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地理 > 工业建设与布局(3)

工业建设与布局(3)

时间:2015-09-03 10:5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机电工业布局

     

    机电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各种技术装备的部门,同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需求中的机电产品比重也越来越高。机电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它通常分为机械工业和代表新技术产业的电子工业两大部分。

    (一)机械工业布局

     1.机械工业发展概况。机械工业包括金属制品业、一般机械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机械工业是建国以来中国发展较快的部门,它的发展为中国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了大量的冶金设备、电力设备、煤炭设备、石油化工设备、家庭日用机电产品等。目前,中国机械工业已有了相当大的规模。据1996年的统计,在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中,上述五行业的企业为124760个,占独立核算工业企业总数的24.63%;这五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为13986.34亿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22.29%,工业增加值占19.7%;固定资产7100.67亿元,占16.4%,固定资产原值占16.12%,固定资产净值占15.89%;职工人数为1555万,占全国工业职工人数的24.11%;1996年机械及运输设备出口额353.13亿美元,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27.3%,占当年出口总额的23.4%。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市场化、国际化加快,中国过去在比较封闭条件下形成的机械工业,由于存在技术和产品开发能力弱、企业组织不合理、企业生产效率低等问题,正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和机械工业内部结构重新调整与重新组合的趋势。

     2.机械工业的布局

    机械工业行业众多,品种复杂,服务面广,开发和生产要求较高的科学技术水平与专业化协作。这些特点直接影响了它的布局。同时,由于历史的原因,建国至改革开放这段时期内,中国工业布局重点由沿海向内地推进,并强调区域内自成体系,由此形成了中国机械工业布局的特点。一是中国机械工业的布局已经普遍展开,各大区、各省、市、自治区均已建立起规模、水平不同的机械工业基地和生产点;二是机械工业分布大体形成由东部发展水平较高、中西部发展水平较低的梯度格局;三是内地“三线”地区的机械工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的生产规模(图4.5.4)。从整体上看,以上海、江苏、山东、浙江为主的华东地区,是中国机械工业实力最强基地;辽宁是全国最大的重型机械工业省;成渝地区机械工业也具有相当规模。此外,北京、天津、吉林、黑龙江、河南、湖北、广东、陕西等省市的机械工业在全国也占有重要的地位。具体行业分布特点如下:

     

 

    机床工具是机械制造的“母机”,产品种类多,结构复杂,精密度高,要求不同规格的钢材和其他金属材料,对技术和协作条件要求高。重型机械和普通机床制造一般可布局在工业基础好的城市,精密机床、数控机床的制造则宜选择配置在科学技术条件好的大城市。上海、沈阳、北京、齐齐哈尔、天津、武汉、成都、济南、重庆、大连、昆明是主要机床工具生产基地。

    专用设备制造中,重型机械的生产耗用金属多,产品消费对象比较集中,一般接近原料地和消费地。著名的重型机械制造中心有上海、沈阳、富拉尔基、德阳、太原、北京、天津、洛阳等。重庆、上海、哈尔滨是中国三大电机设备制造基地。石油化工设备制造工业多靠近石化工业,主要分布在兰州、上海、南京、宝鸡、抚顺、吉林、锦西、成都、荆沙等城市。上海是中国最大的轻纺机械制造基地,其次有榆次、郑州、天津、邵阳、青岛等。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设备制造中心主要有上海、广州、西安、重庆、哈尔滨、北京、南京、成都、天津等。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和手扶拖拉机是最基本的农业机械,其制造主要分布在洛阳、天津、石家庄、济南、哈尔滨、四平、沈阳、佳木斯、长春、南昌、柳州、兖州、鞍山等地。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包括汽车、铁路运输设备、船舶、飞机等制造。汽车工业是中国未来一段时期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导部门之一。1992年全国共有汽车制造厂124家,汽车改装厂479家,汽车零部件厂近1900家。全国124家汽车制造厂散布在28个省市区,厂点较多的省市有辽宁、北京、江苏、湖北、四川。从生产规模看,则主要集中在湖北、吉林、北京、天津、上海、江苏、辽宁、重庆和四川。其中主要有吉林一汽、湖北二汽、上海、济南汽车制造厂规模较大。此外北京、天津、沈阳、南京、广州、柳州、重庆、西安、哈尔滨、南昌已形成一定基础。按车型分,载重汽车的生产基地有十堰“二汽”、长春“一汽”和济南的重型汽车集团公司。轿车生产已形成“三大三小”的生产基地格局,即“二汽”、“一汽”、上海和北京、广州、天津。轻型车的生产已大体形成东北、北京、西南和南京四大基地。但是,总的来说目前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和布局存在汽车厂数量过多且布点分散、企业规模过小且缺乏专门化分工协作、技术开发水平低、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集中力量、加强开发、改组企业组织、建设几个较大汽车制造企业是中国未来汽车工业发展和布局的调整方向。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中的铁路机车制造主要分布在大连、青岛、大同、北京、常州、株洲等城市。铁路车辆制造主要分布在长春、哈尔滨、齐齐哈尔、青岛等地。船舶制造主要分布在基础设施力量强、协作条件好的沿海口岸,如上海、大连、天津、广州等地。此外,南京、武汉、重庆、梧州、哈尔滨等是内河船舶制造中心。

    (二)高新技术产业布局

    高新技术产业是建立在新的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其主要特征是全部职工中科技人员所占比重高、销售收入中用于研究与开发的费用比例高。美国商务部将上述两个指标达到10%的产业定为高新技术产业。一般来说,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①微电子科学与电子信息技术;②光电子科学与机电一体化技术;③空间科学与航空航天技术;④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技术;⑤材料科学与新材料技术;⑥能源科学与新能源、高效节能技术;⑦生态科学与环保技术;⑧地球科学与海洋工程技术;⑨基本物质科学与辐射技术;⑩医药科学与生物医学技术。与传统产业相比,其布局显示出独特性:1)新兴技术产业具有智力资源指向性。大学和科研机构是新技术的孵化器,这对要求知识性强、技术性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尤其是其初始阶段来说尤为重要。世界上主要的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硅谷”,都分布在智力资源最丰富的地区。2)工业基础指向性。一旦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商品化生产阶段,它需要与一定的工业基础能力相匹配,利用某些闲置的生产能力和生产线,则工业基础就成为关键因素之一。3)投资环境尤其是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指向性。高新技术产业所需资金为风险资金,即是由科研人员的技术和投资人员的资金相结合的金融机制,高投资、高风险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基本特征之一,各类投资硬环境(如良好的自然环境所提供的自然基础等)、软环境(如优惠的投资政策等)均会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分布。4)集聚性。由于集聚所带来的人才、信息交流强化了区域提供服务的能力,使得原有的高新技术企业与基础设施对新的高新技术企业的建立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1.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与分布。

    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较晚,但发展速度迅猛。从发展阶段看,大致可分为两个时期:改革开放以前,中国的高新技术工业以电子、航空、航天等为主,但未能形成独立的产业。改革开放以后,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86年以来,我国实施了“国家科技重点攻关计划”、“863计划”和“火炬计划”,创办了具有不同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从而推动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深入发展。电子与信息类产业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柱产业,其次为机电一体化类产业、生物技术类、新型材料类、新能源与环保类。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布局明显地呈现出以下三个特征:

    ①东部沿海偏向性。受经济基础及国家政策倾斜的影响,东部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分迅速。北京、上海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地带。目前,全国有国家级开发区52个,其中沿海地区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有27个: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沈阳、大连、鞍山、上海、南京、常州、无锡、苏州、杭州、福州、厦门、济南、青岛、淄博、潍坊、威海、广州、深圳、珠海、惠州、中山、佛山、海南。无论开发区的企业数量,还是企业总收入,北京高新技术开发试验区均居榜首,上海次之。

    ②由点状分布向点、块、带格局转化。由于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目前尚处于初级阶段,所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倾向于依附大城市,呈现出大分散、小集中的点状布局特征。除沿海外,内陆和沿边还有25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太原、合肥、南昌、郑州、洛阳、武汉、襄樊、长沙、株洲、西安、宝鸡、成都、重庆、绵阳、贵阳、长春、吉林、哈尔滨、大庆、乌鲁木齐、南宁、桂林、包头、兰州、昆明。但随着经济与技术的发展,内陆已向着块状格局发展,陕南、四川、湖南、河南正在形成由西安—宝鸡、重庆—成都—绵阳—西昌、湘潭—长沙—株洲、郑州—洛阳发展而成的团簇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沿海,珠江三角洲高新技术产业带、京津石高新技术产业带、沪宁杭高新技术产业带也在形成之中。

    ③不同类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具有不同的产业开发重点。由于沿海、内陆、沿边在经济发展水平及技术水平上均呈现不同层次,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重点各有侧重。沿海以智力资源和技术力量为依托,侧重科技园区型高新技术产业,内地依靠优势资源和“三线”基础多发展与军工有密切关系的产业,沿边则藉国家开放政策及沿边的地理优势发展以贸易导向型的产业。

     2.电子工业的发展与布局。电子工业是吸收新技术能力、渗透力最强,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最大的部门,因而其发展速度也最快。电子工业一般分为消费类、投资类和元器件类三大类和五个行业,即雷达生产业、通信广播电视、计算机、电子元件、电子器件业等。

     1978年以前,我国电子工业的产品主要以军用电子为主。改革开放以后,电子工业的重点开始转向以电视机为代表的消费类电子产品。1996年中国电子工业现有企业7984个,固定资产1079.07亿元,工业总产值3051.09亿元。中国电子工业以消费类为主,但90年代以来投资类和元器件类比重有较大上升。主要产品,消费类中电视机年产量3541.81万台、录音机8632.82万部,电话交换机2838.7万部、大中小型计算机2443万部、微型计算机206.6万部,1994年元器件类中,电子元件8486160.3万只、显象管2989.7万只、半导体分立器件167.0亿只、半导体集成电路38.90亿块(1996年)。但从整体说,中国以进口主要零部件进行国内组装装配的劳动密集型电子工业为主,而技术密集型的电子工业比重还太低,技术开发能力和大生产技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国际竞争能力弱,加大电子工业的投入,特别是加大研究与开发投入,加快电子工业技术引进步伐,重点扶持几个大中型电子企业集团是中国电子工业的发展趋势。

    电子工业技术密集程度较高,其生产和分布对地区的生产技术水平依赖程度较大。目前,中国电子工业的分布与地区技术水平大体一致,在沿海发达地区由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北京、天津、辽宁组成了一条新兴电子工业带,及四川、贵州、陕西等三线地区组成多个电子工业基地。

    从产品看,消费类电子产品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江苏、四川等南方省市。彩电1996年产量2537.60万台,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四川及福建、上海等地。录放音机主要分布在广东,其次为江苏、上海、浙江。投资类中电话机主要分布在广东、上海、北京、福建及江苏、天津等地。大中小型计算机分布在北京、天津、辽宁和上海。微型计算机主要分布在广东、北京、山东、上海、天津、湖南等地。元器件中,显象管分布在陕西、上海、江苏、广东、北京及四川、河北、辽宁等地。电子元件主要分布在广东、江苏、浙江、福建、山东、河北、辽宁、四川、天津等地。半导体分立器件主要分布在山东、广东、江苏、四川、上海、浙江等地。半导体集成电路主要分布在天津、广东、江苏、上海和甘肃。中国电子工业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布点分散、重复太多;二是企业生产规模小;三是没有形成高新技术的具有较强技术经济实力的科研开发生产基地;四是不少军工企业仍在“三线”地区,位置偏僻,难以发挥生产潜力。今后中国电子工业布局将在与国际市场逐步接轨的环境和国家指导下进行调整,总趋势是坚持“基地式”建设方针,集中力量在原有基础上调整与理顺上游产品与下游产品的配套关系,尽快形成主要产品特别是元器件产品的经济规模;沿海发达地区如广东、福建等以消费类产品为主的电子组装业,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而失去优势,将逐步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这些发达地区电子工业的内部结构将逐步走向升级。
  本文标题:工业建设与布局(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di/1059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di/1059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中国地理:布局(52)工业建设(1)
欢迎你对工业建设与布局(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工业建设与布局(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