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震科普
当前位置: > 地理科普 > 地震科普 > 防震减灾知识之二--怎样描述一个地震?(6)

防震减灾知识之二--怎样描述一个地震?(6)

时间:2014-11-07 08:54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图2-2 1976年唐山地震的等震线

图2-3 1973年炉霍地震的等震线
不熟悉的读者也许会觉得用这种等震线表示地震烈度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比较抽象,下面给出几张唐山地震在几个不同地方造成不同程度破坏的照片,具体说明地震烈度随着距离增加而衰减。图2-4是位于唐山7.8级地震的震中Ⅺ度区的唐山市的破坏照片,房屋基本上倒平了。图2-5是唐山地震Ⅷ区——天津市解放南路一栋二层砖房的破坏情况。天津距唐山100多千米,破坏已经轻得多了。北京距唐山150多千米,造成的破坏更轻了,图2-6是北京市崇文门附近一座教堂顶部的两个十字架一个向东歪斜(左),另一个坠落(右)的照片。图2-7展现的北京百货大楼的破坏也较轻。唐山地震对北京的影响为Ⅵ度。



图2-4  唐山地震市区几乎倒平的照片之一(Ⅺ度区)


 
图2-5  唐山地震时,天津市解放南路一栋二层砖房的破坏情况(Ⅷ区)

图2-6? 唐山地震时,北京市崇文门附近一座教堂顶部的两个
  十字架歪斜(左)与坠落(右)的情景(Ⅵ度区)

图2-7  唐山地震时,北京百货大楼的破坏情况(Ⅵ度区)
一般,震级高的地震,震中烈度值也高。20世纪70年代,我国编制第二代地震烈度区划图时,曾根据1900年以来中国大陆152次15~45千米深的地震资料得到震级与震中烈度的下述统计关系:
M=0.66Io+0.98
  按此统计关系,也可给出以下大致的对应表(表2-2)。
表2-2 震级与震中烈度的对应关系
M 5 5.7 6.3 7 7.7
Io
 
上述统计关系只适用于浅震,因为统计时只选用了震源深度在15~45千米范围内的152次地震资料,且在这个深度范围里忽略了震源深度的影响。但是,震源深度差异明显时,对于地震烈度分布会有显著影响,例如,1999年4月8日吉林珲春-汪清一带发生7.2级深震,震源深度为540千米。震中区没有任何破坏,震中烈度仅Ⅳ度,而有感范围达45万平方千米。震中烈度如此之低,有感范围又是那样的大,与浅震有明显差别。
2.3 震源机制及其他震源参数
前面讲的地震三要素:发震时间、震源位置(震中位置和震源深度)与震级是最基本的震源参数,也是一旦发生强震,人们首先关心的地震参数。但是,细心的读者接下来就会问,这次地震的断层是怎样的产状?如何错动?又有什么力学特征?这就必须引出震源机制及描述震源破裂过程的其他参数。因为以前的地震仪以模拟记录为主,测定这些参数比较困难,在公众中介绍和讨论比较少。近年我国大规模实施数字化地震台网建设,将来提供的地震目录将包括这些新参数。因此,这里也想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由于这部分内容专业性较强,这里只能比较简要地介绍一些有关震源机制及某些容易讲清楚的震源参数的基本知识。
  本文标题:防震减灾知识之二--怎样描述一个地震?(6)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kp/dizhen/6149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kp/dizhen/6149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防震减灾知识之二--怎样描述一个地震?(6)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防震减灾知识之二--怎样描述一个地震?(6)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