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国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国地理 >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7)

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7)

时间:2014-08-23 12:32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四、生物多样性保护方法

在现代观念中,保护是发展的一部分,正如《世界自然资源保护大纲》(1980年3月5日)中所说,“生物资源保护是人类对生物圈利用的管理,使它能对当代人产生最大的持续利益,同时维持其潜力,满足后代人的需要和追求。保护是积极的,包括保护、保存、持续利用、恢复和自然环境的改善”。

可持续发展是所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后代的幸福是当代人的重要社会责任。当代人应限制生物资源的消费,并对生物资源进行抚育,确保它的最大持久性产量;确保资源开发者开发活动的全部代价得到偿付,以及资源保护者获得他们保护行动的更多利益,这些都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基本原则。

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采用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离体保存三种方法。这三种方法是相互补充的,目的是尽可能有效地保护每个物种的遗传变异。

就地保护,通过区域性生物区系调查和分析,确定不同区域的生物多样性中心,建立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禁猎区等,通过保护生境的办法来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自1956年建立第一个自然保护区(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以来,尤其是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在自然保护区建设和管理上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据统计,截止到1996年底,中国已建立自然保护区799处,面积达7185×104hm2,占中国国土面积的7.19%。自然保护区类型和级别比较齐全,已形成了自然生态系统、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三大系列和九种类型(森林、草原和草甸、荒漠、内陆湿地和水域、海洋和海岸带、野生动物、野生植物、地质地貌、古生物遗迹),初步建成了有中国特色的自然保护区管理体制。中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99处,分属林业、农业、海洋、地矿等部门管理,占中国自然保护区的11.8%。此外,还设立了512处,960×104hm2的风景名胜区和292处,530×104hm2的国家森林公园,它们也起到就地保护环境的作用。

迁地保护,就是把物种及其种群迁移到其栖息生境以外的适当地方,例如植物园、树木园、动物园、水族馆、野生生物繁殖或驯养中心等,主要保护物种资源。中国现有植物园60多个,动物园28个,公园动物展区近150个,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繁殖和驯养中心近230多个,迁地保护在拯救和保护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离体保存,是迁地保护的一种方式,但考虑到其保存的方法和要求不同,离体保存主要以有机体的一部分,如种子、花粉、胚胎、精液、各种繁殖体、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材料等进行保存,所以单独叙述。基因库是离体保存的主要工具,由于上述材料保存要求和方法不同,因此基因库的贮存设备将是多种多样的,特别要注意使样品所包含的遗传变异不致丧失或流失。植物种子是天然的种质贮藏器官,一般最适于进行贮藏,因此种子库在基因库中占很大比重。种子库是以种子形式贮存生物资源保护材料,保护种质资源。种子库与其他迁地保护方法比较,具有贮藏简便、贮存样本多、节约空间、节省劳力和经费等优点。全国珍稀濒危植物迁地保存基地有255个,如四川灌县、江西九江、新疆吐鲁番等都新建了种子基因库。

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等自然保护法规。为了保护物种,1984年7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公布了《中国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名录》(第一册);1988年12月国务院批准了《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1987年5月国务院环境保护委员会发布了《中国自然保护纲要》,它的发布促进了中国的自然保护工作,也促进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健康发展。

中国参与国际合作,参加有关自然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活动,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作出努力。目前,中国已有广东鼎湖山、吉林长白山、四川卧龙、贵州梵净山,福建武夷山、内蒙古锡林郭勒、新疆博格达峰、湖北神农架、江苏盐城和云南西双版纳等14个自然保护区被UNESCO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湖南东洞庭湖、江西鄱阳湖、青海湖鸟岛和海南东寨港6个自然保护区被列入《拉姆萨尔湿地公约》的国际重要湿地名录。1980年中国加入了《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1992年签署和批准了《生物多样性公约》、签署了《拉姆萨尔湿地公约》。1978年9月中国成立了“人与生物圈”国家委员会,与UNESCO合作开展“人与生物圈”的研究。


  本文标题: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7)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zhongdi/1058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zhongdi/10584.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7)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生物多样性和自然保护(7)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