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人口教育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人口教育 > 人口的素质(4)

人口的素质(4)

时间:2010-01-29 01:11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思考题

  1.我国人口素质现状如何?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否相适应?

  2.平均预期寿命是否就是人口平均活的岁数?为什么?

  讨论题

  为什么说提高青少年和女性人口的素质更重要?

  阅读材料

智力投资短期行为的特征

  所谓智力投资,一般是指:“用于智力开发,使人们获得科学知识和技能的一切费用。主要包括:各级学校的教育经费、教育事业的基本建设费用、受教育者支出的某些学杂费和成人业余教育经费,以及创办和发展各种文化事业的费用。”但是智力投资一般需要较长的周期才能获得收益。因此,除了金钱花费之外,还需要有时间的花费,即舍弃眼前挣钱的机会,暂时减少企业和个人的经济收入。企业或个人是把时间用于去培训学习还是去挣现钱,常常有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即培训学习后能否将学习期间的经济损失弥补回来,并带来更多预期收益。如果培训学习能带来更多经济收益,则企业或个人进行智力投资的积极性就高;反之,企业和个人智力投资的积极性就不足甚至逐步下降,产生短期行为。

  目前,在劳动力培养和提高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短期行为。只求身体好,不求智力高,集中表现在青少年在校厌学、中途辍学,大学生、研究生也有弃学经商的现象,新的读书无用论再次抬头。就业后也不愿意学习文化和技术,这在农村更为突出。

  据国家统计局、卫生部、公安部、民政部、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联合组织力量,1987年7月在内蒙古、黑龙江、浙江、山东、湖北、广东、四川、云南、宁夏9省、自治区的城乡,对儿童接受教育等情况进行抽样调查得到的数据分析,6岁~14岁学龄儿童在校率为76.7%(城市学龄儿童在校率为 84.9%,农村为74.6%)。世界许多国家学龄儿童在学率都达到90%以上,我国与此有一定差距。

  中小学在校生中呈现着学习方面两极分化的现象,少数有望上大学的优秀生努力学习,多数无望升学的学生滋生着厌学的情绪,抱着“混”一个毕业证的态度对付学习。在这种情绪影响下,怎能学好文化科学知识呢?

  学龄儿童在学稳定率也不高,大批流失生流入社会。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1987年全国小学生中途退学的占在校人数的2.8%,这意味着前一年全国约有300万小学生流失,其中80%是女童。中学辍学的比例也比较高,并有大批青少年因不能升入初中和高中而失学。国家教委的一份统计材料证实,1987年全国小学升初中只有68%,在农村,情况更是有过之无不及。据河北省有关部门对13个地、市,22个县的73个乡抽样调查统计,1987年~1988年学年度初中学生辍学占初中在校生总数的5.42%,少数乡初中生流失率达15%以上。

  与此相关,社会上“小商人”、“小师傅”、“小农民”不断出现,稚气未脱的少年摆摊、经商、割草、牧羊、驾机开车。一些地方已出现雇佣童工的问题,亦引人注目。

  在改革开放的条件下,我国经济发展处于转变时期,在许多领域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短期行为,但放弃智力投资是短期行为中最缺乏远见的行为。我国教育落后的最主要原因不应归结于资金短缺,而应归结于不愿意为教育投资的短期行为。短期行为的长远恶果,普遍地降低着未来的劳动者素质。


  本文标题:人口的素质(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renjiao/4822.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renjiao/4822.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人口的素质(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人口的素质(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