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文化地理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文化地理学导论 > 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3)

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3)

时间:2010-01-29 02:12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方便的服务条件也是重要优点。由于中心地区、吸引的人多、商店多、交通车辆多,结果,伴随而来的是餐馆、酒巴、旅行社、饭店、娱乐场所以及邮电、通讯等服务单位。它不仅带来方便,而且也提高了在该地各部门的工作效率与经济效益。

  Ⅱ.社会条件方面。集聚力在社会条件方面主要包括:历史的影响、知名度的作用,以及居住地点向工作地点靠近。

  历史的作用在城市的地域结构上的反映不能低估。很多城市某些活动继续集中在一定地点只是因为历史的原因。例如,美国的圣弗兰西斯科的金融业继续留在门特戈米瑞(Montgomery)街上。尽管这条街原位于港口附近,现已因填海而离海湾有几个街区,可是从1849年淘金高潮时建立起来的各金融机构仍然留在原处。我国上海的外滩也是这样,尽管码头地区已转移到杨树浦,但金融中心仍在外滩。

  知名度对于新建的商店、银行以及选择住宅方面有很大影响。由于城市内某些地区已经出名,在民众中有了影响,新的单位建在该处就会提高其身价与地位,就会增加其知名度,这无形中也就成为一种强大的集聚力量。这就不难理解,在已经拥挤的闹市区还有不少商店想往里挤。由于往里挤的单位多,引起地皮紧张,地价昂贵,只好向上往高层发展、向下形成地下街道。

  城市中心区往往也是政府部门、商店、银行等集中的地方,也是交通方便、服务设施齐全的地方。在该处高级职员为了工作方便与享受方便的服务条件,多住在离中心不远的地方。因此,在西方国家离市区不远处有高收入阶层的住宅区。能住进这类住宅区的人,往往也代表一种身份与地位,因而,对新的上层阶级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地方。对低收入的人,往往集聚在工业区附近,因为那里距工作地点近,可以节省交通费与时间。

  Ⅲ.集聚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在城市中心地区集聚力吸引来大批的人、大量的商店、许多公私机构,以及数量多、各式各样的服务单位。结果大厦林立,行人磨肩接踵,车辆堵塞,商店、餐馆拥挤。过去的方便条件这时发生了变化,加上噪音与汽车排放出的尾气带来的环境变化,使享受舒适方便环境的高收入阶层人士,在小汽车这一方便交通工具促使下,纷纷由原接近市中心的住宅区率先转向郊区。其留下的住宅区往往由较低阶层的人前去填补。原来单户居住的大房变成多户居住的大杂院。

  高收入阶层转向郊区更严重的是使市中心闹市区的繁荣因高消费顾客减少而趋向衰落。接着经济效益下降,知名度的消失接踵而至。税收的减少导致城市的市政建设的困境。这种连锁反应使城市中心原来得以发展的集聚力开始下降,而离散力开始发挥作用。

  2)离散力:离散力的作用与集聚力一样也可分为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

  Ⅰ.经济条件方面。市中心区的商业因顾客搬到了郊区、他们的购物活动也随之转向那里。结果,原在市中心的一些商店为适应这种情况有的也跟着转向郊区,形成新的购物中心。

  市中心地区由于原集聚作用造成了高地价、高地租以及建筑物的高租金。另外,由于消费水平高以及雇员们因高的房租与过多的交通费而形成的较高工资待遇。结果,使企业在这里要比在别处付出更多的经营与管理费用。这种过高的经济负担在营业相对下降的面前使企业不得不选择搬迁这一措施。

  原来市中心由于道路密集与各方向联系不仅方便而且距离也较近。可是车辆过多造成的拥挤和堵塞,使时速达上百公里的小汽车在高峰时间犹如蜗牛爬行。现在高速公路的发展使市中心区与郊区之间虽然距离远,但由于车速快,耗费的时间甚至比市内之间往来要少。这种情况变化为今天小汽车已普及的中产阶级转向郊区定居起着推动作用。

  高速公路与机场这种新的交通路线与枢纽所提供的方便条件,使得商业和有关企业像过去拥向市中心一样,现在则向其集聚。于是沿城市的高速公路与机场成为新的集聚点,它们分散在城市边缘的郊区。以往交通车辆多是向心性的运行,即由各个方向向市中心集聚,现在则多向高速公路聚集。
  本文标题: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wendao/750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wendao/7507.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城市与社会、人文等因素的关系(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文化地理学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