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自然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自然地理 > 南美洲的河流与湖泊(3)

南美洲的河流与湖泊(3)

时间:2014-08-17 10:44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四、三大水系

(一)亚马孙水系

这是以亚马孙河为主干的庞大水系,河网密度、流域面积和水量均居世界首位,长度也仅次于非洲的尼罗河。亚马孙河上游为乌卡亚利河(2560km)和马腊尼翁河(1600km),它们分别发源于秘鲁南部和西部的安第斯山西科迪勒拉东坡。两河穿越崇山峻岭后,在瑙塔附近汇合,始称亚马孙河。自此向东,流贯于亚马孙平原,至马瑙斯为中游河段(2240km);马瑙斯以下至河口为下游(1600km),最后在马腊若岛附近注入大西洋。从乌卡亚利河源头算起,全长6400km以上。沿途接纳源自安第斯山东坡、圭亚那高原南部、巴西高原西部与北部的上千条大小支流,其中长度在1500km以上的大支流有17条之多,如南岸的茹鲁瓦、普鲁斯、马代腊、塔帕若斯、兴古、托坎廷斯等河,北岸的普图马约、雅普腊、内格罗等河,都是源远流长的大河。流域面积达705×104km2,约占南美大陆总面积的40%,范围之广,为世界各大河所远远不及。

流域地跨赤道,年降水量多在1500mm以上,并有安第斯山冰雪融水补给,水源供应充足。主流水量极大,河口年平均流量21×104m3/S,每年注入大西洋的水量达6600km3以上,约占全世界河流每年注入大洋总水量的14%。在远离河口320km的大西洋上,还可以看到亚马孙河的黄浊河水,因此有人把这一带称为“淡水海”。流域内降水季节变化较小,加以南、北流域雨季错开,主流水量在不同时期得到补偿,变化幅度和缓,洪水期与枯水期平均流量比率为5:1,体现了赤道型水系的特点。南岸支流洪水期在11—5月,北岸在3—8月,因南岸支流流域面积约为北岸的2.5倍,主流本身也介于赤道至5°S之间,故主流水量变化主要取决于南岸支流,北岸支流只对主流洪水期的形成起促进作用,对枯水期水量则起补偿作用。这样,主流洪水期大致始于10—11月,至次年3—6月进入最高洪水期,6月以后逐渐减退,至9月最低。下游洪、枯水期出现时间稍见落后。个别年份因雨季变动而使南、北岸支流洪水同时发生,主流便出现特大洪峰,如奥比杜斯附近曾记录到28×104m3/s的流量。由于中、下游平原地势低,河流比降微缓,流速较慢,一到洪水季节河水宣泄不畅,水位平均上涨幅度9.3m,洪泛宽度25—80km,河口地区可达200km,呈现一片汪洋,因此亚马孙河素有“河海”之称。洪水期后,地面仍遗留着大片沼泽和湿地。

亚马孙河每年携带出海的泥沙量约5×108t,与其巨大的水量相比,河流的含沙量并不太高,这与流域内茂密的森林被覆有关。近期由于河口地区下沉作用,入海泥沙又为沿岸海流带走,所以没有出露三角洲,而形成宽敞的喇叭状三角港,这为海潮入侵提供了方便。大西洋海潮溯河而上最远可深入内陆1400km,潮高一般约1—2m,大潮时常形成5m高的水墙逆流呼啸而上,其声数公里外可闻,气势磅礴,景色壮观。

亚马孙河上游河段具有山高谷深、坡陡流急、落差很大的特点,下游支流从圭亚那高原和巴西高原进入平原的接触带也多陡落成急流和瀑布,水力资源相当丰富,仅在巴西境内即有8000×104kW的水力可资利用。1976年巴西政府开始在托坎廷斯河及其支流阿拉瓜亚河(Araguaia)上动工兴建水电站。亚马孙河的航运条件非常优越,它不仅水量丰富,河宽水深,而且比降微缓,主要河段上没有任何瀑布险滩,更没有冰冻期,可与各大支流下游直接通航,构成了一个庞大的航运系统。3000t级海轮沿干流可直达秘鲁的伊基托斯,7000t级海轮可达马瑙斯,整个水系内可通航里程达3×104km(正常水位)至6×104km(洪水位)。

(二)巴拉圭-巴拉那-拉普拉塔水系

这是以巴拉那河为主干的南美洲第二大水系。巴拉那河上源是格兰德河(1287km)和巴腊奈巴河(1000km),均发源于巴西高原的东南边缘。两河向西南流至20°S处汇合始称巴拉那河(4000km),自此向南流贯,途中接纳提亚太河(Tiete)、伊瓜苏河、巴拉那巴涅马河(Paranapanema)、巴拉圭河、萨拉多河等众多支流,其中源出马托格罗索高原、向南流注的巴拉圭河为最大的支流(2200km)。巴拉那河流至阿根廷的罗萨里奥折向东南,最后与由北向南流的乌拉圭河交汇,注入拉普拉塔河。拉普拉塔河系该水系的河口段(320km),向东南注入大西洋,由于近代下沉作用,形成巨型喇叭状三角港,河口最宽处达223km。自格兰德河源头起,包括巴拉那河和拉普拉塔河,总长5607km,流域面积320×104km2。

流域内除巴拉圭河以西部分外,年降水量多在1000mm以上,并以夏雨为主,因此巴拉那河水量很大,河口处年平均流量17300m3/s,约3/4水量来自东岸支流;水量季节变化显著,尤其是西岸支流巴拉圭、萨拉多等河,夏涨冬枯,变化急剧。但在巴拉圭河两岸以及巴拉那河下游沿岸一带,因两岸受高地约束,排水困难,即使枯水期也充满沼泽、湿地,这在一定程度上推迟了洪水注入巴拉那河的时间,所以在1—2月主洪水期过后,5—6月还出现次洪水期,8—9月为枯水期。洪水期与枯水期平均流量比率为7∶1,最高与最低流量比率为27∶1。在拉普拉塔河入海口,年平均流量增至23500m3/s。

巴拉那河上、中游流经高原地区,河流深切,多峡谷,河床常有岩岛裸露,形成许多急流和瀑布。其中最著名的是伊瓜苏瀑布。伊瓜苏河从高原边缘的陡削岩壁注入巴拉那峡谷时,陡落60—82m,干季时被河心岩岛分隔成275股急流,一到汛期,水量大增,汇成一道宽达3000—4000m的巨大水幕,为世界上最宽的瀑布。另一个著名大瀑布是塞特凯达斯瀑布(又称瓜伊拉瀑布),巴拉那河流经24°S巴拉圭与巴西边界处,河水陡落于峡谷内,总落差114m,以水量巨大著称,年平均流量13200m3/S,洪水期能达此数的4倍。急流瀑布有碍于航行,但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估计水力蕴藏量为4000×104kW,流域各国正在联合进行开发。如巴西和巴拉圭合作在塞特凯达斯瀑布下游兴建中的伊泰普水电站,全部完工后装机容量将居世界首位;阿根廷与乌拉圭合作在乌拉圭河中游建造电站;伊瓜苏瀑布水力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正在拟议中。巴拉那河下游(自波萨达斯起)流贯于拉普拉塔平原,河床展宽,比降和缓,水流较慢,泥沙堆积旺盛,多江心滩和沙洲。巴拉那河年输沙量1.65×108t,在注入拉普拉塔河处,形成面积为14200km2的三角洲。下游航运较发达,是沿河各国对外贸易的重要通道。

(三)奥里诺科水系

本水系主流源于圭亚那高原西南部的帕里马山,绕行于高原的西部和北部边缘,最后向东流注大西洋,全长2060km,流域面积88×104km2。在上游处,奥里诺科河通过一条长约363km的天然水道——卡西基亚雷河,与亚马孙河左岸支流内格罗河相连。奥里诺科河左岸支流,如瓜维亚雷、梅塔、阿劳卡、阿普雷等河,多发源于安第斯山东坡,水流湍急,河谷深窄,流入平原后,河道展宽,贯注主流;源自加勒比海沿岸安第斯山南坡的支流为数不多,且较短促。右岸支流如文图瓦里、考腊、卡罗尼等河,从圭亚那高原奔腾而下,形成深切的河谷和急流瀑布,卡罗尼河支流卡劳河(Carrao)上著名的安赫尔瀑布,落差达979m,汹涌的水流从近千米高处,沿多层石级飞泻而下,成为世界上最高的瀑布,蕴藏着巨大的水力。流域内大部分属热带干湿季气候,因而河流水量变化也就相应以夏涨冬枯为特征。河水5月开始上涨,8月水位最高,如梅塔河河口附近,水位可上涨8—10m,在博利瓦尔城附近上涨10—15m。下游地区由于比降较小,冲积作用旺盛,河床淤浅,雨季时甚易泛滥,泛区范围可沿主流两侧宽及10—15km。河口年平均流量为14000m3/s。奥里诺科河每年挟带4500×104t泥沙入海,在河口一带形成面积约26000km2的三角洲,主流在这里被分成17股水道,向大西洋倾泻。


  本文标题:南美洲的河流与湖泊(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zi/773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zi/7730.html
顶一下
(1)
25%
踩一下
(3)
75%
-------
欢迎你对南美洲的河流与湖泊(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南美洲的河流与湖泊(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