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外国旅游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外国旅游地理 > 第四节 地中海地区东部各国(2)

第四节 地中海地区东部各国(2)

时间:2010-01-29 01:36 来源:地理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卢布尔亚那,斯洛文尼亚的首都,在国家西部、萨瓦河上游一个盆地里。它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和交通中心。现在仍是自意大利、奥地利等国通向多瑙河、巴尔干半岛各国的交通枢纽。1895年曾遭受地震严重破坏,但许多建筑物完好无损。主要古迹有:公元前三四世纪的罗马古城遗址、18世纪圣尼古拉总教堂、1702年兴建的音乐馆,以及一些17世纪的巴罗克式建筑等。该城的文化教育事业发达,有著名的艺术院,它的画廊、图书馆和国家博物馆享有盛誉。城市的大学生人数占市总人口的1/10,有“大学城”之称。1979年在市区街道上安装供暖设备,也是世界的创举,冬天街上不见雪迹。

马里博尔,德拉瓦河畔的古城和夏季旅游地。现存最古老建筑为12世纪的圣约翰教堂、以雕刻闻名的15世纪城堡、17世纪的高41米的古塔等。附近有瀑布胜景。

萨格勒布,克罗地亚首都,位于萨瓦河两岸,是一个重要工业和贸易中心。自1864年第一次在这里举办国际博览会以来,已有130年历史,每年4月和9月为博览会会期。市中心有共和国广场。罗马天主教主教、东正教主教、基督教主教和犹太教牧师都居住在城内。西北66公里的库姆罗韦茨村是铁托的故乡,建有铁托故居纪念馆。

萨拉热窝,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位于萨瓦河支流波斯尼亚河上游地区。四周群山环绕,风光旖旎,市内兼有19世纪奥地利风采的黄褐色楼群和东方格调的楼阁,以及土耳其工艺作坊。这里是穆斯林的集中地,有“欧洲开罗”和“穆斯林城”称号。全城有清真寺百余座,其中最古老的建于16世纪。街头阿拉伯化古老市场以制作和出售阿拉伯式铜、银器和手工艺品闻名遐迩。市内还保留着土耳其统治时期老城,石铺的街巷,低矮的店铺和作坊,这与市中心高大新建筑相比两种格调大异其趣。奥匈帝国皇储斐迪南居住过的别墅在郊外一个大花园里,它邻近的林荫道有近200年的历史。城郊的帕莱和伊利扎是疗养胜地。萨拉热窝的冬季积雪可从 12 月持续到 4月,有开展冬季体育运动的好场地。1984年国际第14届冬季奥运会即在该市举办。市内铁托大街上建有为纪念二战期间保卫萨拉热窝而牺牲的烈士的纪念碑。碑前设有长明火炬,象征烈士精神永存不灭。

莫斯塔尔,在内雷特瓦河上。城内建筑多受土耳其影响,现在还保留有土耳其统治时期的石堡和城墙雉堞的遗迹。最著名的古迹是一座石板拱桥——内雷特瓦桥,桥面宽27米,高18米,建于1556年。由于年代久远,桥面石板已被磨光,留下道道车辙。现在石桥依然完好,城市也因它而名扬四方。石桥附近有出售肉条的餐馆、制仚坊、被称为迷宫的地下餐厅。莫斯塔尔烈士陵园建于郊外一个绿林环境、风光旖旎的山坡上,陵园里有600多烈士的纪念碑。

贝尔格莱德,座落在萨瓦河注入多瑙河处,是南斯拉夫的首都和最大城市,也是多瑙河航运中心、巴尔干半岛交通枢纽、中西欧和近东的连接点,战略地位重要。贝尔格莱德意为“白城”。它已有2000多年历史,遭受过数百年的异族统治和40次严重破坏。萨瓦河的北岸为新城(新贝尔格莱德)。新城马路宽阔,绿树成行,高楼拔地而立。旧城内罗马时代的古迹卡列梅格丹城堡,已辟为公园,内设军事博物馆。公园内山岗上1928年修建的多利安式圆柱,又名胜利圆柱,柱顶立有昂首瞻望的青铜武士像,被当作贝尔格莱德的象征。共和国广场附近保留有一条19世纪风貌的大街,街不很长,宽约20米,地铺卵石,两端悬挂绘着斜插麦穗的礼帽和手杖的旗子,它们是这条大街的标志。这里曾是爱国艺术荟萃之地,以往塞尔维亚的诗人、画家们刻在墙上的、反对奥斯曼统治的诗、歌、画等依稀可辨。每年4月初居民在这里举行为期19天的联欢节。德迪涅山的乌日策大街15号,已故总统官邸的玻璃花房(20×15平方米),现为铁托的陵墓。陵墓用白色大理石砌筑,长12米,宽5米,略高于地面。南郊高519米阿瓦拉山顶古堡遗址,建有无名英雄纪念碑,碑由黑色和紫色大理石砌成,上部刻有永恒的火炬,底部为层层阶梯,中间有8根刻着身穿民族服装英姿飒爽的女像柱,庄重肃穆。

尼什,在南摩拉瓦河支流尼沙瓦河岸,扼国际公路与铁路的交通枢纽,历来为军事、交通和贸易重镇。它曾受土耳其统治500年,1804年土耳其军队血腥镇压了塞尔维亚人的反抗义举。1809年占领者用起义者的头颅和泥土混合建造一座“纪念塔”,塔高4.5米,共有952个起义者头颅,它们分成56行,每行17个。当时,这一暴行震惊了全世界。现在,塔的模型陈列在南斯拉夫的博物馆里。二战期间,这里被法西斯德国占领,并成为集中营所在地。有个集中营关押过3万多被俘人员。1942年2月12日集中营里的爱国者组织了一次越营起义,105 人逃出了集中营。战后,在集中营旧址建立了“二月十二日纪念馆”,陈列有关法西斯各种暴行的罪证。原集中营的围墙、哨楼、牢房、铁丝网仍按原样保留,作为南斯拉夫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场所。市西南的布巴尼山曾是爱国者殉难之地,现辟为公园。园内建有3座纪念碑,其为高低不同的手臂握拳高举,象征烈士英勇不屈的精神。每年庆祝尼什解放日时,在纪念碑前举行盛大集会。市东南有尼什卡-班亚温泉,那里是疗养胜地。

克拉古耶瓦茨,在摩拉瓦河一条不大的支流的岸边,二战时期被法西斯德军侵占。1942年10月21日,德军在这里进行了一次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当时,敌军规定,只要一个德军被杀,必须杀死100个南斯拉夫人;一个德军受伤或失踪,必须杀死50个南斯拉夫人。在一次游击队英勇机智的袭击敌人的战斗中,击毙德寇50人,伤40人。德军为了报复,一天内竟枪杀了当地7岁以上的全部男人,遇难者达7000人。战后为了永久悼念这些无辜者,修建了“十月二十一日纪念馆”和纪念公园。纪念馆造型奇特,它是由高低不一的十个巨大方柱连在一起,左右各伸出一幢平房似的建筑。展厅墙用红砖砌成,象征人民的鲜血,四周无窗,表示德寇侵占时的暗无天日。大门前面的墙上有黑、红两个大圆球。黑球上插满长枪、刺刀,表示敌人的凶残;红球上有无数长条如火舌翻腾,象征人民的不屈斗争,红墙的每块砖上,刻有一个受难者的名字,7000块砖,7000名受难者。展厅的闪亮玻璃窗里不停地映出受难者半身像:白发老人、稚气孩童、工人、农民、教师、科技人员……。展厅出口处还有一黑、一红两个大圆球,象征德寇的覆灭和人民的胜利。附近的纪念公园里立有一座V字形纪念碑。突出的三角形表示鹰的两翼,寓意年青之鹰展翅飞翔。纪念碑旁有一由33座墓组成的三角形墓群。这里埋葬的是些遇难的幼年学生和教师。当时,师生们正在上课,德寇包围了学校,进行大屠杀。石碑上刻有学生们死前写下的诗句:“我们同一年生的,同一天上课,同一天同一地方种牛痘,同时死在一个地方!”

斯普科里,内陆国马其顿的首都,位于瓦尔达河上游岸边,多次遭战争和地震破坏。1963年7月该市又发生强烈地震,85%的建筑物受到破坏。震后经重建,街道宽阔整齐。但火车站大楼保留受损原状,以资纪念,并辟为博物馆。博物馆楼上的大时钟的指针始终指着地震发生的时刻,5时17分。市内有初建于罗马统治时期、15世纪又经重建的瓦尔达尔河大桥。其他古建筑有土耳其城堡和清真寺。

奥赫里德,在马其顿的西南部,马-阿界湖奥赫里德湖的东北岸。这里湖光山色、令人陶醉,加以宜人的地中海气候,同时有历史年代遗留下的教堂、修道院、城堡与塔楼,以及湖中残留的欧洲大陆冰川期以前的某些生物孑遗和新石器时代人类活动的遗迹,所以这里成为国际性旅游和疗养胜地。这里每年还举办奥赫里德之夏节和巴尔干节,演出当地精彩民间歌舞和音乐。

巴尔干半岛西北部地区五国在1988年接待了900万外国旅游者,虽然远不及法国、西班牙和意大利(三国共接纳9000万人),但在地中海东部却居于首位。其现代旅游业是从60年代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的,到1990年已达到成熟阶段。1991年以来,因形势变化和各种冲突,导致了旅游业受挫。

1.旅游业的发展  本地区亚得里亚海岸旅游业的发展,有些方面与法国和意大利沿海很类似。在1813~1918年间,这里沿海许多地区在奥地利统治之下,奥地利王室曾到这里的一些旅游胜地(如奥帕蒂亚)巡游。1880~1900年,伊斯特拉半岛及达尔马提亚海岸成为欧洲最时髦的旅游区。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杜布罗夫尼克海滨颇受法国和捷克人的喜爱。

二次大战破坏了本地区的国际旅游业。战后,南斯拉夫于1945年成为社会主义国家,出入境都受到限制。国际旅游直到1961年才得以恢复。但1965年以前,国内公民旅行受到一定限制。80年代,亚得里亚公路建成,驾车旅游者首先到达南斯拉夫的阿尔卑斯山,之后又到达伊斯特拉半岛和达尔马提亚海岸,这促进了汽车旅馆和野营地的发展。

国内旅游市场也在60年代中期开始发展,60年代后期在建设旅馆和度假村的同时,也进行了海岸旅游地的系统开发。到1973年以前,旅游增长每年达20%,外国旅游者达到600万人。70年代,受世界经济形势和国内旅游政策影响,旅游增长缓慢。进入80年代,旅游者又重新开始增加,以致新住宿地的开发赶不上这种增长,导致住宿地短缺。自1980年以后,国内经济发生一些问题,通货膨胀,货币(第纳尔)贬值严重。所有这些,导致国内旅游下降,而货币贬值对外国旅游者的好处也被其通货膨胀所抵销,因此南斯拉夫的旅游业停滞不前。1987年,它接纳了600万度假旅游者。同时,由于旅游业面对希腊和土耳其的竞争而困难重重。1988年虽然提出了新的旅游发展战略,目的在于扩大住宿地并使其现代化、旅游活动的多样化,包括水上运动、观光旅游、狩猎、商业旅游等,但是,90年代初,南斯拉夫解体,部分地区战火声使旅游业发展的新势头受到遏制。

2.住宿地的供给和旅游客源  近期,该地区的旅馆、度假村和汽车旅馆占总床位的 1/4,主要为航空包价旅游者服务,客源多半来自英国、美国和瑞士。约总床位的1/4是野营地,多半为德国人、法国人、奥地利人和荷兰人服务。在住宿地总量中,大约有1/3是私人房屋,其中一半供给国内旅游者作为度假旅游营地。住宿地容纳量并不能真正满足旅游者的需要。住宿地多半位于亚得里亚海岸,一度为了将旅游者吸引到内地去,以便使那里也能从旅游业中获得经济利益的构想,至今未能实现。

这一地区有三个主要旅游客源国,即德国、意大利和奥地利,1987年分别占外国旅游者的31%,13%和9%。这些国际旅游者大多驾车越过边界,投宿于野营地和私营住宿地。在客源国经济不景气时期,他们的平均逗留时间将会缩短。现在,由于当地的势态,必将改变其行动计划或转向其他国家,因而形成旅游市场的变化。另外,这些旅游者在很大程度上对某些地区表现出重复旅行的特点。北欧客源市场(包括英国在内)曾比较稳定和可靠。英国客源在外国旅游者中占7.8%,居第四位。另有10%的客源来自东欧国家,如捷克及斯洛伐克。
  本文标题:第四节 地中海地区东部各国(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ludi/591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ludi/591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外国旅游地理:地中海地区(3)东部各国(1)
欢迎你对第四节 地中海地区东部各国(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第四节 地中海地区东部各国(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