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少年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少年地理学 > 世界名城(5)

世界名城(5)

时间:2010-01-29 01:37 来源:地理教师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7.罗马

    罗马是意大利的首都,也是意大利最大的城市及政治、文化、交通中心。位于意大利半岛中部西侧的丘陵平原上。特韦雷河从市内由北而南流过。市中心距海(第勒尼安海)的最短距离仅25公里。市区面积200余平方公里,人口 283 万。罗马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由于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农业以小麦和果品园艺(葡萄等)为主。

    罗马是一座颇具特色的文化名城。城市可分古城和新城两个部分。整个古城区像一座大的露天博物馆,新城区是一座拥有摩天大楼的现代化花园城市。在古城区古迹很多。罗马城的建造,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753年。2700多年来,罗马城历经沧桑,它曾是不可一世的罗马帝国的首都,也是文艺复兴时期群英荟萃之地。又是近代法西斯鼻祖之一墨索里尼作威作福的场所。罗马至今仍有一道古老的城墙,将昔日的古城区包围在内。古城区虽然面积不大,可仍有600多家旅馆和客店,专供来自国内外的访古者到罗马下榻暂住。每年慕名来罗马的观光客,人数达数百万。游客们如果游兴很浓,古城区内的200多座宫殿、20座教堂、8大公园以及比比皆是的雕像、喷泉、残垣、古柱等胜迹,全可满足人们尽兴去参观。

    罗马是一个多广场的古城,广场周围往往是名建筑的汇集区。其中的威尼斯广场,是古城的中心。五条马路在此交汇,广场长130米,宽75米。广场左侧是威尼斯宫,右侧是威尼斯保险公司大楼,南面是统一意大利开国国王埃曼努埃莱二世(1820~1878年)的纪念碑和无名英雄墓。纪念碑中央高台上,是埃曼努埃莱二世的镀金铜像。顺埃曼努埃莱二世大街向东南行,不远处即可看到著名的科塞奥竞技场,该建筑是迄今留存的古罗马建筑最卓越的代表,也是古罗马帝国的象征。由维斯巴西安皇帝于公元72年开始修建,其子蒂托斯皇帝于公元80年隆重揭幕。据说是罗马帝国征服耶路撒冷之后,为纪念其盛大武功。强迫8万犹太俘虏修建的。第三世纪和第五世纪重加修葺。建筑物占地达20000平方米,周长527米,外直径188米,内直径156米,围墙高57米,可容8.7万观众。竞技场是斗兽、赛马、竞技、阅兵、歌舞等的场所,用淡黄色巨石砌成,外观呈正圆形。据记载,竞技场开幕时,总共有5000头狮子、老虎等凶猛野兽和由3000名奴隶、俘虏、罪犯和受宗教迫害的基督徒组成的角斗士,在此持续要“表演”100 天。惨绝人寰的角斗,使数以千计的角斗士在贵族们的欢笑声中倒在血泊中。该斗兽场经过2000年的风雪雨露侵蚀,高耸的围墙现已残缺不全。当年关押奴隶和猛兽的地牢,现已露出地面。罗马的古建筑遗存很多,其他著名的还有大杂技场、潘提翁神庙(万神殿)、戴克里先公共浴场、圣天使桥、凯旋门、凯旋柱等。

    罗马是天主教圣地,共有天主教堂300多座。另外还有300多所修道院、7 座天主教大学。在老城西北角,台伯河西岸的梵蒂冈,还有世界上最大的天主教堂圣彼得大教堂。

    罗马市内多喷泉和古水道。全市有3000多个喷泉,以特雷维喷泉最著名(1762年建)。座座喷泉水花飞溅,在阳光下,呈现出道道彩虹,将市容妆扮得艳丽多姿。

    新罗马在老罗马以南6.7公里处,始建于墨索里尼时期,20世纪50年代中期基本完成。这里有雄伟的体育馆、蘑菇状饭店,以及不少仿古建筑。如有仿照科塞奥竞技场建造的劳动文化宫和仿梵蒂冈而建的彼得和保罗二圣堂。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古罗马城为中心,城市面积逐年扩大,城外的面积比城内扩大了10倍。几乎所有的现代化建筑都设在城外,如罗马大学、现代艺术博物馆、电影城、体育场等。

    罗马工业分布于古罗马城外围,多集中于城市的西南、东部和新罗马城郊区。主要工业有机器制造、铁路车辆、电子、化学、印刷、服装、皮鞋和食品等部门。食品工业中,意大利面条、面包、通心粉、酿酒和水果加工等比较有名,重工业以原料消耗少的轻型产品为主。

    8.日内瓦

    瑞士西南部日内瓦湖畔的日内瓦市,是一座山明水秀的国际名城。人口约37万。居民主要使用法语。日内瓦市最知名的地方是联合国欧洲总部设在这里,并有两千多个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也设于此城,使其成为名符其实的“国际会议之都”。这里每年召开的国际会议,以及许多重大庆祝活动,数量近万次左右。常住这里的外交官员和各机构官员,人数多达3万人以上。

    日内瓦国际组织很多,大体上可分为四类:一类是联合国系统的机构,如世界劳工组织、国际电信联盟、世界气象组织、国际卫生组织、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贸发会议等;第二类是不属于联合国但又与联大或联合国某一委员会发生工作关系的组织,如世贸组织、日内瓦裁军谈判委员会等。第三类是欧洲自由贸易协会、欧洲核子中心、国际教育局、欧洲移民国际委员会等政府间组织。第四类为200多个非政府组织,如各国议会联盟、世界工会联合会、保卫儿童联合会、世界宗教理事会、文学与艺术国际协会等。大型会议,以英、法、中、西、俄、阿拉伯6种联合国语言同传,会议之多非它地可比。其“决策力”和影响力,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相差无几。为了配合这座国际城市的运作,日内瓦大学所设的翻译学院,就是专门为这些国际组织培养人才的。

    日内瓦作为国际城市,尚可追溯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这里曾是当时“国际联盟”的所在地。当年的“国联大厦”(也称“万国宫”),现即为联合国驻欧洲办事处(即联合国驻欧洲总部)。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国际组织云集于此呢?其主要原因不外乎是日内瓦享有“武装中立”的古老传统。日内瓦城建于公元1世纪。1798~1814年被法国侵占,并入了法国版图。1815 年维也纳会议确定瑞士为“永久中立国”,日内瓦加入了瑞士联邦。日内瓦是一个对不同思想观念极宽容的城市,历史上有很多不同政见的人物都曾在此城安身或暂居。如1536年起宗教改革家卡尔文曾到此定居;18世纪启蒙思想家卢梭和哲学家、作家伏尔泰,也曾在此居住。1800年5月9日,拿破仑曾在此度过良宵。1883年普列汉诺夫在此组织了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劳动解放社”。列宁曾于1895~1908年也多次侨居于此,并创立了《火星报》。

    为便于与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1965年,瑞士联邦政府专门设立了“瑞士日内瓦国际组织永久使团”。为了保持国家的“中立”,瑞士虽然与联合国瓜葛万千,但至今仍不是联合国的成员。

    日内瓦作为国际都市,还和它所具有的优越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环境有很大关系。这里冬日不冷(1月平均温度1℃左右),夏天不热(7月平均温度为 20℃左右),气候宜人。镶嵌于阿尔卑斯山和勃朗峰间的日内瓦湖,风光旖旎,山水如画,给人以清新之感。湖中的人工喷泉,喷水高达130多米。银色水柱在阳光照耀下,五彩缤纷,灿烂迷人。湖光山色与宜人的气候相伴,使日内瓦也成为旅游者向往的旅游胜地之一。这里交通便利,有铁路、高速公路直通法、意等国。郊外的现代化机场能停留各种型号大型飞机,有几十条航线通往世界主要城市。
  本文标题:世界名城(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shaonian/5948.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shaonian/5948.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少年地理学:世界名城(1)
欢迎你对世界名城(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世界名城(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