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教师网之地理课程改革
当前位置: > 地理教学 > 地理课程改革 > 地理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的变化

地理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的变化

时间:2014-07-13 09:39 来源:地理教师网 作者:云中雪 责任编辑:地理教师
-------

  地理课程标准与地理教学大纲相比,不仅在目标的构成要素上有较大的不同,而且在目标的呈现方式上也有很大区别。
  一、地理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
  地理课程目标的呈现主要有两种基本方式:结果性目标和体验性目标。其中,结果性目标又包括认知性学习目标和技能性学习目标。
  结果性目标明确地提出了学生的学习结果,表述时使用的行为动词明确,可测量,可评价,它主要用于“知识与技能”领域。如:“了解太阳的圈层结构”、“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运用图表说明大气受热过程”等。
  体验性目标描述的是学生自己的心理感受和体验。主要呈现“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领域中的大部分目标。体验性目标的表述往往是体验性的、过程性的,呈现出的目标一般无须结果化或很难结果化,如:“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等。
  确立体验性目标,是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的显著不同,通过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二、结果性目标
  结果性目标包括认知性学习目标和技能性学习目标。以必修模块“地理1”为例,该模块共列出18条标准,其中9条标准体现的是认知性学习目标,7条标准体现的是技能性学习目标。见表2-5和表2-6。
  三、体验性目标
  表2-7列出了3个必修模块和7个选修模块的内容标准中体现的体验性学习目标。


  本文标题:地理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的变化
  手机页面:http://m.dljs.net/dljx/kegai/1061.html
  本文地址:http://www.dljs.net/dljx/kegai/1061.html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
    欢迎你对地理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的变化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本站地址:http://www.dljs.net
    评价:
    用户名: 验证码: 点击我更换图片
    (输入验证码,选匿名即可发表)
    关于地理课程目标的呈现方式的变化的最新评论 >>>查看详细评论页