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裕固族详细资料(2)

裕固族详细资料(2)

时间:2013-01-30 17:10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从11世纪中叶到16世纪,是裕固族逐步形成的重要时期。在长期历史过程中,河西回鹘的一部分同周围蒙古、藏、维吾尔、汉等民族长期相处,互相融合,逐步发展形成为一个共同体。《宋会要辑稿》称之为黄头回鹘,《元史》称之为撒里畏吾,《明史》称之为撒里畏兀儿,就是今天的裕固族。今天的甘、青、新交界地区是他们活动居住的共同地域。在这段时期,河西回鹘中也有许多人融合到其他民族共同体之内去了。

    元末明初,嘉峪关外一带的吐鲁番、哈密、瓦剌等地方封建集团互相争权夺地,不断发生战争。明朝乃先后在关外设立了安定、阿端、曲先、沙州、罕东、赤金、哈密等几个带有军事性质的“卫”,统治各族人民,裕固族也被置于“卫”的统治之下。但不久,各卫由于统治者之间的相互攻伐,外受吐鲁番政权及蒙古右翼封建主的侵袭,相继崩溃。明朝为了便于统治,将关外诸卫迁入关内安置。裕固族这时也东迁入关,在肃州附近及甘州南山地区定居下来。

    东迁入关是裕固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至今,裕固族民间中还流传着关于东迁的传说。据说,在几百年以前,裕固族的故乡遭受很大的风灾,狂风卷走牲畜,沙山吞没帐房,连黄金筑成的经堂也被淹没在沙山底下了。又说他们遇到了别的宗教的压迫,在故乡不能立足,开始东迁。“走过了千佛洞,穿过了万佛峡,酒泉城下扎营帐。沿着山梁走上那高高的祁连山,望见了八字墩辽阔的牧场。草绿花香的八字墩草原,变成了裕固族可爱的家乡”。这首历史民歌大致反映了裕固族东迁的路线和经过。

    裕固族原以畜牧业生产为主。史载五代各朝和北宋政府所需战马,主要从回鹘购买。甘州、西州回鹘每年都不止一次以进贡名义送马匹到开封,五代或北宋政府都“估值回赐”,付以价款。宋太宗乾德三年(965年)年初,甘州回鹘一次就贡入北宋政府“名马”1000匹,另有橐驼500只 。东迁后,裕固族在经济生产方式上逐渐发生变化。黄泥堡地区的裕固族在同汉族相互往来和影响下,学会了农业生产技术,并逐步代替畜牧业。肃南地区仍从事畜牧和狩猎业。由于汉族地区铁制工具和武器的输入,裕固族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业的技术有了提高,生产力得到发展。

    明崇祯元年(1628年),在今张掖西南设立梨园堡,派兵驻守,作为统治裕固族人民的据点,并曾发给裕固族大头目管辖草原的执照。

    清初厄鲁特蒙古准噶尔部占据南疆并威慑甘青西部,迫使祁连山地区的裕固族(清代称‘西喇古尔黄番’)向其纳税称臣。准噶尔部在裕固族地区派驻有专门的收税官员。1696年(康熙三十五年),清朝消灭准噶尔蒙古主力,裕固族归附清朝。

    为了加强对裕固族地区的统治,清朝将裕固族划为“七族”,分封部落头目,赐给世袭职衔。大头目被封为“七族黄番总管”,赐给黄马褂和红顶蓝翎帽。将居住在甘州南山的裕固族部落,划归梨园营都司管辖,凡有大事,均由甘肃提督呈报理藩院。高台附近的裕固族部落,划归红崖营守备管辖,受肃州镇总兵节制。在黄泥堡裕固族地区,则设乡约、农官进行管理。

    清政府规定“以茶易马”的制度,裕固族各部落每年必须上交“茶马”113匹。起初,清朝还给部落一些茶叶,后来,就变成了只见交马不见给茶,“茶马”成为一项沉重负担。此外,还要给地方衙门送鹿茸、麝香和皮毛等贡物。黄泥堡的裕固族每年要向朝廷交纳粮银。

    民国初期,裕固族地区分别由甘州镇守使和肃州镇守使管辖。1931年以后,马步芳的青海军队控制了河西走廊中部和西部。从此,裕固族处于马家军阀的统治下,前后长达十年之久。1942年以后,国民党河西各县政府开始在裕固族地方编查户口,设立保甲,旨在将裕固族置于各县的直接管辖之下。在国民党“分而治之”的政策下,裕固族聚居区被分割得四分五裂,分属于张掖、酒泉和高台等县管辖。裕固族地区由此陷入长时间的纷争之中。
  本文标题:裕固族详细资料(2)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4303.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4303.html

顶一下
(2)
20%
踩一下
(8)
80%
-------
地理备课资料:裕固族详细资料(1)
欢迎你对裕固族详细资料(2)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裕固族详细资料(2)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