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 >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2)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2)

时间:2011-02-05 22:56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农村工业化推动了农区的社会进步

农村工业化对农村地区的社会发展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非农产业的发展,为农村中的相关经济组织(包括集体和民营企业)及农民个人积累了财富,因而,他们在继续发展经济的同时,有经济能力投入到社会事业特别是教育、医疗、文化娱乐上,而且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加他们在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与能力也在不断增加,于是就促进和刺激了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

非农产业自身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工业文明,同时又是农村与外部世界交流的主要载体。非农产业在开展业务的过程中为当地农村输入了其它地方的商品、技术、信息和人员,同时也就引进或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新的行为方式。这些新的东西被当地农民所接纳,与当地的传统相交融,对广大农民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等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造,农民有了自主意识,有了提高自我文化素质、溶入工业文明的愿望。现代的生活方式逐渐在农村地区生根、扩散,农村的现代文明程度大为提高。农民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看到了更好的发展机会和美好的生活,激发了他们向往、追求现代社会文明的兴趣。在发展非农产业的同时,农民也在发展着自己。农村社会的进步是与非农产业发展密切关联的。

(三)农村工业化促进城市化

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是农村地区现代化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发展关系考察,农村的城市化是以工业化为先决条件的。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非农产业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主要是行政管辖对非农产业在布局上的限制),一般都会趋向在区位条件相对好的地方发展,因此,农村地区中的小城镇就成为非农产业集中布局的场所。非农产业在小城镇的集聚,就吸引了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相应地,小城镇也成为农村地区财富的聚集地。这样,小城镇因为有新的发展力量的加入而得以快速的发展。小城镇的发展,使其投资环境和生活环境质量大大改善,进而就会吸引更多的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于是,就产生了农村工业化推动农村小城镇发展的良性循环。

如上所述,农村工业化引起非农产业的兴起和发展,使非农产业在农村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同时,导致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使非农业人口在农村人口结构中的比重也不断增大。加之,小城镇也在农村工业化进程中快速发展,城镇地域逐渐扩大。由此可看出,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无论在经济、人口和空间特征方面都步入了城市化的轨道。完全可以说,是农村工业化启动和促进了农村城市化。

(四)农村工业化逐渐建立了新型的城乡关系

农村工业化使传统农村地区的形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农村工业的发展改变了农村地区长期只输出农产品的印象,农村也开始向城市地区输出工业产品。同时,农村不仅从城市地区输入生活性工业消费品,也输入机器和工业原料。其次,农村工业化使农村地区的经济实力大为增强,农村市场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的消费结构出现了向城市靠拢的倾向。再次,农村工业化所引起的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进步和对城市化的促进,一方面使农村地区在质上慢慢地与城市地区趋同,另一方面又形成了农村地区内部的二元结构,在农村也能处处看到城市的影子。

农村工业化加强了农村与城市在生产领域、人员往来、技术交流、信息传递等方面的联系,而且,经济和社会方面的组织联系(如农村与城市之间企业的跨区域投资、扩张)也不断加强,农村与城市开始了相互交融的时代。

总之,农村工业化使得农村与城市之间的界限开始趋于淡化,农村从自身这边努力主动地建立新型的城乡关系,使城乡之间在发展上关联互动。


  本文标题: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i/2426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i/24264.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