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经济地理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经济地理学导论 > 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2)

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2)

时间:2011-02-07 14:0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工业布局制约因素条件

工业布局和整个产业布局一样,须受一定的客观规律所制约,它既受社会经济规律制约,也受工程技术自然规律制约。因此,影响工业布局因素和条件是多方面的,它们都影响和制约工业布局。地理条件和因素是上述诸条件和因素之一,当然不是唯一的。本文较侧重于分析地理条件和因素对工业布局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

自然资源可分为矿产资源、野生动植物资源和水资源等。野生动植物资源种类不少,其中主要是原始森林和人工造林资源,与农业部门为工业提供的农副产品资源相似,它们都具有可再生性,只要坚持合理采伐(集、捕、猎)和育林(培育)的比例关系,森林采伐和采集等工业生产就可能长期得到资源供给。否则,采取掠夺式经营,采大于生长,资源就会越来越少以至枯竭。这类教训国内外屡见不鲜,后果不仅危及工业,而且使生态环境系统严重失衡。矿产资源则不然,它们是在特定的地质年代和成矿条件下形成的,属于“有限性”资源,开采利用多少就减少多少,不具有再生性质。当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工业原料和能源领域也将不断向新的广度和深度扩展。

矿产资源是工业特别是传统工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条件。矿产资源的种类、储量、品位、赋存条件、开发环境以及各种相关矿种结合状况,特别是它们的地理分布,在很大程度上不仅影响工业和企业的生产规模、工艺路线、劳动生产率、生产成本和经济效益,而且还直接影响工业结构和工业布局。

对矿产资源的经济评价一般可分为单项矿种评价和地区多种矿产的综合评价或总体评价。所谓单项矿种评价是指对单一矿种进行评价,为某一工业部门发展规划以及矿山开发和工业布局提供依据;若一矿多用(如煤、石油等),则为某几个工业部门发展规划以及矿山开发和工业布局提供依据。地区矿产资源的综合评价或总体评价是指对相关矿种(如钢铁工业所需铁矿、石灰石、锰矿、焦煤、动力煤等)或区内所有矿产资源的总体评价。这两种评价都将对矿山开发、工业布局、工业结构、地域分工与协作等产生直接影响。经济地理工作者既可参与有关专业部门进行的单项评价,尤应参与综合部门进行的地区综合总体评价,后者更能发挥本学科综合性、地域性的专长和特色。在评价矿产资源的经济意义时,不论是总体评价或者是单项评价,都须从矿产资源的矿种、储量、品位(质量)、埋藏条件、地区分布、矿种地域结构,以及矿区和毗邻地区的自然、经济、人文地理诸条件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以下分别介绍:

1)矿种

自然界中的矿产资源种类丰富多采,目前世界各国已利用矿种计150余种,这些矿种我国均有发现,其中主要矿种有40余种,按其工业用途和利用特征分类如下:①能源:煤、石油、天然气等;②黑色金属:铁、锰、铬、钒等;③有色金属及贵金属:铜、铅、锌、铝、镍、钴、钨、锡、钼、铋、汞、锑、铂族金属、金、银等;④稀有、稀土、分散、放射元素:钽、铌、铍、锂、锆等,铈族元素、钇族元素,锗、镓、铟等,铀等;⑤冶金辅助原料:熔剂用石灰岩、硅石、菱镁矿、耐火粘土、萤石等;⑥化工原料非金属:硫铁矿、岩盐(池、井)、钠硝石、天然碱、磷灰石、钾盐等;⑦特种非金属:金刚石等;⑧建材及其他非金属:水泥用石灰岩、玻璃用砂、陶瓷粘土、云母等等。

不同矿种满足不同工业部门和行业对原料和燃料的需要,因而其经济意义也不相同。就同一矿种而言,如煤是重要能源和化工原料,但富煤和缺煤地区对煤炭资源需求的紧迫程度极不相同。又如焦煤配煤中肥煤的新发现,对我国肥煤富集的冀东地区和奇缺的东北地区来说,各有不同的意义。至于同一地区各种矿种的搭配,特别是相关矿种(如冶金工业所需矿石、焦煤等)结合状况如何,对工业发展和布局态势以及地区产业专门化至关重要。

2)储量

矿产资源的储量是指由地质勘探部门提供,并经过政府有关权威部门审核批准的矿量。它作为国家计划部门和工业生产部门制定规划、计划和设计的重要依据,直接影响企业生产规模和工业布局。由于地质勘探工作的程度和精度不同,所提供的矿产资源储量是分不同等级的。世界各国还没有统一的矿产储量分级标准。目前我国分为四类五级:第一类为开采储量(A级);第二类为设计储量(B+C级);第三类为远景储量(D级);第四类为地质储量(不作探明储量级别)。A+B+C级为工业储量,A+B+C+D级为探明储量。工业储量是矿山编制采掘计划和矿山建设设计的依据。远景储量既是地质勘探部门进一步布置勘探工作计划的依据,也是制定矿山开发远景规划的依据。

由于地质条件和采掘工艺技术水平等原因,矿产资源的探明储量和实际可能采出的数量之间有一定差距。可采出量与工业储量之比称回采率(比)。目前我国矿山回采率一般为70~80%,损失率为20~30%。在评价矿产资源储量时,必须减去这部分损失量。工业储量还决定着矿山合理服务年限,即经济开采年限。储量大,开采规模适中,合理服务年限和开采年限较长;储量小或开采规模过大,服务年限和开采年限则缩短。如果服务年限过短,势必造成开矿基建投资折旧过大,直接影响矿山经营经济效益。对此国家有关部门对各种矿山的一般合理服务年限有相应规章约束,并根据各类矿山合理服务年限制约矿山合理开采规模,其计算公式为:

 

3)质量

矿产资源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其开采利用价值,也是技术经济评价的重要项目和内容。矿石质量指标包括品位(指矿石中有用组分的单位含量,以%、克/吨、克/立方米、克/升等表示,是衡量矿石质量的主要指标)、伴生有益和有害成分以及矿石的结构特征等。地质部门在计算矿产储量时,将矿石品位分为边界品位和工业品位两种。前者为矿与非矿的临界品位,是圈定矿体的最低品位;后者则为工业上可利用的矿段或矿体的最低平均品位,只有达到工业品位的矿段或矿体,才可计入工业储量,做为工业生产发展和工业布局规划的依据。工业品位与边界品位之间的储量列为平衡表外储量。矿石品位越高,开采利用价值越大,各项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越好;反之,品位越低,开采利用价值越小,各项生产技术经济指标越差。一般将品位高的矿石称富矿,品位低的称贫矿(如铁矿<30%、铜矿<1%)。有些矿石品位虽高,但含有害成分,并影响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

4)矿产资源赋存条件

矿产资源的赋存条件是指矿产埋藏深度、矿体产状(矿层厚度、倾斜度、夹岩厚度等)、矿体围岩性质以及区域地质构造等。它们对开采利用方式有较大影响,因而直接关系到矿产开采利用程度(回采率)、矿石生产成本和劳动生产率等经济效益。矿体埋藏越深,开采的基建投资越多,生产费用增大,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降低。因此,确定合理开采深度是技术经济评价的重要内容。埋藏较深的矿体要用井工开采,浅层矿或出露地表矿体,则可采用最经济的露天开采工艺。露天比井工生产有许多优越性,如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工效高、成本低、较安全、回采率高等。矿山能否露天开采通常用剥采比这一技术经济指标(指开采每单位有用矿物所剥离的废石量,用立方米/吨或立方米/立方米表示)来选定。

5)矿区地理条件

矿产地的自然、经济、人文地理诸条件,是矿产资源评价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们对矿产开发与利用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在其它条件如前述矿种、储量、品位、赋存条件等相近或相似。而矿区的地理条件存在优劣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制约性就更大,往往成为一个矿区能否新建、扩建或改建及次序先后的决定性因素。地理工作者对此尤应责无旁贷,实事求是,认真精心评价,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矿区地理条件应包括:①矿区与主要用户的关系(运距、运量、运输方式);②交通运输区位与条件;③为矿山开发提供服务的能源、建筑材料等配套条件;④矿区经济基础,如工业生产协作条件、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条件、农业生产粮食、副食品供应情况、第三产业公用基础设施等;⑤矿区内及毗邻区域矿种结构及地理分布组合状况;⑥矿区的自然条件如地貌、气象、水文等条件。如果说矿种、储量、品位、赋存条件等属矿山本身的微观评价,那么矿山所在地以及毗邻区域的地理条件,应属矿区中观和宏观评价。微观、中观和宏观研究共同构成全面完整的矿山和矿区的综合评价,三者缺一不可,相互补充。

水资源是现代化大工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和条件。这是因为水不仅可直接作为工业生产中分解、化合、混合等生产工艺的必不可少的原料;而且又是工业生产过程中蓄热、冷却、空调、洗涤等必需的载体;水能更是能源开发的重要资源。水资源分地表水和地下水两种,工业用水的来源也是如此。工业企业如临近江河湖泊等丰富的地表水体,则取水方便,费用低。但地表水常因水质混浊需建净水设备,因季节丰枯要建蓄水工程,从而提高了用水造价。与地表水相比,地下水水质混浊度小,水温低且稳,水量年变率也小,更适宜于工业用水需要。但勘探找水和凿井取水费用高,水中又往往含有矿物质,过量汲取地下水又会导致水位下降和地面沉降等不利影响,也应予以重视。那些淡水资源严重不足的地区,采取长距离甚至跨流域引水调水,不仅工程量大投资多,而且关系到各区域用水平衡和生态环境的演变等一系列复杂问题,需要在较大范围内更为审慎地综合研究、论证、决策。海水利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随着经济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改善,做为化工原料早已广泛利用,替代部分淡水用做工艺生产载体(如冷却用)正在推广,海水淡化也已起步。应当指出,水资源不同于矿产资源,用户特广,关系到第一、二、三产业的方方面面,可见其宏观研究的复杂性和重要性。

不同工业企业和部门行业对水源要求特别是耗量需求是有差异的。一般来说,电力、钢铁、基本化工、有机化工和石油化工、氮肥等,要求最好紧靠大型水源;有色冶金、感光胶片、制药、人造纤维、印染、造纸、制糖等,要求接近丰富或优质水源;选煤、选矿、林产化工、重型机械、纺织、食品加工等,要求接近有保证的水源;采掘、水泥、制砖、陶瓷、玻璃、橡胶、机械、皮革、卷烟、针织等,要求有一定的水源;仪器、日用品轻工业、文教艺术用品、缝纫、制鞋、印刷等,对水源要求不十分严格。

工业生产同其他物质生产一样,与自然条件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工业布局以一种物质形态存在于地球表面,并占有一定的地理空间,地表的各自然要素——地质、地貌、气候、水文等,也是工业生产发展和布局的必需基础和环境。

工业企业选择厂址和布局,要求占用一定数量和质量的土地,有适宜的地质基础和地貌条件,避免受洪水威胁,还要注意风向频率等小气候条件等。这些自然条件对工业布局的影响,不同程度地反映到工业企业厂址和布局方案的开拓和基础工程量大小、厂内外各项工程设施投资多少、职工管理和劳动的环境优劣,总之最终影响产品质量与生产成本的高低等一系列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上来。
  本文标题: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jingdao/2446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jingdao/24463.html

顶一下
(2)
66.7%
踩一下
(1)
33.3%
-------
经济地理学导论:工业布局特点(1)制约因素(1)
欢迎你对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工业布局特点与制约因素(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