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备课资料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备课资料 >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9)

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9)

时间:2012-10-26 11:28 来源:未知 作者:地理教师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大洋地震活动带:包括大西洋中脊地震带、印度洋海岭地震带、东太平洋中隆地震带。

大陆断裂谷地震带:分布于一些区域性断裂带或地堑构造带、主要有东非大断裂带、红海地堑,亚丁湾及北海、贝加尔湖以及太平洋夏威夷群岛等。此带主要为浅源地震。

我国处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是多地震的国家之一。

对于地震带有规律的分布,有各种不同的解释,有的认为世界主要地震带与年青褶皱山脉有关。有的认为地震带与板块构造运动有关。

1053地震前兆  在地震发生之前,有不少自然现象发生异常,这些与地震的发生有内在联系的异常现象叫做地震前兆,意思是可以预示地震即将到来。目前已知的地震前兆有:(1)地应力异常:地震的孕育、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也是地应力集中与释放的过程,所以地应力测量中出现异常,就预示着地震即将发生。(2)地形的异常变化;在地震前,地应力集中加强的过程中,震源区岩层发生剧烈变形,地表发生大面积升降、水平移动和倾斜。(3)地磁异常:地震前,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岩石的磁场强度发生变化,引起磁场发生局部异常。(4)地电流异常:和地震密切相关,大地自然电流数值或任意两点间自然电位差值异常可通过地电流测量得到。(5)小震频繁报大震:在大地震前,小地震活动常突然增多,小地震的发生点有一定分布规律,利用小地震的这些异常活动,可以预报大地震。(6)地下水异常:地震前,在地应力作用下,含水层受到强烈的挤压,乃至变形破裂,致使水位在震前突然升高或下降;有时地下水变苦、变甜、变色、变浑或变清,或翻花冒泡等;地震前地下水温、所含放射性物质含量、导电性能等都可能有变化。(7)生物表现反常。(8)出现地声:可能由地下岩层破裂发出的巨声,地声出现后的几分钟内(或更短),地震就会来临。(9)出现地光;由于地震活动而产生的发光现象,常在临近强震发生前出现。地光多有颜色,兰白色居多。

1054风化作用  由于太阳辐射、大气、水溶液、生物的作用,岩石及矿物在原地发生物理、化学变化的过程,叫做风化作用。

风化作用根据岩石风化的性质可以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

物理风化:在风化过程中,岩石和矿物只发生机械破坏,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作用,叫物理风化作用。受太阳辐射能大小的影响,岩石的温度发生变化,造成岩石、矿物的体积膨胀与收缩长期反复交替,岩石空隙中的水冻结与融化交替,以及岩石空隙中盐的结晶与潮解交替,使岩石和矿物破碎,颗粒由大变小,由粗变细。

化学风化:大气中的氧和水溶液不仅使岩石破碎,而且使岩石的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发生变化,在地表条件下不稳定的原生矿物变为稳定的次生矿物,这种化学作用影响下发生的岩石破坏作用,称为化学风化作用。化学风化的方式主要有氧化作用、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碳酸化作用等。在湿热的气候条件下,岩石的化学风化显著,经过长期的化学风化,活泼的元素都从矿物中水解出来,并随水流失,只有性质稳定的元素如铁(Fe)、铝(Al)、锰(Mn)、镍(Ni)等残留原地,形成残余红土、残余高岭土等。

生物风化:指受生物的生长、发育和活动等影响而破坏岩石的作用。生物风化有二种方式:(1)机械风化作用如植物根系的生长可使岩石裂缝扩大动物挖洞掘穴等致使岩石机械破坏,(2)化学风化作用如生物新陈代谢或生物遗体腐烂过程中析出的有机酸腐蚀岩石。

1055风化壳  地壳基岩的风化残积物及其上部的土壤层在大陆表层构成的不连续的薄壳,在地貌学上称为风化壳。由于在不同的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的因素、方式、强度和原始母岩的性质不同,形成的残积物层的结构和成分也不同,每一层都具有一定特征,反映了当时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作用的特点,风化壳沿垂直方向形成的不同成分和结构的多层残积层表示在一定气候条件下风化作用一定发展阶段的产物。风化壳的厚度有的厚达几十米,有的地区很薄。

风化壳只有在地壳缓慢上升或长期稳定的条件下,才能充分发育。根据风化壳的类型和特征可恢复当时的气候条件和自然环境。风化壳中常蕴藏有重要矿床,如锡石矿、自然金、金刚石、铁矿等。

1056球状风化  岩石呈圆球状层层风化剥离,风化碎屑物被剥离以后,残留的石块仍呈球形,这种现象叫做球状风化。球状风化主要发生在花岗岩、辉绿岩及某些砂岩中。花岗岩体往往被三组互相垂直的节理切割,把岩体分割成许多长方形或近似正方形的岩块。沿裂隙水、气体和各种微生物沿裂隙侵入,并发生化学风化作用,在三组节理交会的棱角部位,风化作用强度深度更甚,久而久之,棱角逐渐圆化,形成球形岩块,称为球状风化。

1057剥蚀作用  在风力、地面流水、地下水、冰川、湖泊、海洋等外力地质作用下,地壳物质遭到破坏和搬运的作用,叫剥蚀作用。剥蚀作用一方面将岩层上面的物质剥脱开来,让新鲜的岩石裸露地表继续遭受风化,另一方面剥蚀作用还对岩石进行着破坏作用。剥蚀作用与风化作用都是对地表岩石进行破坏的作用,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风化之后便于剥蚀,剥蚀之后又便于继续风化。但风化作用是相对静止地对岩石起破坏作用,而剥蚀作用是流动着的物质对地表岩石起破坏作用,两者都为沉积岩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

1058搬运作用  风化和剥蚀的产物被流水、冰川、海洋、风、重力等转移离开原来位置的作用,叫做搬运作用。搬运方式有机械搬运和化学搬运两种。一般说来,风化和剥蚀产生的碎屑物质及大部分粘土物质以机械搬运为主,胶体物质以胶体溶液进行搬运,而溶解物质以真溶液形式进行搬运。

风化剥蚀产物在流水、风、海水等搬运过程中,经受着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特别是海水搬运,由于风向经常变化,搬运反复进行所以比单一方向的流水有更好的分选作用和磨圆作用(如海砂比河砂纯净,磨圆度好);而冰川及重力搬运,则分选和磨圆不好,碎屑大小混杂,且多具棱角。

1059沉积作用  风化和剥蚀作用的产物,在外力搬运的途中,由于流速或风速的降低,冰川的融化以及其他因素的影响,逐渐呈有规律的堆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根据沉积物堆积的地区不同,沉积作用可以分为海洋沉积作用和大陆沉积作用两大类。海洋沉积又分滨海、浅海和深海等沉积类型;大陆沉积分河流、湖泊、冰川等沉积类型。
  本文标题: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9)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beike/42729.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beike/42729.html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9)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中学地理教学实用手册--地质(19)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