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球科学概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地球科学概论 > 地球的大气环境(3)

地球的大气环境(3)

时间:2013-10-04 20:48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三、气象灾害

所谓气象灾害是指由气象要素变化而引起的自然灾害。常见的气象灾害有台风、龙卷风、旱涝、霜冻、酷热等。

(一)台风

台风是形成在热带海洋上的强大而深厚的热带气旋,风速可达  20~50  m/s,大者可达110m/s。通常把形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热带气旋称台风;东太平洋和大西洋地区称飓风;印度洋地区称热带风暴;南半球称热带气旋。热带气旋按强度一般分为4级,中心最大风速在7级以下者,称热带低压;8~9级者为热带风暴;10~12级者称强热带风暴;等于或大于12级者称台风。

台风的范围通常在  600~1000  km,最大的可达  2  000  km。台风环流伸展的垂直高度可达  12~16  km。台风主要发生在南、北纬5°~20°海水温度较高的洋面上,全球台风发源地主要有8个海区。台风在海面上形成后,就随着气流的运动而发生迁移登陆,登陆后的台风随着向陆地的伸入逐渐减弱至消失。

北半球的台风多发生在夏秋季节,而南半球则发生在1~3月。台风的破坏力极大,我国东部沿海,尤其是东海和南海沿岸地带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

(二)龙卷风

龙卷是积雨云中伸展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展到地面时引起强烈的旋风,称为龙卷风。龙卷有时悬挂在空中,有时延伸到地面。出现在陆地上的,称陆龙卷;出现在海面上的,称海龙卷。

龙卷风的特点是持续时间短、活动范围小(直径从几十米到几百米)、中心气压极低、风速快(100~200  m/s)。龙卷风具有极大的破坏力,能把人、畜、物卷入至空中带到它处。一般认为龙卷风的形成与积雨云中强烈升降气流有关。

龙卷是一种强的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在台风内的龙卷有时很多,例如美洲五次飓风内有115个龙卷。  1962~1967年在我国共产生23个龙卷台风。  1956年9月  24日在厦门登陆的龙卷台风,从长江口出海时,在嘉兴和上海出现了龙卷,把黄浦江边一只11万kg重的油桶吹到空中近  17  m高,掷到  100多m以外的地方。

从世界范围来看,龙卷主要发生在中纬度(20°~50°)地区。美国是龙卷出现最多的国家,平均每年出现500次左右;澳大利亚、日本次之。我国主要出现在华南、华东一带。

(三)旱涝灾害

旱是指降雨量偏低正常值(平均值),而涝是指降雨量高于正常值,至于降雨量偏离正常值多少才能算旱或涝,还没有一个定量的概念,但是旱或涝肯定能造成灾害。我国是一个多旱涝的国家,几乎每年都有旱涝灾害发生。从全国来看,较大旱涝的发生周期约为3年。大旱年“赤地千里,川竭井枯,百谷无成,野无寸草”;大涝年“平地行舟,河谷尽没”。我国南北方旱涝发生的时间有点差别,南方以春涝秋旱为特征,而北方则是夏涝冬春旱为特点。旱或涝都给人们的生活、生产以及生命带来严重的影响。1931年,长江的洪水灾害,造成了自沙市以下沿江城市全部被淹,武汉市受淹达百日之久,受灾人数达2  855万人,  14.5万人死亡,经济损失达13.5亿元(银元)。

旱涝的发生是受多种因素影响的,其中大气环流、海水温异常变化、太阳活动、地球自转等因素较为重要,而我国的旱涝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影响。旱涝在时间上具有交替出现的现象,而且具有一定的周期,如华北地区的旱涝具有5年、10~11年、35~40年、100年的周期,掌握旱涝发生的周期,对进行抗旱防灾是有指导意义的。

(四)霜冻

霜冻是指在春、秋农作物生长季节里,由于温度骤降到0℃以下,致使农作物受到危害,甚至死亡。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处温带和副热带地区,该区地形复杂,大气型式多变,日夜温差较大,是极易发生霜冻的。每年秋季发生的第一次霜冻叫初霜冻,它影响农作物的抽穗、扬花和成熟;春季发生的最后一次霜冻叫终霜冻,其危害主要影响春播、出苗和越冬作物的反青。我国每年都遭受不同程度霜冻的危害,如1972年8月中、下旬北方出现了一场早霜冻,比历年出现的最早霜冻提前了10~20天,致使5个省份受到严重冻害;90年代初我国华东地区的一次霜冻,使浙江、江西、江苏等地的桔子树被冻死,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本文标题:地球的大气环境(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kegai/1014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kegai/10141.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球的大气环境(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的大气环境(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