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教育心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教育心理学 > 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3)

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3)

时间:2017-03-25 21:20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斯金纳(B.F.Skinner)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

  斯金纳(1904— )是美国当代心理学家,曾担任美国印第安大学、哈佛大学的教授。

  斯金纳在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桑代克的学习理论影响下,于1937年提出了操作性条件反射学说,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强化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学习理论,并把在动物学习实验研究中所确定的一些规律,用之于教学,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以改革传统教学方式,这些曾得到广泛的支持。其主要著作有《有机体的行为》、《科学和人类行为》、《教学技术》、《学习的科学和教学的艺术》、《教学机器》等。

  斯金纳在30年代发明了一种学习装置,见图5。箱内装上一操纵杆,操纵杆与另一提供食丸的装置连接。把饥饿的白鼠放进箱内,白鼠偶然踏上操纵杆,供丸装置就会自动落下一粒食丸。白鼠经过几次尝试,会不断按压杠杆,直到吃饱为止。这时我们可以说,白鼠学会了按压杠杆以取得食物的反应。按压杠杆变成了取得食物的手段。所以操作条件反射又叫工具条件反射。在操作条件反射中的学习,也就是操纵杆(S)与压杆反应(R)之间形成了固定的联系。

  斯金纳宣称自己的学习理论是一种描述性的行为主义,他认为一切行为都是由反射构成的。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一是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一是操作性行为,是没有可观察的材料,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自发的反应。上述实验中的白鼠按压杠杆,这种反应就是由有机体自发发出的。前者是刺激型条件反射;后者是反应型条件反射。他通过实验,研究了动物和人的行为,总结出了习得反应、条件强化、泛化作用与消退作用等规律。他把学习的公式概括为:如果一个操作发生后,紧接着给一个强化刺激,那么其强度就增加。斯金纳认为,教育就是塑造人的行为。有效的教学和训练的关键就是分析强化的效果以及设计精密的操纵过程,也就是建立特定的强化机制。这种理论运用到教学和程序教学中去是有积极作用的,但他把意识的作用排除在科学之外是不可取的。

  现在,我们来比较一下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条件反射二者之间的不同。在经典条件反射中,强化伴随条件刺激物,但它要与条件刺激物同时或稍后出现,这样条件反射才能形成。在操作条件反射中,强化物同反应相结合,也就是有机体必须先作出适当的反应,然后才能得到强化。这就是两种条件反射的根本区别。有的心理学把经典条件反射式的学习称作刺激替代。用图6来表示:假定S1与反应R形成了巩固的联系,S2、S3……Sn可以与S1相结合,通过几次强化,S2或S3可以替代S1,引起与S1所引起的类似反应。相反,在操作条件反射中的学习可称作反应替代。用图6来表示,S1开始与多种反应即R1、R2、R3……Rn结合,通过强化R1,而不强化R2、R3……Rn,R1就可替代R2、R3……Rn,最后与S1形成巩固的联系。
  本文标题: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xinlixue/292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xinlixue/292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学习理论流派的介绍(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