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海洋科学导论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海洋科学导论 > 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2)

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2)

时间:2010-01-29 03:27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二、地球大气的铅直分层

地球大气在不同的高度有不同的特征,因此可以分成若干层。最常用的分层方法是按大气的温度结构分层,即根据铅直温度梯度的方向,把大气分成对流层、平流层、中层和热成层,它们分别由称为“顶”的隔层(如对流层顶)分开(图8-1)

(一)对流层

对流层是大气的最低层,下界是地球表面,上界是对流层顶。对流层的主要特点是:温度随高度降低;大气的铅直混合强;气象要素水平分布不均匀。

大气吸收的总能量中,直接吸收太阳辐射能约占10%,吸收地面、海面发射的红外辐射约占90%。低层大气受地、海面加热,产生强烈的铅直运动,因此对流层内大气温度的铅直分布主要是由大气与地、海面热量交换以及大气的对流、湍流运动决定的,总趋势是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大气探测的结果表明,对流层内大气温度的平均递减率约为6.5K/km。大气温度随高度下降到-50~-70℃左右,再往上,温度的降低趋缓慢或向上稍有增加,当温度递减率减小到2K/km(或更小)的最低高度,就规定为对流层顶。对流层顶的高度随季节和纬度变化。赤道附近约为15~20km高,极地和温带约8~12km。中纬度地区,对流层顶的坡度很大,并且常是不连续的。

对流层里集中了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又有强烈的铅直运动,因此主要的天气现象和天气过程如寒潮、台风、雷雨、闪电等都发生在这一层。

(二)平流层

由对流层顶向上到50km左右的气层称为平流层。平流层的底层温度随高度无大变化,其上部的温度随高度增加而明显增高。到平流层的上界温度可达0℃左右;大约在50km的高度上最高温度可达7℃,这是由于臭氧强烈吸收太阳辐射的结果。这种温度随高度的逆增现象使平流层大气很稳定,呈现出明显的成层结构,大气的铅直运动很弱,多为平流运动并且尺度很大。

平流层中水汽含量很少,几乎没有在对流层中经常出现的各种天气现象。此外,由于空气中尘埃很少,大气透明度很高。

(三)中层

从平流层顶到80~85km高度的气层称中层,也称中间层。该层的最重要特点是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得很快,到中层顶温度下降到180K,是大气中最冷的部分。

中层内水汽极少,但在高纬地区的黄昏前后偶尔会发现该层存在夜光云,这种云可能是高层大气中细小水滴或冰晶构成,也有人认为是尘埃构成的。由于温度随高度降低很快,所以该层有相当强烈的铅直运动。

平流层和中层约包含了大气质量的1/4。在中层以上,大气更稀薄了,其质量大约只占大气总质量的十万分之一。

(四)热成层

热成层亦称暖层,是中间层顶以上的大气层,在该层内,温度始终是随高度增加的。太阳辐射中波长小于0.17μm的紫外线辐射几乎全被该层中的分子氧和原子氧吸收,吸收的大部分能量用于使气层增温。此外,太阳的微粒辐射和宇宙间的高能粒子也能影响该层的大气热状况。在100km以上,大气的热量传输主要靠热传导过程。由于分子稀少,传导率小,当各高度上所吸收的辐射能和传到下层去的热量达到平衡时,就必然有巨大的温度梯度。因此在热成层内,温度很快就升到几百度,最终趋于常数,约在1000K以上,是大气中温度最高的层。

热成层的另一个特点是,温度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很显著,白天和夜间温差可达几百度。此外,该层的温度还受太阳活动的影响,在太阳活动的高峰期和宁静期也能差几百度。

在这一层的高纬地区经常会出现一种辉煌瑰丽的大气光学现象——极光。

热成层顶以上大气的边缘层,叫逸散层,在这一层地球大气消失于星际空间的气体中,这是由于这一层温度极高,空气极稀薄,地球引力很小,高速运动着的空气原子克服地球引力和其周围空气的阻挡,而逸散于星际空间。
  本文标题: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haike/1078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haike/10783.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海洋科学导论:地球大气(4)平均状态(1)
欢迎你对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球大气的平均状态(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