耍。个体显著小于前两种麝,身长约七八十厘,肩高不过五十厘米。毛色棕褐而发赤,仅有颈纹而没有体斑,吻较短。
  喜马拉雅麝,产于西藏南部与尼泊尔、锡金的接壤地区,是喜马拉雅山系的特有种。主要栖于混交林和针叶林带,也是典型的林栖动物。个体小于马麝而大于林麝、原麝,毛色最深,呈黑色或褐黑色,没有颈纹,吻宽。
  各种麝雌都有胆囊,其它鹿种没有胆囊;雌雄皆不生角,雄兽有长达七到九厘米的獠牙;雄兽有脐下腺,也就是人们所说的“麝香囊”。这种腺体能够分泌麝香,里面长着一颗颗香丸,它是雄鹿同雌麝用来引诱雌麝的。平时,麝雌雄是分居的。每年的初冬季节,是雄麝同雌麝交配的时期。雄麝在性刺激下,分泌的麝香增多,发出浓烈的香味。雄麝在树干或岩石上擦一下肚子,香丸就会掉下来。成为一种独特的标记。雌麝闻到香味,就会很快找到雄麝。
  麝香是一种高级香料,也是一种名贵的药材,有抗菌消炎、镇心安神和解毒的作用。

   抹香鲸隶属齿鲸亚目抹香鲸科,是齿鲸亚目中体型最大的一种,雄性最大体长达23米,雌性17米,体呈圆锥形,头部约占体长的l/3,呈圆桶形,上颌齐钝,远远超过下颌。由于其头部特别巨大,故又有“巨头鲸”之称呼。

    抹香鲸这种头重脚轻的体型极适宜潜水,加上它嗜吃巨大的头足类动物,它们大部分栖于深海,抹香鲸常因追猎巨乌贼而“屏气潜水”长达1.5小时,可潜到2200米的深海,故它是哺乳动物潜水冠军。

   抹香鲸的英文名为 Sperm whale 来自鲸蜡(Spermaceti) 一词,那是因为它那方形巨头中有一特殊贮藏装置里的油状蜡,头部的鲸蜡器官的作用是一个超级传导体,有极其灵敏的探测系统即“声纳”,能用发出超声波的喀嗒声而听其回音,用以在漆黑的深海探寻食物,以“声纳”替代不发达的小眼睛。

   抹香鲸常与无脊椎动物之最的大王乌贼展开一场刀光剑影的相互残杀,大王乌贼最大者达18米,重30吨。有人曾在热带海洋看到抹香鲸与巨乌贼博斗的激烈场面,它们从深海一直打到浅海不是抹香鲸吃掉大王乌贼,就是大王乌贼用触腕把鲸的喷水孔盖死使巨鲸窒息而死,那样,抹香鲸反倒成为大王乌贼的“美餐”了。

   抹香鲸对巨乌贼的嗜好,是一种最珍贵的海产品———“龙涎香”的来源。抹香鲸把巨乌贼一口吞下,但消化不了乌贼的鹦嘴。它们逐渐在小肠里形成一种粘稠的深色物质呈块状重 100———1000克,也曾有420公斤的。其最大直径为165厘米,这种物质即为“龙延香”。它储存在结肠和直肠内,刚取出时臭味难闻,存放一段时间逐渐发香,胜“麝香”。“龙涎香”是使香水保持芬芳的最好物质,用于香水固定剂。
  本文标题:四种香料动物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103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1034.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地理备课资料:四种香料动物(1)
欢迎你对四种香料动物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四种香料动物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