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世界经济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世界经济地理 > 日本工业地域的形成(2)

日本工业地域的形成(2)

时间:2011-02-08 20:27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战后工业分布的临海性  一个国家的地区结构,反映该国的政治、社会、经济、产业结构总特点,而日本地区结构反映的非常典型。在日本经济高速增长和重、化学工业化的过程中,不仅带来了工业结构的根本变化,也引起生产分布与地区结构的变化。战后日本工业分布与地区结构的特点有二:

(1)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形成  战后随着重、化学工业化的发展,原料、燃料构成和来源地的变化,工业设备的现代化,科学技术进步,使企业由单一化、纵的联系,向大型化、联合化、横的联系发展等,这都影响着工业配置的变化。

1955~1965年期间,原有工业地带工业急剧膨涨,不断扩大外延。如京滨工业地带向千叶东京湾沿岸延伸,形成京叶工业地带,是广义京滨工业地带的组成部分。阪神工业地带沿大阪湾向西扩展到播磨地区;又在其东南沿岸形成堺泉北工业地区。介于两大经济地区之间的中京工业地带沿伊势湾发展,建有四日市石油化学工业基地,又向东延伸到丰桥以及骏河湾地区,统称为东海工业地区。战后北九州工业进展迟缓,地位明显下降。介于阪神与北九州之间濑户内海沿岸,特别是北岸—山阳地区发展最为迅速,形成了以广岛、水岛为中心的新兴的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区。于是超过北九州,居全国的第4位。这样,人口、工业、国民收入更加聚集在三湾一海地区。东从东京湾东侧的鹿岛开始,经千叶、东京、横滨、骏河湾沿岸、名古屋、大阪,神户直达北九州,长达1000多公里,包括京滨、中京、阪神、濑户内、北九州五大工业地带及其连结地区,共计16个县,通称为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区。面积为1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23.9%,人口和工厂(30人以上的)各约占全国的60%,而占工业人数的67.2%、工业产值的75.1%和国民收入的65.3%。其中京滨、阪神、中京的生产密度更高,三大都市圈仅占全国面积的6.6%,却占人口的41.2%和产值的47.9%。

战后新建、新兴的大量消耗原材料的资源型工业,如炼油、石油化学、钢铁工业等全部分布在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填海新陆上,成为临海型工业区的典型代表。如日本钢铁工业,除室兰、釜石钢铁厂与富山特殊钢厂外,新建的14个大型厂都集中在临海区,占钢铁总产量的96%以上。50年代末,新兴的石油化学工业百分之百的建立在五大工业地带的填海新陆区。这些都成为重要的重、化学工业生产地域综合体。按地域部门特征形成两个地域类型:①以炼油为中心的石油化学、钢铁、电力工业型,如东京湾的千叶、袖浦、鹿岛,伊势湾的四日市等;②以钢铁工业为中心的机械、化学型,如堺、泉北、和歌山、下津、大分、君津等。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不仅是日本工业、人口、国民收入最集中的地区,同时也是世界工业生产密度最高的地区。如濑户内海与美国五大湖中最小的安大略湖相当,而其沿岸钢铁生产能力为7000万吨,炼油和乙烯生产能力与英国接近。又如日本东京湾集中程度更高,生产密度更大,其面积只等于濑户内海的1/10,而两地乙烯生产量几乎相等。东京火力发电能力要比纽约大50%。这样,大约经过十年左右时间,在战前四大工业地带基础上,迅速形成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带。分析其迅速形成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①日本工业发展的原料、燃料,绝大部分仰仗从外国进口,而产品的大部分又依靠国外市场,这是战后日本考虑工业布局的出发点。从这个意义上讲,巨型船舶和港口是日本工业原料、燃料产地。在专业码头通过自动流水作业线,进入到车间,加工后的产品又通过出口专用码头远销国外,既节约用地,又缩短周转时间。战后资源来源地区构成的变化,是工业更加集中太平洋沿岸的重要条件。

②集中发展重、化学工业的方针,使轻纺工业比重下降,大批重工业与化学工业在原有工业地带及其外围集中,大型厂、承包厂、部件厂均密集于此。

③利用岛国条件的优越性。日本海岸线长3万公里,沿海有不少优良港口分布,尤其是太平洋沿岸,水深港阔,风平浪静、潮汐水位相差不大,适于修筑港口、码头,便于大型船只停泊。港湾地区不仅为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提供便利条件,而且海上运输费用低廉,对日本来说,这是个关键性因素。

表5-4  太平洋带状工业地区在全国的地位(%)1975年

 

①包括茨城、埼玉、千叶、东京都、神奈川、岐阜、静冈、爱知、三重、大阪府、兵库、和歌山、冈山、广岛、山口、福冈。

④日本的大工业地带是日本工业城市和人口最集中的地区,也是轻、重工业品最大的消费中心。农林水产和矿业生产停滞、下降,众多人口流入城市,进入第二和第三产业部门,大大加剧了太平洋沿岸城市的集中程度。

⑤当时日本沿海工业已经十分密集,用地紧张,于是通过填海造陆解决建厂用地,较为便宜。

⑥日本政府向这些地区大量投资,修筑公共设施和增设交通线路为配置新厂提供各种方便条件。

(2)工业重新配置与分布分散的趋势  60年代中期以来,工业分布有了明显的分散趋势。
  本文标题:日本工业地域的形成(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ijing/24615.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ijing/24615.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日本工业地域的形成(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日本工业地域的形成(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