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 >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2)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2)

时间:2011-02-06 07:4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一)区位条件

人类活动所占有的场所是我们通常的区位。那么是什么引起人类活动并不是均匀地分布在地球的表面,而是仅仅在局部地点(场所)上进行呢。归其原因是不同的场所并不是能同样地满足人类所从事某项活动的要求,即不同的场所有着不同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是区位(场所)所持有的属性或资质。

人类对自身活动场所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位条件的好坏。区位条件是相对于区位主体而言的。区位主体不同,区位条件随之不同,例如,在选择工业区位时,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等一般是主要的区位条件;而在选择农业区位时,光热与温度条件、土壤条件、劳动力条件、交通以及市场条件则构成主要的区位条件。区位条件随时间而变化。就某一区位主体而言,对其局部场所(区位)的要求随时间而变,因而要求的区位条件也随之变化。例如,就选择工业区位而言,由于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工业活动本身制造工艺技术进步以及生产中的物耗水平和投入比例的变化,在区位选择中的原料、能源、运输等区位条件的地位相对下降,相反,劳动力尤其是高技能劳动力、地区智力密集程度、市场等区位条件地位大大提高。

(二)区位因子

区位因子或称区位因素是指影响区位主体分布的原因。韦伯称之为区位因子(standortsfaktor),哈特向与格林哈特称之为区位因素(location factors),艾萨德称之为区位力量(locational forces)。最早提出区位因子的韦伯,将区位因子定义为经济活动在某特定地点进行时所得到的利益即费用的节约。从区位理论的角度看,即特定产品在那里比别的场所用较少的费用生产的可能性。相对于区位条件是由于场所不同而生产条件不同,区位因子则是对于生产者而言,由于场所不同表现出其生产费用或利益的差异。区位因子不仅包含有用货币可度量的价值标准,也包含有不能用货币所测算的非经济因子。格林哈特在其《工厂区位》一书中的纯粹个人因子(purely personal factors)即为这种非经济因子。区位因子的分类可以归纳为表2—1。

 

考虑经济因子中的成本因子是区位理论研究的传统思维,也是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在韦伯工业区位论中,将成本归纳为三种,即运费、劳动力成本和集聚、分散所带来的成本变化。考虑三者后的最低成本点就是最佳区位点。韦伯之后的区位理论学者对成本从各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使其更加趋于理论化和系统化,如其后的胡佛和艾萨德等,都将成本因子作为一个区位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成本因子又可分为运费因子和非运费因子,运费因子是以运输为主随距离的变化而有规律变化的因子,这些成本在各个场所以系统的且可预测的方式变化,因此一直作为区位理论成本研究的基础;而非运费因子,包括诸如劳动力、动力、水、税金和资本的利息等与投入相关的各种因子以及能够产生集聚和分散经济的各种因子,这些因子一般相对比较固定,不表现出随距离规律性的变化,其中的集聚和分散因子则只与经济活动的规模等有关。

同重视经济因子中的成本因子的作用不同,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极大化区位理论从需求因子出发,重视经济因子中的收入因子。廖什在《经济空间秩序》一书中谈到,正确的区位是纯利润最大的地点,即影响区位的因子不仅包括成本因子也包括收入因子,更确切地说是二者的差。

收入与市场大小有密切关系。成本最大节约的区位不一定是获得最大利益的区位,因为利益同时与收入也有关。只有收入和成本的差最大的区位才是最大利益的区位。因此,决不能忽视经济因子中收入因子。在此所说的市场主要是指区位主体可能占有的市场地域大小。市场地域大小与商品的市场价格、地域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有关。因此,人口密集和收入水平高的地域是区位选择的最佳侯选地,特别是现代区位选择主要表现为接近消费地。区位数量与人口数和经济收入一般成正比,各大城市成为主要的区位候选地的原因之一是人口分布密度大,收入高。

尽管在区位决策过程中,经济因子中的成本以及收入因子都在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有时与经济因子毫无关系或者说关系不大的一些非经济因子也在起作用。比如决策者的行为、区位政策、自然条件的作用和军事上的考虑等。在这些因子作用下进行的区位选择一般追求的不是成本最低,也不是利润最大,而是某种程度上的满足。

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但是对于区位决策者来说,最大利润区位也许没有他喜欢的娱乐设施和交际场所,如高尔夫球场或夜总会等。在这种情况下,区位决策者有可能选择接近最佳区位且又能够满足自己行为的空间。因此,区位决策者在决定各种经济活动的区位时,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如决策者个人的偏好,决策者的出生地,以及区位决策的模仿等。

政府可通过改善区位条件、增加区位补助金和区位限制条件等手段吸引、诱导或改变个人或企业的区位投资。区位政策从区位理论的角度来看,可达到降低生产费用,包括固定费用和区位费用,同时也可扩大收入空间的效果,最终使利益空间界限发生变化。

有些区位选择完全是自然条件作用的结果。如受自然条件限制较大的农业区位布局,不论生产技术发展水平多么高,其区位经营也不能完全脱离开自然条件的作用。

就区位因子而言,对区位主体的区位给予大的影响因子是主要因子,相对影响比较小的为次要因子。就工业区位而言,米勒将劳动力、资本、原料、能源、运输、市场作为主要因子,而将用水、研究开发、经营、税制、自然条件以及其它要素归结为次要区位因子(图2.1)。


  本文标题: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8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86.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经济活动区位的基本概念(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