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试题解析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试题解析 >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高一2016—2017学年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3)

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高一2016—2017学年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3)

时间:2017-07-06 18:1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4. B 解析:结合生态承载力的含义可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措施都能提高区域的生态承载力,选项中围湖造田不利于区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5. B 解析:从图中看出,同一功能区距市中心的距离相当,说明此城市的空间结构最有可能是同心圆式。
6. C 解析:R1处距离市中心最近,说明该区为商业区,居民区承受地盘的能力较商业区弱。
7. C 解析:由图可以看出:伴随工业化水平提高,城市集聚效应先增强后减弱。
8. A  解析:城市集聚效应达到M点后,工业水平继续增加;城市集聚效应开始减弱,城市规模增加速度放缓;城市化水平高,出现逆城市化现象,但不是城市人口转为农业人口。
9. C 解析:图中M、N两地噪声值分别呈现闭合和带状,可能是建筑施工和交通运输的影响。
10. B 解析:噪声值向外迅速减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绿化带的作用。
11. B 解析:图中甲农民生产率高、单产差异大,其为商品谷物农业,乙为农民生产率和单产都很高,可知是乳畜业;丙农民生产率低、单产差异大,水稻种植业;农民生产率和单产都很低,可能在非洲。
12. C 解析:①国的单产低,说明其气候条件较②差;③国是农业技术水平最低的国家;④国单位农民产量低,说明其机械化水平低。
13. A 解析:由图可知,甲以作物为主,劳力密集程度高,产品以自给为主,应为季风水田农业。
14. B 解析:美国以小麦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商品谷物农业生产以农作物为主,科技发达,劳力密集程度低,商品率高,乙最符合。
15. B 解析:从图中看出,农业社会时期人均能源消耗量很低;后工业化时期,由于技术发展,对资源利用率极大地提高,经济发展较快;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后,人均能耗下降。
16. C  解析:控制经济增长速度不利于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开发新能源不是控制人均能耗的措施。
17. D 解析:该铁路沿线河湖少、地形较平坦、少有冻土。运用高架桥可以减少占用耕地。
18. A 解析:由于该铁路纬度较高,冬季严寒,为了保证安全,降速运行。
19.B 解析:该文明生态湖区农、林、牧、副、渔相结合,注重岛屿生态环境的保护,减少了废弃物排放,使经济发展与资源开发、环境保护相结合。
20. C 解析:将林地、草地都开垦为耕地,湖区失去了绿色屏障,生态环境恶化,无法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21. (1) 现代 增长 总人口 劳动年龄人口 老年人口
(2)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 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
(3) 偏高并持续升高。原因:有经济、文化、社会诸方面的因素。在许多农村地区,生育男孩是体力劳动和传统生活方式的需要,同时,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障体制尚不健全,农民有后顾之忧等,这是产生对男孩偏好的经济基础;传统文化中养儿防老、男尊女卑、只有男孩才能传宗接代等传统落后观念影响;社会性别不平等的种种现象在现实社会中刺激人们产生男孩偏好的情结等。后果:社会男女性别比例严重失调,破坏正常的性别平衡,势必造成部分男性将来结婚困难,危及社会安定,并对就业和社会经济结构造成破坏。
解析:第(1)题,由材料1中的数据分析即可得出答案。第(2)题,我国“人口红利”期提前到来主要的原因是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措施的实施使得出生率在短期内大幅下降,导致新生儿童数量减少,社会负担减轻,抚养指数下降。“人口红利”期结束后,老年人口比重会上升,形成严重的人口老龄化现象。第(3)题,由材料4可直接看出我国男女性别比严重失衡。这个特点的形成和我国个别地区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有关,加上现代科技的进步,在管理不严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人通过技术手段人为控制新生儿性别,从而使男女比例严重失衡,这势必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
  本文标题: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高一2016—2017学年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3)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jiexi/7091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jiexi/7091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高一2016—2017学年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3)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江苏省如皋市搬经中学高一2016—2017学年地理必修二综合测试地理试题解析(3)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