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灾害地理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灾害地理 > 防洪必备常识(2)

防洪必备常识(2)

时间:2010-01-30 19:5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9、防洪高水位:是指水库遇到下游防护对象的设计标准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防洪高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防洪库容。
      10、设计洪水位:是指当水库遇到大坝的设计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库在正常运用情况下允许达到的最高水位,也是挡水建筑物稳定计算的主要依据。
      11、校核洪水位:是指水库遇到大坝的校核洪水时,在坝前达到的最高水位。它是水库在非常运用情况下,允许临时达到的最高洪水位,是确定大坝顶高及进行大坝安全校核的主要依据。校核洪水位至防洪限制水位之间的水库容积称调洪库容。
      12、总库容:是指水库校核洪水位以下的全部静库容。
      13、河道安全泄量:河道安全泄量是防洪体系中的重要指标,对掌握防守重点,指导防汛是非常必要的。河道安全泄量通常认为是河道在保证水位时洪水能顺利安全地通过河段而不致洪水漫溢或造成危害,不需要采取分蓄洪措施的最大流量。河道安全泄量是拟定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汛工作要求的主要指标。
      14、防洪措施:是指防止或减轻洪水灾害损失的各种手段和对策。防洪措施包括防洪工程措施和防洪非工程措施。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堤防、河道整治工程、分蓄洪工程与水库等,通过这些工程手段以扩大河道泄量、分流、疏导和拦蓄洪水,以减轻洪水灾害;防洪非工程措施主要内容有洪水预报、洪水警报、洪泛区管理、洪水保险、河道清障(或河道管理)、超标准洪水防御措施等,通过这些非工程措施,可以避开、预防洪水侵袭,更好地发挥防洪工程的效益,以减轻洪灾损失。
       15、防洪调度:是指运用防洪系统的各项工程及非工程措施,有计划地控制调节洪水的工作。防洪调度的基本任务是力争最有效地发挥防洪系统的作用,尽可能减免洪水灾害。在有综合作用任务的防洪系统中,防洪调度需要结合考虑发挥最大综合效益的要求。水库的防洪调度工作是利用水库调蓄洪水、削减洪峰、减轻或避免洪水灾害的重要防洪措施。
       16、气象灾害:是指由于台风(热带风暴)、暴雨、暴雪、寒潮、冰冻、霜冻、低温、大雾、龙卷风、大风、高温、干旱、雷电、冰雹等天气气候事件影响,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社会影响涉及公共安全的灾害。
       17、洪水灾害:是指洪水给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与生命财产带来的危害与损失。
       18、地质灾害:是指包括自然因素或者认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
       19、工程险情及抢护:防洪工程措施出现危及安全的异常现象称险情。常见险情有:散浸、脱坡、漏洞、跌窝、管涌、堤岸崩塌、堤顶漫溢等。
       (1)散浸:是由于堤防受长时间的浸泡,洪水渗过堤身,在背水堤坡或坡脚出现渗水的险情。随着高水位持续时间的延长,散浸范围将沿堤坡上升、扩大,若不及时处理,会发展成脱坡、管涌等险情。土堤、土坝有“久浸必漏”之说,对散浸应注意处理。散浸险情的抢护以“临河截渗、背河导渗”,降低浸润线,稳定堤身为原则。在临水坡用透水性小的黏土做外帮(在临水坡培厚堤防),减少渗入堤身的水;背水坡用砂石、柴草或无纺布做反滤,导出渗水。若堤身发生严重散浸或渗水集中冲刷现象,可在背水坡开挖导渗沟,导出渗水,稳定堤身。
       (2)管涌:又称“翻沙鼓水”,是由于堤防基础下部存在透水的砂砾石层,堤防挡水时,渗水流经强透水的砂砾石,水压力损失较小,在背水堤坡脚或堤后一定范围,覆盖层的薄弱地点被破坏,形成通道,渗水带沙涌出地面形成沙环或把土体冲走。管涌险情的处理一般采用围井反滤,制止涌水带沙流失,将滤过的清水导出,避免堤防基础粉砂层、细砂层等结构损坏,基础塌陷,堤防破坏。围井大小可视管涌的多少确定,围井的高度应满足反滤控制涌水带沙流失的要求。管涌往往是堤防溃口的主要原因,要根据险情的大小,迅速修筑适当大小的围井反滤,避免采取大围井方案而抢筑不及,或采取高围井方案而塌陷,造成抢护失败,险情难于控制。
       (3)脱坡:是由于堤防发生严重散浸,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在散浸堤段的堤顶或堤肩、堤坡,出现横向裂缝,随后堤坡发生向下滑动、下挫,坡脚土体出现上鼓的险情。有时仅是堤坡滑落,有时还会出现堤坡连同坡脚土体一起滑落。脱坡险情抢护原则是排除滑动土体内的渗水,恢复滑动土体的抗剪强度,稳定堤坡,再进行加固。根本方法是开沟导渗、填塘固基、加土还坡、外帮截渗,可视险情的轻重采取不同的抢险方法。
       (4)漏洞:是由于堤防内部有渗水通道,水从背水堤坡漏出的险情。漏洞一般发生在堤坡下部或坡脚附近,分为清水漏洞和浑水漏洞两种。漏洞发生时,漏水量较小,堤土很少被冲动,漏水较清,叫做清水漏洞。清水漏洞不断发展,漏洞周围土体被浸泡、崩解,土粒被带出,漏水由清变浑,成为浑水漏洞。漏洞是抢险中最严重的险情。漏洞险情的抢护以临水面封堵为主,截断漏水的来源。封堵漏洞前要准确查找洞口。漏洞较小时,可用棉衣、棉絮、水工膜等将漏洞堵住;漏洞较大或出现漏洞群时,可用棉被、绷布、水工膜等张开顺堤坡拖下盖住漏洞。洞口堵住后,再压土袋,浇土形成外帮。切勿乱投块石土袋,以免架空,增加堵漏难度。
       (5)跌窝:是由于筑堤土块夯实,或堤内有白蚁、蛇、鼠、獾等洞穴,在堤内形成空洞。洪水或雨水灌入空洞后,周围土体被浸软而形成局部陷落的险情。跌窝常伴随漏洞险情而发生,应配合漏洞险情进行处理。
      (6)堤岸崩塌:是由于洪水冲刷堤岸,或堤身受风浪反复淘刷,形成陡坎,或由于洪水位陡落,堤内渗水形成的反向压力,使堤岸失稳崩塌,造成临水堤坡塌落的险情。堤岸崩塌险情的抢护可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对于临水堤外无滩迎流顶冲造成的堤岸崩塌,应以护脚为主,可以临河抛块石、石笼、柳枕,保护堤岸稳定,制止堤岸继续崩塌。同时,在堤背水坡加宽加厚堤防,进行内帮。对于受风浪淘刷造成的堤岸崩塌,要采取防风浪措施。如堤岸发生严重崩塌,可以在临水坡用土袋或柳枕垒坡,在土袋和老堤之间填土,分层填筑、夯实,直至堤顶。同时,在背水坡加宽加厚堤防,进行内帮。
      (7)堤顶漫溢:是由于堤防局部堤段高程不够,洪水位高出堤顶,从堤顶漫出的险情。若不及时加高加固,将很快冲段大堤。堤顶漫溢多采用在原堤顶上修筑子埝,挡住洪水,防止洪水漫溢。根据就地取材和堤顶宽度,可采用土子埝、土袋子埝、埽枕子埝、单木板子埝、双木板子埝等不同的结构型式。抢筑子埝要注意和原堤防的结合,分层填筑、夯实。在风浪较大、堤顶较窄的堤段,要采取土袋子埝、埽枕子埝、木板子埝的结构型式。
      (8)堤顶漫决:水位超过堤坝顶,抢护不及漫溢决口的险情。
      (9)堤坝溃决:水位未达到设计水位,或虽超过设计水位但非漫溢,因隐患或各种险情处理不当或不及时发生的决口。

  本文标题:防洪必备常识(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zaihai/11857.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zaihai/11857.html
顶一下
(2)
100%
踩一下
(0)
0%
-------
灾害地理:防洪必备常识(1)
欢迎你对防洪必备常识(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防洪必备常识(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
推荐灾害地理
灾害地理热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