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气象学与气候学(第三版) > 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因素(5)

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因素(5)

时间:2013-01-11 13:32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下垫面地理条件的变化

  在整个地质时期中,下垫面的地理条件发生了多次变化,对气候变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其中以海陆分布和地形的变化对气候变化影响最大。

(一)海陆分布的变化

  在各个地质时期地球上海陆分布的形势也是有变化的。以晚石炭纪为例,那时海陆分布和现在完全不同(图8·11),在北半球有古北极洲、北大西洋洲(包括格陵兰和西欧)和安加拉洲三块大陆。前两块大陆是相连的,在三大洲之南为坦弟斯海。在此海之南为冈瓦纳大陆,这个大陆连接了现在的南美、亚洲和澳大利亚。在这样的海陆分布形势下,有利于赤道太平洋暖流向西流入坦弟斯海。这个洋流分出一支经伏尔加海向北流去,因此这一带有温暖的气候。从动物化石可以看到,石炭纪北极区和斯匹次卑尔根地区的温度与现代地中海的温度相似,即受此洋流影响的缘故。冈瓦纳大陆由于地势高耸,有冰河遗迹,在其南部由于赤道暖流被东西向的大陆隔断,气候比较寒冷。此外,在古北极洲与北大西洋洲之间有一个向北的海湾,同样由于与暖流隔绝,其附近地区有显著的冰原遗迹。

  又例如,大西洋中从格陵兰到欧洲经过冰岛与英国有一条水下高地,这条高地因地壳运动有时会上升到海面之上,而隔断了墨西哥湾流向北流入北冰洋。这时整个欧洲西北部受不到湾流热量的影响,因而形成大量冰川。有不少古气候学者认为,第四纪冰川的形成就与此有密切关系。当此高地下沉到海底时,就给湾流进入北冰洋让出了通道,西北欧气候即转暖。这条通道的阻塞程度与第四纪冰川的强度关系密切。

(二)地形变化

气候变化的因素

  在地球史上地形的变化是十分显著的。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在现代有“世界屋脊”之称,可是在地史上,这里却曾是一片汪洋,称为喜马拉雅海。直到距今约7千万至4千万年的新生代早第三纪,这里地壳才上升,变成一片温暖的浅海。在这片浅海里缓慢地沉积着以碳酸盐为主的沉积物,从这个沉积层中发现有不少海生的孔虫、珊瑚、海胆、介形虫、鹦鹉螺等多种生物的化石,足以证明当时那里确是一片海区。由于这片海区的存在,有海洋湿润气流吹向今日我国西北地区,所以那时新疆、内蒙古一带气候是很湿润的。其后由于造山运动,出现了喜马拉雅山等山脉,这些山脉成了阻止海洋季风进入亚洲中部的障碍,因此新疆和内蒙古的气候才变得干旱。
  本文标题: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因素(5)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qihou/2359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qihou/2359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因素(5)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二节 气候变化的因素(5)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