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高中地理(95版)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高中地理(95版) >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4.6(3)

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4.6(3)

时间:2010-06-21 19:12 来源:未知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沉积物经过物理的、化学的以及生物化学的变化和改造,变成坚硬的岩石,这种作用叫做固结成岩作用。

地面上风化、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相互联系的统一过程。岩石经过风化就容易被侵蚀,而侵蚀作用又为新裸露地表的岩石接受风化提供条件。有了风化侵蚀的产物,才有被风、流水、冰川、海浪等动力进行搬运沉积的可能。这几种作用长期地缓慢地进行着,不断地改变着地表形态。

人类活动与地表形态  地球上各种不同的地表形态对人类的活动有很大影响,而人类的活动又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地表形态。

在古代,我国的黄河中下游地区,非洲的尼罗河三角洲,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它们的发展是和那里地势平坦、水源充足、交通便利等优越的自然条件相联系的。地球上那些地表崎岖、水源奇缺的高寒区,或者是极端干旱的大沙漠中心,至今仍然缺乏人类生活的条件。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也逐步增大。例如,填海造陆、开挖河道、修建水库等,人类活动不断地塑造着新的地表形态。世界闻名的低地国家荷兰,有将近一半的土地海拔不到一米高,27%在海平面以下。荷兰人民早在13世纪就筑堤造坝,用风力排水,把海滩变成农田,迄今已增辟土地7 000平方千米,相当于荷兰全国面积的1/5。我国在1949年以后,兴建了治理黄河、淮河、海河的大型水利工程,开挖了许多人工河道,修建了许多水库,这些都是人类活动改变地表形态,趋利避害的措施。

如果人类活动违背了自然规律,对地表形态的破坏就会产生消极的有害作用。现在世界上约有三分之一以上地区属于干旱区,这些地区大部分是荒漠。但是有些荒漠并非原来如此,而主要是人类活动造成的。例如,由于不合理的垦殖和放牧,森林与草原遭到破坏,世界若干地区荒漠化的发展速度惊人。据估计,撒哈拉沙漠过去50年吞没了65万平方千米宜农宜牧的土地。30年代,美国中西部大草原被破坏,造成了频繁的“黑风暴”,刮走了3亿吨尘土。50年代,原苏联开垦中央大草原,引起大风暴,遭受风蚀的耕地面积达几千万公顷。在我国,由于森林和草原被破坏而造成的后果也很严重。我国荒漠化的土地约有17万平方千米,其中近半个世纪以来形成的荒漠化土地约5万平方千米,大部分是滥垦和过度放牧造成的。我国的黄河流域,古代曾有很多森林和草原,由于几千年来人类活动的破坏,现在森林和草原已经很少,土壤缺乏植被保护,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被侵蚀得千沟万壑,黄河流域每年被冲走的泥沙达十几亿吨。

因此,在世界人口日益增多,人类活动更加频繁的今天,人类必须很好地认识自然,掌握其发展变化的规律,使地表形态的改变,向着有利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方向发展。

 

问题和练习

 

1.外力作用有哪些主要表现形式?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2.风化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流水的侵蚀作用对地表形态有什么影响?观察当地大雨以后地表水土流失的情况,缓坡和陡坡、有植被和无植被地面各有什么不同。

4.风力作用塑造的地形有什么特点?

5.人类活动和地表形态有什么关系?试举例说明。


  本文标题: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4.6(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gaozhong/13636.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gaozhong/13636.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4.6(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的变化-4.6(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