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少年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少年地理学 > 地球上的水(4)

地球上的水(4)

时间:2010-01-29 01:37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3.大气水(气态水)

    大气水为地球水的“三态”(液态、固态、气态)之一,属于“气态水”。它浮游于地球的大气圈中,主要集中在大气层低层(对流层)。大气水以水汽的形式,参与着自然界的一切气象活动。大气水在地球水总量(13.86 亿立方公里)中,虽只占十万分之一(为12900立方公里),其量似乎微不足道,但就是这些水汽,却构成了地球上不断变幻的云、雨、霜、雪,形成了地球上的水分循环。使得海洋上被蒸发的大量水汽,随着气流的运移来到陆地上成为降水,维持了“千年江河流不尽,万年大海不会溢”的自然景象。大气水还拦阻了地球辐射热量的60%,使之不向宇宙空间散失,进而保持了地球的气温。水汽的这种作用,人们也称其为“温室效应”。这种效应,对人类显然是有益的。据计算,若大气圈水蒸汽含量减少一半时,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将降低5℃左右,即从现在的14.3℃降低到9℃。真若出现这种情况,那时地球的整个景观会是什么样子?简直使人不敢想象。

    大气水的来源,是地球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水从洋面、海面、河湖面等地球表面各水体以及植物叶面、土壤等通过蒸发或蒸腾而进入大气圈的。据估计,每年从地球表面蒸发的水量,共计达52万立方公里,其中,以大洋蒸发的水量最多,大洋洋面蒸发的水层每年平均厚达1.5米,而从陆地蒸发的水层平均厚仅为0.24米,两者相差6.2倍。大气水是水圈中水分交换中最活跃、更新最快的“分子”,大气中全部水量9天就可更新一次。大气圈里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气态水处在向液态水的转化之中。如果把大气水平均分配到我们的地球表面上,全球地表将可形成厚度为27毫米的水层。

    大气水在地球上的空间分布,是不均匀的。总的趋势是从赤道向两极不断减少。据计算,如果没有循环补充,赤道地区大气中的水汽含量将是最高的。如能把它全部“挤出”来的话,可以产生的雨量,将为两极地区的 5~22倍。大气水在垂直分布上,也有从地面向高空递减的趋势,据观测资料显示,1.5~2公里高空中水汽的平均含量仅为地面的一半;到5公里高空则减为地面的1/10;到10~12公里高度,含量就微乎其微了。此外,距海远近的程度,亦会影响到大气水分布的多寡。一般来说,海洋上空水汽含量多于陆地;沿海多于内陆。内陆沙漠和极地内部,是水汽最少的地区。

    大气水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可参与自然界大小水分循环。大循环是指海陆之间的水分循环;小循环是指海洋或陆地内部的局部循环。

    海陆间循环:海洋表面蒸发的水汽,其中由气流带到大陆上空的,在适当条件下,遇冷可形成陆地上的降水。陆地上的一部分降水形成径流,经过江河汇集,又回到海洋。这一系列过程,通常叫海陆间循环,也叫外循环或大循环。

    海上内循环:海洋表面经过蒸发进入大气中的水汽,在一定的条件下得到凝结,并以降水方式回到海洋。这一过程,只在海洋和海洋的上空范围内进行,通常叫海上内循环。属于小循环的一种。

    内陆循环:降落到大陆上的水,其中一部分蒸发成水汽,被气流带到上空形成降水,仍降落到大陆上。这一过程,通常叫内陆循环。由于水汽循环范围仅限内陆陆面与其上空之间,故亦属于小循环。

    从以上的三种主要水分循环形式知,大气水及其相态变化,对循环运动均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没有大气水,就谈不上任何水分循环。

    通过水循环,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系统,水资源和水力资源,亦从此得以恢复再生,被人类可长期利用。据估计,大气中的静水储量为1.29万立方公里,而全球的年降水量却有57.7万立方公里,后者的动态水量为前者静储量的44.8倍。全球河槽水储量约为0.212万立方公里,而年径流量却有4.7万立方公里,动态水为静储量的22.2倍。形成这种情况,则由于水分循环、大气水反复输送的结果。大气水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其大。

    4.冰川(固态水)

    分布在两极或高山地区、由积雪演化成的、能自行运动的天然冰体,谓之冰川。冰川是陆地水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地球“三态”(液、固、气)水中的“固态水”。

    全世界冰川的绝大部分,分布在南极大陆、格陵兰岛和北极诸岛,其余分布在中、低纬的高山地区,总面积达16227500平方公里(表2—4),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储水量估算为24064100立方公里,占世界淡水资源总量的 68. 7%,为全球淡水资源的主体。如果全球冰川都能融化,海平面将升高70米左右。

    表2—4  世界冰川分布

    地区    2    3

    冰川面积(公里 )    储水量(公里 )

    南极大陆    13980000    21600000

    格陵兰    1802400    2340000

    北极岛屿    226090    83500

    亚洲    109085    15630

    欧洲    21415    4090

    北美洲    67522    14062

    南美洲    25000    6750

    非洲    22.5    3

    大洋洲    1014.5    107

    总计    16227500    24064100


    中国境内的冰川,主要集中在我国的西部高山地区。其冰川数量和分布,见表2-5。

    表2-5中国冰川的数量和分布

    山区    冰川条数    2    3    雪线高度(米)

    冰川面积(公里  ) 冰储量(公里 )

    祁连山    2859    1972.50    95.44    4400~5400

    阿尔泰山    416    293.20    16.49    2800~3350

    天山    8908    9195.98    1010.67    3600~4300

    帕米尔    2112    2992.85    248.73    4200~5900

    昆仑山    7774    12482.20    1302.08    4500~6000喀喇昆仑山    1848    4647.17    604.49    5000~5600

    羌塘高原    1821    3108.81    263.01    5100~6200

    唐古拉山    —    2082.00    △62.00    5200~5800

    冈底斯山    3099    1667.75    50.32    5800~6000念青唐古拉山    2966    7536.00    △377.00    4600~5600

    横断山    1680    1617.62    109.99    4600~5500喜马拉雅山    —    11055.00    △995.00    4300~6200

    合计    —    58651.08    5132.22

注:据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1987年冰川编目资料。△为资料不全。

    冰川的形成,不同于冬季河湖冻结的那种水冻冰。冰川是由多年积累起来的大气固体降水(降雪)在重力的作用下,经过一系列变质成冰过程形成的,主要经历粒雪化和冰川冰两个阶段来完成。粒雪化过程使一般的积雪雪花先变为形态为圆形的晶体雪粒,在自重力的作用下,粒雪进一步密实或内融水渗浸再冻结,晶粒改变其大小和形态,并出现定向增长。当其密度达到0.84克/立方厘米时,晶体将失去透气性和透水性,便成为冰川冰。

    粒雪转化成冰川冰的时间从数年可至数千年。冰川冰已是大而形态不规则的多晶体集合体。冰川的最大密度为 0.917克/立方厘米,比水的密度小,这一特点使它总是处于地球的表面,在水体中总是浮在水面。

    按冰川的形态和规模,全球冰川可分为大陆冰盖(也称大陆冰川或冰被)和山岳冰川(又称山地冰川)两大类。大陆冰盖面积大而冰层巨厚,分布尚不受下伏地形的限制,呈盾形,中部最高,冰体向四周辐射地挤压流动。现在大陆冰盖只有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盖,它们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9%。南极冰盖始于渐新世末(距今2600万年)。至少在距今500万年前就已达到目前的规模。冰盖直径约 4500公里,面积( 13980000平方公里),约占南极大陆面积的98%。平均厚度为2000~ 2500米,最大厚度达 4267米。冰盖的总体积约24500000立方公里,占世界冰川总体积的90%,占世界总淡水量的70%。南极冰盖是地球上最大的冰库和冷源,其形成与发展对全球气候变化、海平面升降和人类生活有重大影响。如果南极冰盖全部融化,世界海平面将升高60米左右。格陵兰冰盖形成于第四纪。全岛面积为2175600平方公里(为世界第一大岛),而其中有1802400平方公里的地面即为厚厚的冰层所覆盖,平均冰原为1515米,最大厚度达3408米。冰量占世界总冰量约9%。如果格陵兰冰盖全部融化,亦会使世界海平面上升7米。

    山岳冰川又称高山冰川或山地冰川,它是发育在不同纬度山区的各种冰川的统称。山岳冰川的共同特征是冰川所处的地形控制着冰川的流动方向。冰川流速一般要比大陆冰盖为大,但冰川规模和厚度都远不及大陆冰盖。山岳冰川按其规模和所处的地形部位的不同,类型上又有所谓山谷冰川、冰斗冰川、悬冰川、平顶冰川(山地冰帽)、贯通冰川和冰原之分。山岳冰川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南北美大陆的高山区。中国是世界上山岳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总面积约为56500平方公里。约占全球山岳冰川总面积的1/4。

    冰川的变化对地理环境和人类生活都会产生重要影响。冰川本身就是自然地理要素之一,其形态往往形成美丽多姿的冰川景观。地球上冰川扩大时,将大大增强地球的反射面,从而会促使地球进一步变冷;冰川的消融退缩,又会促使世界海平面上升。冰川融水会使河流水源得到补给,或者成为河流的源头。蓄积的冰川融水,还可用来灌溉、发电。如我国新疆的绿洲农业,就多以冰川雪水为灌溉水源的;瑞士能源有一半以上,是靠冰川融水来发电的。冰川属于淡水,是人类最宝贵的一项淡水资源。

    冰川也可以导致灾祸。冰川的推进,将毁灭它所覆盖地区的植被、土壤,并迫使动物无奈迁移。冰雪崩、冰川泥石流、冰湖溃坝洪水的出现,往往使地面交通受阻,甚至造成人类生产、生活以至生命财产的重大损失。因此,研究冰川,正确预报冰川,对人类是至关重要的迫切任务。


  本文标题:地球上的水(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aonian/5960.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aonian/5960.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少年地理学:地球上的水(42)
欢迎你对地球上的水(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上的水(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