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中学地学科技活动
当前位置: > 地理书库 > 中学地学科技活动 > 地质考察(4)

地质考察(4)

时间:2010-01-29 01:06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野外地质考察时还经常会遇到岩浆岩和不同时代的沉积岩相接触的问题,其中有两种情况:第一,侵入接触,特点是岩浆岩贯穿围岩,且与围岩有明显界限,接触带附近的围岩常有烘烤、蚀变等现象,岩浆岩岩体边部有冷凝边,有时岩浆岩体中还混有围岩碎块形成的捕虏体;第二,沉积接触,它是岩体遭风化剥蚀后又被新的沉积物所覆盖形成的,本质上类似于不整合接触,岩体与上覆沉积岩接触处有风化剥蚀现象,沉积岩中常有岩体碎屑。两种情况分别反映了不同的地质过程,前者反映岩浆岩形成于沉积岩之后,后者则反映岩浆岩形成早于岩浆岩。

  2.褶皱构造的野外识别与分析

  褶皱构造是一种重要的地质现象,它们大多是在地层受到水平挤压时形成的。褶皱的基本形式是背斜和向斜,一般讲,背斜向上拱起,两翼相背倾斜;向斜向下弯曲,两翼相对倾斜。但是,由于构造变动的复杂性,褶皱构造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单纯从形态上判定褶皱构造的基本形式,不免会出现错误,例如,把扇状背斜误认为是向斜,把一系列倒转背斜也误认为是倾斜岩层,等等。鉴于褶皱地层遭受剥蚀后,背斜中心只能出露较老地层,而向斜中心只能出露较新地层的特点,判断褶皱区地层的新老关系便成为识别背斜和向斜的万无一失的方法。

  判断地层的新老关系,主要应依据地层中所含化石成分,在地层的标准剖面已然清楚的条件下,岩层的颜色、结构和构造特点也可以作为判断岩层新老关系的依据。

  在野外考察时,小型的褶皱常常是显而易见的,对于大型的褶皱构造,常常要采用走向穿越法进行,在沿与倾斜岩层走向相垂直的路线上发现了地层的对称式重复现象,附近又没有断层的迹象时一定是褶皱存在了。再根据岩层的新老关系判定是向斜还是背斜,进而通过两翼岩层产状的测量以及对褶皱轴面和枢纽产状的分析确定褶皱的形态和类型。在研究一系列褶皱的基础上进行区域性综合分析,确定褶皱的形成过程和力学机制。在考察和分析过程中,要根据已有资料,尝试恢复褶皱破坏前的原始形态,充分调动青少年的形象思维,这对帮助青少年理解抽象的地质过程,将是十分有益的。

  3.断层的野外识别与分析

  在野外对断层进行考察,首先要确定断层的存在,也就是说要寻找断层的证据。断层的证据多种多样,其中地层的不连续是断层存在的基本标志。地层的不连续经常表现为规模大小不一的断裂破碎带的存在,断裂带两侧的地层产状和岩性不一,断裂带内则有构造角砾岩、构造透镜体、擦痕等各种地质现象作为断层通过的直接证据。此外,某些地貌,水文,植被等有规律的线状分布,也可以作为断层存在的“旁证”材料。

  断层被确定以后,便可以根据断层面的产状,分别出断层的两盘,再根据两盘相对移动的方向判断断层运动的方向。对于小型断层来讲,断面两侧同一岩层的对应关系历历在目,自然可以很容易地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方向;对于较大型的断层则可以根据断层两盘岩层的新老关系判断断层相对运动的方向,即:对于走向断层和纵断层,老岩层一盘常常是上升盘,但也有特殊的情况,断层两盘的相对移动则会造成地层不对称的重复或缺失。在横断层中,断层的上升盘常反映为背斜核部的加宽或向斜核部的变窄。

  当断层两盘为同一岩层,以致很难判定地层的相对运动时,还可以借助断层旁侧的派生构造判断断层的相对运动。例如利用断层一侧的牵引褶曲、不同性质的节理、断裂带内的构造透镜体等都可以判断断层两盘的相对位移。其基本办法是,先判定小构造的力学性质,如果属压性结构面,它们与主断面之间的锐夹角指向对盘运动方向;如果小构造是张性结构面,它们与主断面之间的锐夹角则指向本盘的运动方向,不妨把这种判断方法概括为“压对张本”的法则。


  本文标题:地质考察(4)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sk/dikeji/4634.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sk/dikeji/4634.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质考察(4)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质考察(4)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